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141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钻杆(14),钻杆(14)前端设有圆锥形的钻头(36),钻杆(14)内设有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有高压水供给系统,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位于钻杆(14)内部并分别连接到到钻头(36)的对应连接处,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后端均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安全可靠,进行造穴、冲粉作业,可以使煤层应力得到有效释放,促进瓦斯的快速产出。
【专利说明】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门针对于软煤发育区的应力释放增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能源需求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对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深度及开采强度也在逐年增加。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以及开采强度的增大,瓦斯含量、瓦斯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煤与瓦斯突出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目前,治理瓦斯的方法主要有地面钻井瓦斯抽采和井下钻孔瓦斯抽采。地面钻井瓦斯抽采主要是通过钻井、压裂改善储层渗透性后进行瓦斯抽采,但是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对于软煤发育区难以实现较好的储层改造效果,导致软煤发育区煤层气地面抽采效果较差,难以快速、有效的降低储层瓦斯含量。采用井下瓦斯抽采的方法,在软煤发育区,煤体松软,导致钻进过程容易塌孔,成孔难度大,钻孔成本增加;煤层破坏严重,渗透性较差,导致抽采孔抽采有效范围有限,无形中钻孔数量增加,钻孔施工费用和抽采时间相应增加。
[0003]煤储层渗透性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瓦斯抽采效果。煤储层增透的常用方法有物理压开裂缝增透法、化学反应增透法和应力释放增透法。对于软煤发育区,由于煤岩本身强度低,采用物理方法几乎无法在煤层中营造出新的裂缝,储层改造效果很差。采用化学反应增透方法一般需与物理方法相结合,由于软煤储层本身裂隙不发育,化学增透方法效果不佳。因此,应力释放增透成为目前对软煤发育区最有效的方法。但软煤发育区煤储层的低渗、低强度特性,决定了若采用现有的钻孔工艺或其他方法进行应力释放效果都不太理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装置或工艺,可以对软煤发育区进行应力释放,通过应力释放提高煤储层的导流能力,促进甲烷的快速产出,有效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煤发育区瓦斯抽采过程钻孔成孔难、影响范围有限、抽采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通过该装置及工艺可以对软煤发育区进行造穴、冲粉,实现煤层卸应力,促进瓦斯的快速产出,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和瓦斯资源的有效利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钻杆14,钻杆14前端设有圆锥形的钻头36,钻杆14内设有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有闻压水供给系统,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位于钻杆14内的上部并分别连接到钻头36的对应连接处,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后端均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
[0006]所述高压水供给系统包括水箱22、高压水泵2和大排量水泵23,高压水泵2和大排量水泵23分别通过高压水管I与水箱22连接,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分别与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大排量水泵23的出水口与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
[0007]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设在钻杆14内并沿钻杆14轴向方向设置的转向射流管12以及设在钻头36上部的转向射流孔18,转向射流管12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转向射流孔18连接。
[0008]所述造穴系统包括造穴射流管13、分流管21和设在钻头36上部的造穴射流孔34,造穴射流管13通过第二连接管20与分流管21连接,造穴射流孔34与分流管21的出水口连接,造穴射流孔34设有至少两个,造穴射流孔34均为圆弧形的长孔结构。
[0009]所述钻杆14前端圆周面上均匀设有一圈临近钻头36的扩径块16。
[0010]所述钻头36的中心轴线设有与钻杆14内部连接的进水通道33,钻头36前端设有与进水通道33连接的进水孔35,钻头36外的前小后大的圆锥形表面设有金刚石钻进齿19。
