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

文档序号:530890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尤其适用于矿尘大、通风网络复杂困难的矿井。在降尘幕帘的基础上,集成了水雾、排风降尘技术,增加了增压克阻系统,使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等乏风地点降尘更加简单高效,同时解决了多层大量应用降尘幕帘风阻大的问题,实现近零风阻降尘。从而极大拓展降尘幕帘的使用范围,降低主要通风设施负荷量与成本,且服务年限长,使用范围广。在我国矿尘大、通风网络复杂困难的矿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尤其适用于矿尘大、通风网络复杂困难的矿井。

【背景技术】
[0002]在采矿作业运输中不可避免产生矿尘,它不仅恶化生产环境,减损机械、电气仪器设备寿命,而且危害矿工的身体健康,重者引发尘肺病;另外煤尘有的具有燃烧爆炸性,一定条件下可引发爆炸。
[0003]降尘幕帘是煤矿常用的一种降尘技术,因其结构简单、轻便,降尘效率高,成本低廉,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等乏风地点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降尘幕帘的多层大量应用,将增大风阻,甚至改变矿井通风网络风量的分配与调节,从而引发瓦斯、火灾等自然灾害,力口重主要通风设施的负荷量,增加主要通风设施的成本,因此煤矿上又很难实现降尘幕帘的多层大量应用,限制其使用范围。研究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在我国矿尘大、通风网络复杂困难的矿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4]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降尘幕帘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利用降尘幕帘和小型局部通风机,来解决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等乏风地点矿尘大,多层大量应用降尘幕帘风阻大的问题,从而极大拓展降尘幕帘的使用范围,降低主要通风设施负荷量与成本。
[0005]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包括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内布设的降尘幕帘,降尘幕帘上设有多个水雾喷头,包括如下步骤:
[0006]a、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内布设的降尘幕帘为多个,间隔布设形成多层降尘幕帘,在多层降尘幕帘内安放有增压克阻系统,所述的增压克阻系统包括设在多层降尘幕帘中部的小型局部通风机,小型局部通风机的一侧连接有穿出多层降尘幕帘的进风风筒,小型局部通风机的另一侧连接有穿出多层降尘幕帘的出风风筒,所述的进风风筒和出风风筒上分别设有过滤装置,所述的多层降尘幕帘上部均预留有穿过进风风筒和出风风筒的预留孔;
[0007]b、工作时,启动小型局部通风机,在小型局部通风机的作用下,乏风从多层降尘幕帘一侧的进风风筒进入,先经过设在进风风筒上的过滤装置过滤,过滤后的新鲜风进入小型局部通风机后排出,给入出风风筒内,再经过设在出风风筒上的过滤装置过滤后,从多层降尘幕帘的另一侧排出,以此增加风压克服降尘幕帘的风阻,从而实现近零风阻降尘。
[0008]在所述的小型局部通风机上安装有防水罩;所述的多层降尘幕帘为3?6层。
[0009]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已有降尘幕帘的基础上,集成了水雾、排风降尘技术,增加了增压克阻系统,更加简单高效降尘,能够近零风阻降尘,对作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通风设施成本相对降低,且服务年限长,使用范围广,效果好。具体优点如下:
[0010]1、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高效降尘,为井下工人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0011]2、增压克阻系统实现了近零风阻降尘,解决了多层大量应用降尘幕帘风阻大的问题,使矿井通风网络风量分配与调节不受降尘幕帘的影响,从而降低瓦斯、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极大拓展降尘幕帘的使用范围;
[0012]3、小型局部通风机上安装有防水罩,以免其锈蚀和短路,增加其服务年限。小型局部通风机前后设置的过滤装置能有效减少其磨损,延长增压克阻系统的寿命;
[0013]4、增压克阻系统的使用相对降低了主要通风设施负荷量和成本;
[0014]5、小型局部通风机采用轴流式通风机,能够适应巷道风量风向变化,满足矿井通风网络风量分配与调节要求;
[0015]6、尤其适用于矿尘大、通风网络复杂困难的矿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梯形巷道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的梯形巷道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的直墙半圆拱巷道立体示意图。
[0019]图中:1-降尘幕帘,2-水雾喷头,3-小型局部通风机,4-过滤装置,5-防水罩,6-进风风筒,7_出风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本发明的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2]a、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内布设多个降尘幕帘1,间隔布设形成多层降尘幕帘,每个降尘幕帘I上半部分与巷道断面采用铁丝连接,下半部分预留,以便行人、布置带式输送机等,并在每层降尘幕帘I的上方设多个水雾喷头2 ;在多层降尘幕帘内安放有增压克阻系统,所述的增压克阻系统包括设在多层降尘幕帘中部的小型局部通风机3,在所述的小型局部通风机3上安装有防水罩5。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一侧连接有穿出多层降尘幕帘的进风风筒6,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另一侧连接有穿出多层降尘幕帘的出风风筒7,所述的进风风筒6和出风风筒7上分别设有过滤装置4,所述的多层降尘幕帘上部均预留有穿过进风风筒6和出风风筒7的预留孔;
