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泄压抗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7921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排水泄压抗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包括基岩层、基础板、地基透水层,地基透水层位于基岩层上方,还包括与地基透水层相通的减压井及用于抽排减压井内地下水的抽排装置,减压井位于基础板外侧。由于基础板外侧安装有减压井,可以通过观察减压井内水位变化情况得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产生的浮力情况,当减压井内水位高于基础板所能承受的浮力水位时,通过抽排装置将减压井内的地下水及时抽出,有效地避免了建筑地下结构底部和侧壁之间水头差较大的情况有效避免抗浮装置在其生命周期中失效的情况,保持地下结构的抗浮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水压差造成的地下结构变形、开裂、渗水等情况,确保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排水泄压抗浮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水泄压抗浮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口越来越多,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向地下空间发展。
[0003]随着地下结构的不断加深,抗浮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等抗浮装置解决地下建筑的抗浮问题。
[0004]然而,由于地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传统抗浮装置无法预知地下水位变化且受力难以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使得抗浮装置因大多时间无浮力作用而形成虚设浪费资源,或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浮力过大导致抗浮装置失效,导致地下室变形、开裂、渗水或更严重的事故,缩短了地下结构的使用寿命。
[0005]因此,如何有效避免抗浮装置在其生命周期中失效,从而影响地下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泄压抗浮系统,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抗浮装置在其生命周期中失效,从而影响地下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情况。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包括基岩层、基础板、地基透水层,所述地基透水层位于所述基岩层上方,还包括与所述地基透水层相通的减压井及用于抽排所述减压井内地下水的抽排装置,所述减压井位于所述基础板外侧。
[0008]优选地,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减压井内地下水水位的水位监测系统。
[0009]优选地,所述减压井为多个,多个所述减压井位均位于所述基础板外侧。
[0010]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减压井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1 ] 优选地,所述地基透水层为卵砾石层。
[0012]优选地,所述减压井为圆柱形减压井。
[0013]优选地,所述减压井为长方体形减压井。
[0014]优选地,所述减压井的底端位于基岩层的上表面。
[0015]优选地,所述减压井的顶端高于地下结构主体顶板的上表面。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包括基岩层、基础板、地基透水层、减压井及抽排装置,地基透水层位于基岩层上方,减压井与地基透水层相通,抽排装置用于抽排减压井内地下水,减压井位于基础板外侧。
[0017]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发明提供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中,由于基础板外侧安装有减压井,可以通过观察减压井内水位变化情况得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产生的浮力情况,当减压井内水位高于基础板所能承受的浮力水位时,通过抽排装置将减压井内的地下水及时抽出,有效地避免了建筑地下结构底部和侧壁之间水头差较大的情况有效避免抗浮装置在其生命周期中失效的情况,保持地下结构的抗浮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水压差造成的地下结构变形、开裂、渗水等情况,确保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排水泄压抗浮系统的俯视图。
[0020]其中图1?2中:1_减压井、2-地下结构主体顶板、3-地下室外侧填土层、4-基岩层、5-地基透水层、6-基础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排水泄压抗浮系统,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抗浮装置在其生命周期中失效,从而影响地下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情况。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包括基岩层4、基础板6、地基透水层5、地下室外侧填土层3、减压井I及抽排装置,地下室外侧填土层3和地基透水层5并列位于基岩层4上方,地基透水层5位于基岩层4与基础板6之间,减压井I与地基透水层5相通,具体的,减压井I可以位于地下室外侧填土层3内,抽排装置用于抽排,减压井I内地下水,减压井I位于基础板外侧,具体的,减压井I可以为长方体形减压井,为了方便施工减压井,本发明优选减压井I为圆柱形减压井。地基透水层5可以由碎石构成,为了避免地基透水层5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变薄的情况,本发明优选地基透水层5为卵砾石层,由于卵砾石层质地坚硬,外表光滑,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因地下水的冲击而变形的情况。
[0024]通过观察减压井I内的水位高度可以判断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内浮力情况,当减压井I内的水位高于预定浮力水位时,预定浮力水位即为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在安全范围内承受的浮力时所在的水位,即需通过抽排系统将减压井I内的地下水及时抽出。
[0025]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发明提供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中,由于基础板6外侧安装有减压井1,可以通过观察减压井I内水位变化情况得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的受力情况。本发明利用场地地形坡度和基础板6下部设置的地基透水层5形成水力通道,从而降低了基础板6与地下结构外墙3之间的水头差;通过在基础板6周边设置与地基透水层相通的减压井1,有效地避免了建筑地下结构两侧水头差较大的情况,进而保持地下结构的抗浮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水压差造成的地下结构开裂、渗水等情况,确保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设置减压井I按需对地下水进行抽排,可节约设置抗浮装置的成本,避免抗浮装置在其生命周期中失效的情况,保证了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避免了传统抗浮装置作用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可灵活防控,施工简便,造价成本较低。
[0026]进一步,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减压井I内地下水水位的水位监测系统。当水位监测系统测量到减压井I内水位高于水位预定浮力水位时,水位监测系统报警,即需通过抽排装置及时将减压井I内的地下水抽出,当减压井I水位恢复到预定浮力水位时,即停止抽排工作。通过设置监测系统,可有效提高水位监测效率,避免人工监测的不及时及不连续性,能够更好地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更有利于及时做好排水泄压工作。
[0027]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地下水的抽排工作,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包括多个减压井1,多个减压井I位均位于基础板6外侧,通过设置多个减压井I能够及时将高于预定浮力水位线的地下水抽出,有效地避免了建筑地下结构两侧水头差较大的情况,进而保持地下结构的抗浮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水压差造成的地下结构开裂、渗水等情况,确保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
[0028]为了均匀抽排高于预设水位的地下水,该排水泄压抗浮系统中相邻两个减压井I之间的距离相等,有效地避免因抽排水量不均匀而造成的地下结构受力不均,避免次生应力对地下结构造成的影响。
[0029]本发明优选,减压井I的底端位于基岩层4的上表面,更有利于减压井的积水减压效果。
[0030]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减压井I的顶端高于地下结构主体顶板2的上表面,由于减压井I的顶端高于地下结构主体顶板2的上表面,有效地避免了地表水对减压井周边土层的影响。
[003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包括基岩层(4)、基础板¢)、地基透水层(5),所述地基透水层(5)位于所述基岩层(4)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地基透水层(5)相通的减压井(I)及用于抽排所述减压井(I)内地下水的抽排装置,所述减压井(I)位于所述基础板(6)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减压井(I)内地下水水位的水位监测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井(I)为多个,多个所述减压井(I)位均位于所述基础板(6)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减压井(I)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透水层(5)为卵砾石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井(I)为圆柱形减压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井(I)为长方体形减压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井(I)的底端位于基岩层(4)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泄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井(I)的顶端高于地下结构主体顶板(2)的上表面。
【文档编号】E02D31/12GK104179201SQ20141041916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康景文, 周其健, 于远辉, 杜超, 胡熠, 许凡, 郑立宁 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