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斗杆及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482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挖掘机斗杆及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工程机械,特别涉及ー种挖掘机。
背景技术
挖掘机结构部分包括工作装置、回转装置、行走装置。工作装置用于直接完成挖掘任务,包括动臂、斗杆、铲斗。挖掘机在进行石方作业时,铲斗在收斗后,石方容易与斗杆下盖板相碰,而影响斗杆的外观及使用寿命。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挖掘机斗杆,其包括下盖板Ila以及安装于下盖板 Ila上保护结构7a,该保护结构7a包括焊接于下盖板Ila上的保护板71a以及焊接于保护板71a上的若干筋条72a,该保护结构7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下盖板I Ia的目的,但是其仍然存在ー些不足,例如(I)筋条的数量过多,増加了斗杆重量,影响挖掘机整个的作业效率及整机稳定性;(2)焊缝过多,增加焊接工时;(3)在圆圈B处容易引起焊接缺陷及应カ集中,导致斗杆从该焊缝处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g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挖掘机斗杆以及带有该斗杆的挖掘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挖掘机斗杆,包括下盖板以及安装于下盖板上的至少ー根筋条,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直接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上,并沿着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由所述下盖板中部向所述下盖板侧部弯折延伸的端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的两端均由所述下盖板中部向所述下盖板侧部弯曲。优选地,所述斗杆还包括与下盖板结合的侧板;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的端部的末端延伸至所述下盖板与对应的侧板结合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筋条布置于所述下盖板的前半部分。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平直的中间部,该中间部将两端部相连,所述两端部与所述中间部的结合处圆弧过渡。优选地,所述端部呈平直状,并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所述中间部与所述端部之间的夹角在165度到175度之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两根筋条,该两根筋条并排布置于所述下盖板上。优选地,所述两根筋条的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弯曲。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斗杆。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I)在斗杆强度不变并能防止石方直接磕碰到斗杆的下盖板上的情况下,减轻了斗杆的重量,进而使整机的作业效率及稳定性得到了提高;(2)減少了焊缝,降低焊接エ时,且由于筋条的端部采用折弯形式,能将应カ分散到斗杆下盖板的两边,避免或显著减轻了应力集中对下盖板造成的危害。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 施例中的挖掘机斗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挖掘机斗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详细说明。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挖掘机斗杆,其包括斗杆本体I、第一前支座2、第二前支座3、后支座4、斗杆油缸支承座5、铲头油缸支承座6以及保护结构7,第一前支座2设置于斗杆本体I的最前端,用于与铲斗(未图示)铰接。第二前支座3设置于斗杆本体I前部与第一前支座2相隔一段距离处,用干与摇杆(未图示)铰接。后支座4设置于斗杆本体I后部,用干与动臂(未图示)铰接。支承座8安装于斗杆本体I的后端面上,支承座9安装于斗杆本体I后部上端面。保护结构7安装于斗杆本体I的下方,用于在反铲液压挖掘机在进行诸如石方作业时,铲斗在收斗后,防止石方与斗杆本体I直接相碰。在一些实施例中,斗杆本体I可呈箱体状,其包括下盖板11、上盖板12、两侧板13以及后板14。上盖板12与下盖板11相对,两侧板13平行间隔布置于下盖板11及上盖板12之间,后板14设置于下盖板11、上盖板12以及两侧板13后端,形成一个封闭的箱体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结构7可包括两根筋条70,该两根筋条70直接结合(例如,焊接)于下盖板11前半部分上,并沿着下盖板11的长度方向并行布置。每ー个筋条70均包括由下盖板11的中部向下盖板11侧部弯折延伸的端部72及73,用于将下盖板11与外物碰撞时产生的应カ由下盖板11的中部导向下盖板11的两侧,以保护下盖板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根筋条70的端部72及73朝反向延伸,且末端延伸至对应的侧板13与下盖板11结合处,以将应力导向侧板13,从而以进ー步使应カ分散,起到较好地保护下盖板11的目的。可以理解地,保护结构7中筋条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再如图I所示,每ー根筋条70在一些实施例中均可包括平直的中间部71以及分别位于中间部71两端的两平直端部72、73,端部72、73与中间部71之间均具有ー夹角,且两者相对于中间部71中垂线对称。优选地,端部72、73与中间部7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该钝角值为165度到175度之间。另外,端部72、73与中间部71之间还圆弧过渡连接。可以理解地,上述斗杆与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斗杆相比至少具备如下优点(I)在斗杆强度不变并能防止石方直接磕碰到斗杆的下盖板11上的情况下,减轻了斗杆的重量,进而使整机的作业效率及稳定性得到提高;(2)減少了焊缝,降低焊接エ时,且由于筋条70的两端采用折弯形式,能将应カ分散到斗杆下盖板11的两边,避免或显著减轻了应力集中对下盖板11造成的危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挖掘机斗杆,包括下盖板以及安装于下盖板上的至少ー根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直接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上,并沿着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由所述下盖板中部向所述下盖板侧部弯折延伸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的两端均由所述下盖板中部向所述下盖板侧部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斗杆还包括与下盖板结合的侧板;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的端部的末端延伸至所述下盖板与对应的侧板结合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筋条布置于所述下盖板的前半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平直的中间部,该中间部将两端部相连,所述两端部与所述中间部的结合处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呈平直状,并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与所述端部之间的夹角在165度到175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两根筋条,该两根筋条并排布置于所述下盖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筋条的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弯曲。
10.一种挖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的斗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挖掘机斗杆,包括下盖板以及安装于下盖板上的至少一根筋条,所述至少一根筋条直接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上,并沿着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至少一根筋条包括由所述下盖板中部向所述下盖板侧部弯折延伸的端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挖掘机。
文档编号E02F3/38GK202390866SQ20112053806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刘瑞毅, 席春玲, 李磊磊, 董锋军, 高建丽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