[0023]b、按照煤炭行业标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中推荐的倾斜压差计法、气压计基点测定法或气压计同步测定法测算出降尘幕帘I的风阻R ;
[0024]C、在多个降尘幕帘I内安放并增压克阻系统,调试小型局部通风机3,由式h = RQ2确定小型局部通风机工况,式中:h为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风压,Q为工作面或巷道风量;
[0025]d、工作时,启动小型局部通风机3,在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作用下,乏风从多层降尘幕帘一侧的进风风筒6进入,先经过设在进风风筒6上的过滤装置4过滤,过滤后的新鲜风进入小型局部通风机3后排出,给入出风风筒7内,再经过设在出风风筒7上的过滤装置4过滤后,从多层降尘幕帘的另一侧排出,以此增加风压克服降尘幕帘I的风阻,从而实现近零风阻降尘。若巷道风量改变则轴流式通风机工况可以随之调试,并尽可能保证风速在最佳排尘风速范围。
[0026]所述的多层降尘幕帘为3?6层,间距为I?3m,可以在短距离内多次降尘,降尘效果更佳;所述过滤装置4是主要由浸油金属网构成的简易装置;所述小型局部通风机3采用轴流式通风机,若巷道风向改变则轴流式通风机反转反风作业,从出风风筒6进风,在进风风筒7排出。
[0027]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
[0028](I)某矿11121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系统沿空留巷布置方式,留巷断面为梯形。需要工人在留巷中进行铺设瓦斯抽放管路、回收单体支柱、辅助补强支护、卧底等作业,但留巷矿尘量大,影响范围广,工人作业环境恶劣。所以需要在满足工作面新鲜风、不影响工作面通风网络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简单有效降尘;
[0029](2)在留巷每隔2m布设I层降尘幕帘1,共5层,每层降尘幕帘I上半部分与巷道断面采用铁丝连接,下半部分预留lm,以便行人、布置带式输送机等,并在每层降尘幕帘I上方设置3个水雾喷头2 ;小型局部通风机3采用FBD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
[0030](3)按照最新煤炭行业标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推荐的倾斜压差计法、气压计基点测定法和气压计同步测定法等三种方法分别测算降尘幕帘I风阻R,取其平均值;
[0031](4)防水罩5包裹小型局部通风机3,以免其锈蚀和短路,乏风经过进风风筒6的过滤装置4,过滤成新鲜风,进入小型局部通风机3中,经过出风风筒7的过滤装置4再过滤,从降尘幕帘I另一侧排出,增加风压以克服降尘幕帘I风阻,小型局部通风机3工作风压由式h = RQ2确定,式中:h为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风压,Q为巷道风量。从而实现近零风阻降尘,同时能够适应巷道风向改变、风量改变,基本不影响工作面通风网络。
[0032]实施例2、如图3所示,
[0033](I)某矿工作面采用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留巷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在留巷每隔3m布设I层降尘幕帘1,共3层,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略。
【权利要求】
1.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包括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内布设的降尘幕帘(1),降尘幕帘(I)上设有多个水雾喷头(2),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内布设的降尘幕帘(I)为多个,间隔布设形成多层降尘幕帘,在多层降尘幕帘内安放有增压克阻系统,所述的增压克阻系统包括设在多层降尘幕帘中部的小型局部通风机(3),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一侧连接有穿出多层降尘幕帘的进风风筒(6),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另一侧连接有穿出多层降尘幕帘的出风风筒(7),所述的进风风筒(6)和出风风筒(7)上分别设有过滤装置(4),所述的多层降尘幕帘上部均预留有穿过进风风筒(6)和出风风筒(7)的预留孔; b、工作时,启动小型局部通风机(3),在小型局部通风机(3)的作用下,乏风从多层降尘幕帘一侧的进风风筒(6)进入,先经过设在进风风筒(6)上的过滤装置(4)过滤,过滤后的新鲜风进入小型局部通风机(3)后排出,给入出风风筒(7)内,再经过设在出风风筒(7)上的过滤装置(4)过滤后,从多层降尘幕帘的另一侧排出,以此增加风压克服降尘幕帘(I)的风阻,从而实现近零风阻降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小型局部通风机(3 )上安装有防水罩(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近零风阻降尘幕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降尘幕帘为3?6层。
【文档编号】E21F5/04GK104329111SQ20141052555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张农, 潘东江, 赵一鸣, 冯晓巍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