[0011]所述钻杆14后端设有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的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之间折弯并交叉配合,在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之间设有环形密封橡胶垫。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定向系统,定向系统设在钻杆14内的下部。
[0013]所述定向系统包括固定架32、定位装置31、指示灯24和插座25,固定架32设在钻杆14内的底部,定位装置31设在固定架32上,插座25设在钻杆14的后端部,插座25通过第一导线30与定位装置31连接,指示灯24插设在插座25上;
[0014]所述定位装置31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筒体40,圆筒体40内设有不倒翁式的容器38,容器38内盛装有浙青体39,浙青体39与容器38的底部之间具有空腔,圆筒体40内的顶部设有上导电体42,圆筒体40外侧的底部设有下导电体37,上导电体42和下导电体37沿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容器38底部设有与下导电体37连接的直线型的电阻丝15,电阻丝15上穿设有可沿电阻丝15滑动的导电球10,容器38的顶部设有可与上导电体42连接的内导电体41,导电球10和内导电体41之间通过第二导线3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系统主要是提供钻杆钻进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与常规钻具钻进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对于造穴所需要的动力,是通过高压水泵将水加压以后以高速、高压水射流的形式作用在煤壁,对煤壁进行冲刷、破坏,进而造穴。对于钻进、造穴过程中煤粉排出所需要的动力,主要是通过大排量水泵,将大量水从钻杆内部注入,通过钻头喷出将煤粉沿钻杆与孔壁之间的通道排出。
[0016]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有多级撑孔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用于对钻孔进行有效支撑,避免塌孔。在钻进过程中,当遇见煤体破坏严重,连续出现塌孔现象时,可以采用该系统对煤壁进行有效的支撑,避免进一步破坏。其中该系统可以用于局部的防塌孔,也可以整个孔眼都使用该系统进行防塌孔作业。
[0017]定向系统主要是对转向射流孔以及造穴射流孔的方位进行确定,避免盲目造穴,确保转向及造穴方位满足设计要求。
[0018]该定向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了不倒翁的不倒原理。通过合理设计不倒翁式容器的位置和导电球沿着电阻丝上下运动,使得转向射流孔与钻杆轴线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时,整个电路构成回路,指示灯亮。并且容器处于正立位置时,指示灯最亮。当容器处于倒立位置时由于电阻丝连入电路,导致电路电阻增加,指示灯亮度较暗。因此可以根据指示灯的开关与亮暗,判断转向射流孔及造穴射流孔的位置。
[0019]定位装置通过固定架将其固定在钻杆内的底部,从固定架内部引出两条第一导线连接到插座上,其中插座固定在钻杆最后端的端面上,通过将指示灯插入插座,可以根据指示灯开启与否和明亮程度进行定位判断。其中定位装置的外壳为一玻璃钢制成的空心结构的圆筒体,其中该圆筒体的中轴线与钻杆的中轴线平行。在该圆筒体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分布固定了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与第一导线同时相连,在圆筒体的内部的容器是由下部为空心半圆柱、上部为三角体组合而成,容器只能在左右方向摆动,在前后方向由于受到固定架的限制不能摆动。在容器的下部固定有固结为固定形状的浙青体,其中浙青体未完全充填容器的下部,浙青体与容器底部之间具有空腔,可以供导电球沿电阻丝上下活动,其中金属导电球可以套在电阻丝上上下滑动,调节电路的电阻,改变指示灯的亮度。在容器的顶部安装有内导电体,导电球和内导电体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导电球之所以设置为可活动的,是为了使容器只有处于正立或者倒立位置时,回路才处于连通状态。当容器处于倒立位置时,由于电阻丝的接入导致电路电阻变大,指示灯变暗。当容器处于正立位置时,由于未连入电阻丝,所以指示灯较明亮。在容器的下部通过第一导线将其连接在圆筒体最下部的下导电体上,避免容器在左右方向运动过大。
[0020]转向系统主要是实现钻孔的转向。通过高压水管进入转向射流管的高压水通过转向射流孔流出,沿与钻孔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射出,作用在煤壁形成射流孔,对随后钻孔的继续钻进,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钻孔方向逐渐趋向于射流方向,完成钻孔的转向。
[0021]造穴系统主要是对煤壁进行冲刷、破坏,按照设计要求形成大的洞穴,实现煤层应力释放。经过高压水泵加压以后的水通过造穴射流管,进入分流管,然后分别进入造穴射流孔,造穴射流孔沿钻头呈扇形布置。加压以后的高压水流,对煤壁进行冲刷、破坏,使煤岩脱落。为了避免造穴过程中破坏煤粉排出通道,将严格控制造穴射流孔射流方向,进行射流作业时,射流水流全部作用于钻头上部煤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后期煤粉排出造成影响。
[0022]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的排粉作业主要是排出钻进、造穴过程中所产生的煤粉。在两个钻孔连通之前,煤粉主要是通过钻杆与煤层之间的环形通道排出,在两个钻孔连通以后进行一个钻孔造穴时,煤粉从另外一个钻孔排出。其中排出所需要的动力主要是通过进水孔进去的大量水。
