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

文档序号:534177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安全救援技术,涉及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类矿井作业过程中,当突发矿难时,很多矿工无法及时撤离矿井,造成矿工人员伤亡,矿用救生舱作为一种安全紧急救援装备,在灾难发生时可以为无法及时撤离矿井的矿工提供一个密闭的生存空间,为救援争取时间。但现有的各类救生舱存在着结构复杂、 内部设施设置和布局不合理、操作使用不便、可靠性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内部设施设置和布局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本发明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舱体包括有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过渡舱前端设有过渡舱门,过渡舱和生存舱之间设有中间舱门,设备舱后端设有应急舱门。该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舱体为分节组装结构,每节舱体之间通过法兰和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过渡舱1内设有为舱体内提供氧气的压缩氧气瓶、用来检测CO浓度的CO传感器、用来检测O2浓度的O2传感器、用来检测舱体内外压强差的差压传感器、为舱体内提供空气的压缩空气瓶;生存舱内设有环境检测主机、用来检测多种气体参数的多气体参数传感器、用来检测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用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声光报警器、用来控制压缩氧气瓶启闭的氧气控制箱、用来控制压缩空气瓶启闭的空气控制箱、用来控制用电设备的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设备舱内设有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的蓄电池电源、可吸入舱室内气体并吸附有害气体的吸附柜、连接在吸附柜风道上的吸附风机、与吸附柜出风口连接的空调冰桶,吸附柜的出风部分具有可相互切换的两路,其中一路直接通往舱体,另一路经过空调冰桶进行释冷;设备舱外安置有空调制冷机、控制空调系统的空调控制箱和检测舱外多种气体参数的舱外多气体参数传感器;所述环境检测主机可接收和处理各传感器的检测传感信号并向氧气控制箱、空气控制箱、声光报警器、吸附风机发出控制指令。所述过渡仓内设置有马桶。所述生存舱前端两侧设置有座椅。所述CO传感器、O2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安置在过渡舱与生存舱之间的隔板上。使用本发明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救援方法是在发生灾难之前,通过外部电源给蓄电池电源充电,给空调制冷机、空调控制箱供电,空调制冷机通过空调控制箱的控制,对空调冰桶中的水进行制冰;当发生灾难需要紧急救援时,人员通过过渡舱门进入舱体,再关闭过渡舱门,当过渡舱门无法正常打开时,可通过应急舱门进入舱体;开启氧气控制箱、空气控制箱给救生舱内供氧气和空气;蓄电池电源给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供电,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根据环境检测主机上显示的环境监测数据调节吸附风机,使吸附柜中的吸附剂产生反应,去除舱内有毒气体和调节湿度;环境监测主机根据舱体内的温度确定吸附柜的出风部分直接通往舱体或经过空调冰桶进行释冷,调节救生舱内温度。本发明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作为一种安全紧急救援装备,在灾难发生时可以为无法及时撤离矿井的矿工提供一个密闭的生存空间;其舱体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气密性;其内部设备设置和布局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有效保证了矿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渡舱俯视布局图3是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生存舱俯视布局图; 图5是图4的D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舱内部结构图; 图7是图6的B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该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舱体由过渡舱1、生存舱2和设备舱3组成,其中过渡舱前端安装有过渡舱门1-1,过渡舱1和生存舱2之间设有中间舱门1-2,设备舱3后端设有应急舱门3-1 ;舱体采用分节组装结构,便于安装与运输,每节舱体内部布有纵横交叉的方管式加强筋,之间并填充保温材料,各节之间采用内法兰5连接,并安装0型密封圈, 保证了舱体的强度和气密性;每节舱体都安装底座4和吊耳6,便于吊装和运输。如图2、图3所示,过渡舱1内设有压缩氧气瓶1-3、CO传感器1_5、02传感器1_6、 差压传感器1-8、压缩空气瓶1-11和马桶1-12,主要隔绝舱内外环境,提供人员进入生存舱 2的通道。如图4、图5所示,生存舱2内设有环境检测主机2-1、多气体参数传感器2_2、温湿度传感器2-4、声光报警器2-5、氧气控制箱2-6、空气控制箱2-7、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2-8、座椅2-9、主要提供人员生存的场所。如图6、图7所示,设备舱3内设有蓄电池电源3-7、吸附柜3-8、吸附风机3-9、空调冰桶3-2,并在后端设有应急舱门3-1 ;吸附柜的出风部分具有可相互切换的两路,其中一路直接通往舱体,另一路经过空调冰桶进行释冷;设备舱3外放置空调制冷机3-3、空调控制箱3-4和舱外多气体参数传感器3-5,主要为救生舱提供生存设备。