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74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井口对井内套管或筛管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是一种可循环井口加压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平井方式成为浅层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而采用常规直 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方式开采,在井口实现加压就变成急需解决的问题。斜井钻机已被 淘汰,若将斜井钻机改造成直井钻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高昂的改造费用,而在改造过程中 又会遇到设计复杂、工序烦琐等问题;若在现有直井钻机的基础上安装斜井钻机上的加压装 置,需在井架、游动滑车、水龙头和绞车上进行改造,相当于在钻机上作了一个大手术,同样 也存在设计复杂、工序烦琐和费用高昂等问题;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井口设计一套滑轮系统, 使用滑轮系统辅助液压来加压,必须要在天车上另外安装滑轮,井架底座下的防喷器处固定 并安装液压装置,因此安装工序烦琐、可操作性差,所需时间长,另外在天车和井口之间还 存在游动系统,必然导致下压力的不对中而产生失稳问题,不可循环式加压装置虽然解决了 以上难题,但却不能解决由于井内沉砂不能够及时清理而形成砂桥的问题,最终造成套管或 筛管不易下入,还存在安全隐患。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 决因井内沉砂不能够及时清理而形成砂桥而造成套管或筛管不易下入井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包括钻铤、 套管和承压托盘;钻挺的下端与承压托盘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钻铤外侧有套管,套管 的下端与承压托盘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套管内灌注有重金属;承压托盘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 接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高压循环短接的下端与高压由壬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而高压 由壬的下端与转换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转换接头的下端与下套管接头的上端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堵塞 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或者,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加长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加 长接头的下端与堵塞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或者,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堵塞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堵塞器的下端与加长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转换接头的下端与下筛管接头的上端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筛管接头的下端与双公
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双公接头的的下端与钻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承压托盘上可固定安装有下密封盖,套管的下端与下密封盖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套管的上方可有上密封盖,上密封盖的内端与钻挺固定安装在一起,上密封盖的外
端与套管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钻铤上端可有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钻铤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钻挺的下端与承压托盘的上端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承压托盘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接的上端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便于现场操作,而且可在各种型号的钻机上使用,由于能
对套管或筛管加压的同时循环泥浆,便于清除井内套管和井眼之间环空的岩屑,更有利于套
管或筛管的下入,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加长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堵塞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双公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钻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l为钻铤,2为套管,3为承压托盘,4为重金属,5为高压循环短接,6 为高压由壬,7为转换接头,8为堵塞器,9为加长接头,IO为双公接头,11为钻杆,12为下密 封盖,13为上密封盖,14为提升短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 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l所示,该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包括钻铤l、套管2和承压托盘3;钻挺l的下端与承
压托盘3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钻铤1外侧有套管2,套管2的下端与承压托盘3固定安装在 一起;在套管2内灌注有重金属4;承压托盘3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接5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高压循环短接5的下端与高压由壬6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而高压由壬6的下端与转换接头7 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其中,重金属可为铅等重金属,而高压循环短接5能实现在加压状态下建立钻井液的循环。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l、 2、 3所示,转换接头7的下端与下套管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套管接头
的下端与堵塞器8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或者,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加长接头9的上端固定安
装在一起,加长接头9的下端与堵塞器8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或者,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堵
塞器8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堵塞器8的下端与加长接头9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这样,通
过安装堵塞器可实现钻井液循环时与大尺寸套管的密封。
如附图l、 4、 5所示,转换接头7的下端与下筛管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筛管接
头的下端与双公接头10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双公接头10的的下端与钻杆11的上端固定安
装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当套管的管径大于承压托盘的盘径时,在承压托盘3上固定安装有下密封 盖12,套管2的下端与下密封盖12固定安装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为了避免重金属发生泄漏,套管2的上方有上密封盖13,上密封盖13的内 端与钻挺l固定安装在一起,上密封盖13的外端与套管2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这样,在灌 注完重金属后即可将上密封盖13安装好。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钻机提升,在钻铤1上端有提升短节14,提升短节14与钻铤1固 定连接在一起,提升短节14与钻铤1可为一体的或固定安装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钻挺1的下端与承压托盘3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承压托盘3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接5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 安装在一起。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 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1、一种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铤、套管和承压托盘;钻挺的下端与承压托盘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钻铤外侧有套管,套管的下端与承压托盘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套管内灌注有重金属;承压托盘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接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高压循环短接的下端与高压由壬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而高压由壬的下端与转换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 接头的下端与下套管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堵塞器的上端固定安 装在一起,或者,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加长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加长接头的下端与 堵塞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或者,下套管接头的下端与堵塞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堵塞器的下端与加长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 接头的下端与下筛管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筛管接头的下端与双公接头的上端固定 安装在一起,双公接头的的下端与钻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 于承压托盘上固定安装有下密封盖,套管的下端与下密封盖固定安装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 的上方有上密封盖,上密封盖的内端与钻挺固定安装在一起,上密封盖的外端与套管的上端 固定安装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 于钻铤上端有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钻铤固定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钻铤 上端有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钻铤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钻铤 上端有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钻铤固定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钻挺 的下端与承压托盘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承 压托盘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接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井口对井内套管或筛管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是一种可循环井口加压装置,其包括钻铤、套管和承压托盘;钻铤的下端与承压托盘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钻铤外侧有套管,套管的下端与承压托盘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套管内灌注有重金属;承压托盘的下端与高压循环短接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高压循环短接的下端与高压由壬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便于现场操作,而且可在各种型号的钻机上使用,由于能对套管或筛管加压的同时循环泥浆,便于清除井内套管和井眼之间环空的岩屑,更有利于套管或筛管的下入,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E21B7/20GK201246105SQ20082030172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吴清忠, 徐广飞, 猛 方, 李生林, 王志勇, 王裕亮, 黄景光 申请人: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