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3741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了一种预应 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应用范围广和成桩质量高等优点已经在 建筑施工的基础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为了有效保证成桩质量的统一,预应 力混凝土管桩都是经过工厂化生产的,正是因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都是经过标准化生 产,一般的成桩长度为10米,而正常施工中沉桩深度又因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而不 同,所以施工过程中接桩是不可避免的;预应力混凝土压入土层或者岩石层以后主要靠 桩底端的承压和桩侧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承载桩顶端的压力,所以在接桩过程中必须 保证两根桩同轴偏差在施工规范要求的范围内,现有的接桩技术是在前一根桩顶端沉到 距地面1米左右的距离以后,用吊装设备将下一根桩起吊,并将其底端与前一根桩的顶 端对齐,最后施焊,在整个接桩过程中为了避免两个桩的轴线偏离,需要一直用测量仪 器监测,施工效率较低。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效率,并能保证对接的两 个桩的轴线偏离距离在施工规范要求范围内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装置。[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 桩定位装置,其关键改进在于包括侧壁上设有开口的圆筒形本体和设于本体底端内壁 上的环形橡胶垫;所述圆筒形本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筒体,两个半圆形筒体的 一侧边借助于铰链连接,另外一侧边设置机械锁闭装置。[0005]上述每个半圆形筒体中部绕其轴线均勻设有两个矩形开口。[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接桩前首先将圆筒形本体上的锁 闭装置打开,将其下部紧箍在前一根桩的顶端,并锁闭,然后起吊另外一根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将吊起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底端插入圆筒形本体上部,待吊起的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底端与前一根桩的顶端接触以后,可以人工进行一下简单旋转调整或者扶正,由于 圆筒形本体侧壁上设有矩形开口,所以,在两根桩对正以后即可进行点焊,最后取下圆 筒形本体,并将两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头满焊,大大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效 率,有效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质量。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0009]图3为本图1的A-A向剖视图;3[0010]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0011]1、圆筒形本体;2、环形橡胶垫。[0012]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0014]如图1至图4所示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其关键改进在于包括侧 壁上设有开口的圆筒形本体和设于本体底端内壁上的环形橡胶垫;所述圆筒形本体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筒体,两个半圆形筒体的一侧边借助于铰链连接,另外一侧边设 置竖向插销式锁闭机构,也可以选用横向设置的弹簧锁销。[0015]所述每个半圆形筒体中部绕其轴线均勻设有两个矩形开口。[0016]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在接桩前首先将圆筒形本体上的锁闭装置打开,将其下部 紧箍在前一根桩的顶端,并锁闭,然后起吊另外一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将吊起的预应 力混凝土管桩底端插入圆筒形本体上部,待吊起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底端与前一根桩的 顶端接触以后,可以人工进行一下简单旋转调整或者扶正,由于圆筒形本体侧壁上设有 矩形开口,所以,在两根桩对正以后即可进行点焊,最后取下圆筒形本体,并将两个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接头满焊,大大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效率,有效保证了预应力 混凝土管桩沉桩质量。两个半圆形筒体纵向采用铰接连接,能打开180度,相对两力设 锁定装置,筒体内径大于桩径7mm (苏G03-2002规定轴线偏差不得于5mm,用此控制器 最大偏位不于3.5mm)。
权利要求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上设有开口的圆筒形本 体(1)和设于本体底端内壁上的环形橡胶垫O);所述圆筒形本体(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筒体,两个半圆形筒体的一侧边借助于铰链连接,另 外一侧边设置机械锁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 半圆形筒体中部绕其轴线均勻设有两个矩形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定位装置,其关键改进在于包括侧壁上设有开口的圆筒形本体和设于本体底端内壁上的环形橡胶垫;所述圆筒形本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筒体,两个半圆形筒体的一侧边借助于铰链连接,另外一侧边设置机械锁闭装置。其优点在于在接桩前首先将圆筒形本体上的锁闭装置打开,将其下部紧箍在前一根桩的顶端,并锁闭,将另外一根桩插入定位装置上部,并可以人工进行一下简单旋转调整或者扶正,由于圆筒形本体侧壁上设有矩形开口,所以,在两根桩对正以后即可进行点焊,最后取下圆筒形本体,并将两个管桩接头满焊,大大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效率,有效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质量。
文档编号E02D5/30GK201809767SQ20102052883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孙修德, 曹会芹, 李龙, 袁俊青 申请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