在发生灾难之前,外部电源给蓄电池电源3-7充电,给空调制冷机3-3、空调控制箱3-4供电,空调制冷机3-3通过空调控制箱3-4的控制,对空调冰桶3-2中的水进行制冰。 当发生灾难需要紧急救援后,人员通过过渡舱门1-1进入救生舱,关闭过渡舱门1-1,当过渡舱门1-1无法正常打开时,可通过应急舱门3-1进入救生舱,开启氧气控制箱2-6、空气控制箱2-7给救生舱内供氧气和空气;蓄电池电源3-7给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2-8 供电,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2-8根据环境检测主机2-1上显示的环境监测数据调节吸附风机3-9,使吸附柜3-8中的吸附剂产生反应,去除舱内有毒气体和调节湿度,环境监测主机2-1根据舱体内的温度确定吸附柜的出风部分直接通往舱体或经过空调冰桶进行释冷,调节救生舱内温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是其舱体包括有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过渡舱 (1)、生存舱(2)和设备舱(3),过渡舱前端设有过渡舱门(1-1),过渡舱和生存舱之间设有中间舱门(1-2),设备舱后端设有应急舱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是其舱体为分节组装结构,每节舱体之间通过法兰和密封圈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舱(1)内设有为舱体内提供氧气的压缩氧气瓶(1-3)、用来检测CO浓度的CO传感器(1-5)、用来检测&浓度的O2传感器(1-6)、用来检测舱体内外压强差的差压传感器(1-8)、为舱体内提供空气的压缩空气瓶(1-11);生存舱O)内设有环境检测主机(2-1)、用来检测多种气体参数的多气体参数传感器(2-2)、用来检测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2-4)、用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声光报警器(2-5)、用来控制压缩氧气瓶启闭的氧气控制箱(2-6)、用来控制压缩空气瓶启闭的空气控制箱(2-7)、用来控制用电设备的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2-8);设备舱(3)内设有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的蓄电池电源(3-7)、可吸入舱室内气体并吸附有害气体的吸附柜(3-8 )、连接在吸附柜风道上的吸附风机(3-9 )、与吸附柜出风口连接的空调冰桶(3-2),吸附柜的出风部分具有可相互切换的两路,其中一路直接通往舱体,另一路经过空调冰桶进行释冷;设备舱(3)外安置有空调制冷机(3-3)、控制空调系统的空调控制箱 (3-4)和检测舱外多种气体参数的舱外多气体参数传感器(3-5);所述环境检测主机(2-1) 可接收和处理各传感器的检测传感信号并向氧气控制箱(2-6)、空气控制箱(2-7)、声光报警器(2-5 )、吸附风机(3-9 )发出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是所述过渡仓内设置有马桶 (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是所述生存舱两侧设置有座椅(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是所述CO传感器(1-5),O2传感器(1-6 )、差压传感器(1-8 )安置在过渡舱与生存舱之间的隔板上。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3可移动式救生舱的救援方法,其特征是在发生灾难之前,通过外部电源给蓄电池电源充电,给空调制冷机、空调控制箱供电,空调制冷机通过空调控制箱的控制,对空调冰桶中的水进行制冰;当发生灾难需要紧急救援时,人员通过过渡舱门进入舱体,再关闭过渡舱门,当过渡舱门无法正常打开时,可通过应急舱门进入舱体;开启氧气控制箱、空气控制箱给救生舱内供氧气和空气;蓄电池电源给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供电,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控制箱根据环境检测主机上显示的环境监测数据调节吸附风机,使吸附柜中的吸附剂产生反应,去除舱内有毒气体和调节湿度;环境监测主机根据舱体内的温度确定吸附柜的出风部分直接通往舱体或经过空调冰桶进行释冷,调节救生舱内温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矿井安全紧急救援技术,涉及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本发明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舱体包括有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过渡舱前端设有过渡舱门,过渡舱和生存舱之间设有中间舱门,设备舱后端设有应急舱门。本发明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作为一种安全紧急救援装备,在灾难发生时可以为无法及时撤离矿井的矿工提供一个密闭的生存空间;其舱体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气密性;其内部设备设置和布局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有效保证了矿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
文档编号E21F3/00GK102373946SQ20111029741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
发明者戴建平, 景建中, 王永林, 陈光柱 申请人:江苏凯力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