[0023]当大量煤粉排出后,对钻孔口进行固定、密封、联管抽放。方法与常规的联管抽放方法相同,也不再进行阐述。内密封组件和外密封组件之间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钻杆内部水的大量流出,这样不仅减少了水的流出浪费,而且避免了钻杆旋转对进水口连续注水造成影响。
[002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25]I)、对设备进行检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0026]2)、启动大排量水泵以及电动机,开始钻进,直到塌孔严重,难以继续钻进时,停止钻进,退出钻具,采用多级撑孔装置对易塌孔段进行有效支撑,支撑完毕以后继续钻进,若再次遇到严重塌孔可以再次下入多级防塌孔装置,直到钻进深度达到要求,完成第一个孔的直孔部分的钻进。
[0027]3)、此时,将指示灯插入插座,小幅度转动钻杆,根据指示灯开关和明亮情况,对射流孔进行定位后,将高压水泵连接到转向射流管路,开启高压水泵,进行转向射流作业,直到射流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完成第一个孔的造斜。
[0028]4)、继续钻进,在煤层中形成一定弧度的孔,当达到设计要求时,完成第一孔的钻进。
[0029]5)、重复上述21~4)步骤,在与该孔一定距离处进行钻进,分别完成直孔钻进、造斜及一定弧度的孔的工程。最终实现与第一个孔的连通。
[0030]6)、在第一个孔中,把管路伸到孔的较深处,开启指示灯,对射流孔方位进行定向,小幅度旋转钻杆,直至指示灯亮,此时连接高压水泵至造穴射流管路,开启高压水泵。进行水射流造穴作业,并启动大排量水泵对煤粉进行冲携。
[0031]7)、当冲出煤粉较少时,将钻杆向外拉,重复步骤6),直至钻杆拉到下入多级支撑套管处。随后,关闭水泵以及电动机,将其重新下入第二个钻孔中,重复步骤6)~7),直至完成第二个孔的造穴作业。[0032]8)、采用多级支撑套管专用工具,对支撑套管进行回收。
[0033]9 )、对设备进行清洗,对钻孔进行连管抽采。
[0034]本实用新型中定向装置的合理设计,可以准确确定射流孔以及转向孔的方向,使射流工作有据可依。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造穴、冲粉作业,可以使煤层应力得到有效释放,促进瓦斯的快速产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0037]图3是图1中B向视图图;
[0038]图4是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是采用本实用新型造穴后的截面图;
[0040]图6是两个钻孔连通后的不意图;
[0041]图中各部件的附图标记为:
[0042]1-高压水管;2_高压水泵;3_第二导线;6-内密封组件;7_外密封组件;8_第一连接管8 ; 10-导电球;12-转向射流管;13-造穴射流管;14_钻杆;15_电阻丝;16_扩径块;17_ ; 18-转向射流孔;19-金刚石钻进齿;20_第二连接管;21_分流管;22_水箱;23_大排量水泵;24_指示灯;25_插座;30_第一导线;31_定位装置;32_固定架;33_进水通道;34_造穴射流孔;35_进水孔;36_钻头;37_下导电体;38_不倒翁式容器;39_浙青体;40-圆筒体;41_内导电体;42_上导电体;43_第一钻孔;44_第二钻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钻杆14,钻杆14前端设有圆锥形的钻头36,钻杆14内设有转向系统、造穴系统和定向系统,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有闻压水供给系统,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位于钻杆14内的上部并分别连接到钻头36的对应连接处,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后端均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定向系统设在钻杆14内的下部。[0044]高压水供给系统包括水箱22、高压水泵2和大排量水泵23,高压水泵2和大排量水泵23分别通过高压水管I与水箱22连接,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分别与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大排量水泵23的出水口与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
[0045]转向系统包括设在钻杆14内并沿钻杆14轴向方向设置的转向射流管12以及设在钻头36上部的转向射流孔18,转向射流管12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转向射流孔18连接。
[0046]造穴系统包括造穴射流管13、分流管21和设在钻头36上部的造穴射流孔34,造穴射流管13通过第二连接管20与分流管21连接,造穴射流孔34与分流管21的出水口连接,造穴射流孔34设有至少两个,造穴射流孔34均为圆弧形的长孔结构。
[0047]定向系统包括固定架32、定位装置31、指示灯24和插座25,固定架32设在钻杆14内的底部,定位装置31设在固定架32上,插座25设在钻杆14的后端部,插座25通过第一导线30与定位装置31连接,指示灯24插设在插座25上;
[0048]定位装置31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筒体40,圆筒体40内设有不倒翁式的容器38,容器38内盛装有浙青体39,浙青体39与容器38的底部之间具有空腔,圆筒体40内的顶部设有上导电体42,圆筒体40外侧的底部设有下导电体37,上导电体42和下导电体37沿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容器38底部设有与下导电体37连接的直线型的电阻丝15,电阻丝15上穿设有可沿电阻丝15滑动的导电球10,容器38的顶部设有可与上导电体42连接的内导电体41,导电球10和内导电体41之间通过第二导线3连接。
[0049]钻杆14前端圆周面上均匀设有一圈临近钻头36的扩径块16。
[0050]钻头36的中心轴线设有与钻杆14内部连接的进水通道33,钻头36前端设有与进水通道33连接的进水孔35,钻头36外的前小后大的圆锥形表面设有金刚石钻进齿19。
[0051]钻杆14后端设有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的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之间折弯并交叉配合,在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之间设有环形密封橡胶垫。
[0052]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系统主要是提供钻杆钻进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与常规钻具钻进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对于造穴所需要的动力,是通过高压水泵2将水加压以后以高速、高压水射流的形式作用在煤壁,对煤壁进行冲刷、破坏,进而造穴。对于钻进、造穴过程中煤粉排出所需要的动力,主要是通过大排量水泵23,将大量水从钻杆14内部注入,通过钻头喷出将煤粉沿钻杆14与孔壁之间的通道排出。
[0053]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有多级撑孔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用于对钻孔进行有效支撑,避免塌孔。在钻进过程中,当遇见煤体破坏严重,连续出现塌孔现象时,可以采用该系统对煤壁进行有效的支撑,避免进一步破坏。其中该系统可以用于局部的防塌孔,也可以整个孔眼都使用该系统进行防塌孔作业。
[0054]定向系统主要是对转向射流孔18以及造穴射流孔34的方位进行确定,避免盲目造穴,确保转向及造穴方位满足设计要求。
[0055]该定向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了不倒翁的不倒原理。通过合理设计不倒翁式的容器38的位置和导电球10沿着电阻丝15上下运动,使得转向射流孔18与钻杆14轴线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时,整个电路构成回路,指示灯亮。并且容器38处于正立位置时,指示灯24最亮。当容器38处于倒立位置时由于电阻丝15连入电路,导致电路电阻增加,指示灯24亮度较暗。因此可以根据指示灯24的开关与亮暗,判断转向射流孔18及造穴射流孔34的位置。
[0056]定位装置31通过固定架32将其固定在钻杆14内的底部,从固定架32内部引出两条第一导线30连接到插座25上,其中插座25固定在钻杆14最后端的端面上,通过将指示灯24插入插座25,可以根据指示灯24开启与否和明亮程度进行定位判断。其中定位装置31的外壳为一玻璃钢制成的空心结构的圆筒体40,其中该圆筒体40的中轴线与钻杆14的中轴线平行。在该圆筒体40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分布固定了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与第一导线30同时相连,在圆筒体40的内部的容器38是由下部为空心半圆柱、上部为三角体组合而成,容器38只能在左右方向摆动,在前后方向由于受到固定架32的限制不能摆动。在容器38的下部固定有固结为固定形状的浙青体39,其中浙青体39未完全充填容器38的下部,浙青体39与容器38底部之间具有空腔,可以供导电球10沿电阻丝15上下活动,其中金属导电球10可以套在电阻丝15上上下滑动,调节电路的电阻,改变指示灯24的亮度。在容器38的顶部安装有内导电体41,导电球10和内导电体41之间通过第二导线3连接。导电球10之所以设置为可活动的,是为了使容器38只有处于正立或者倒立位置时,回路才处于连通状态。当容器38处于倒立位置时,由于电阻丝15的接入导致电路电阻变大,指示灯24变暗。当容器38处于正立位置时,由于未连入电阻丝15,所以指示灯24较明亮。在容器38的下部通过第一导线30将其连接在圆筒体40最下部的下导电体37上,避免容器38在左右方向运动过大。
[0057]转向系统主要是实现钻孔的转向。通过高压水管I进入转向射流管12的高压水通过转向射流孔18流出,沿与钻孔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射出,作用在煤壁形成射流孔,对随后钻孔的继续钻进,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钻孔方向逐渐趋向于射流方向,完成钻孔的转向。
[0058]造穴系统主要是对煤壁进行冲刷、破坏,按照设计要求形成大的洞穴,实现煤层应力释放。经过高压水泵2加压以后的水通过造穴射流管13,进入分流管21,然后分别进入造穴射流孔34,造穴射流孔34沿钻头圆环形布置。加压以后的高压水流,对煤壁进行冲刷、破坏,使煤岩脱落。为了避免造穴过程中破坏煤粉排出通道,将造穴射流孔34全部设计钻头36上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后期煤粉排出造成影响。
[0059]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的排粉主要是排出钻进、造穴过程中所产生的煤粉。在第一钻孔43和第二钻孔44连通之前,煤粉主要是通过钻杆14与煤层之间的环形通道排出,在第一钻孔43和第二钻孔44连通以后,再对第一钻孔43或第二钻孔44进行钻孔造穴时,煤粉从另外第二钻孔44或第一钻孔43排出。其中排出所需要的动力主要是通过进水孔进去的大量水。
[0060]当大量煤粉排出后,对孔口进行固定、密封、联管抽放。方法与常规的联管抽放方法相同,也不再进行阐述。内密封组件和外密封组件之间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钻杆14内部水的大量流出,这样不仅减少了水的流出浪费,而且避免了钻杆14旋转对进水口连续注水造成影响。
[006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62]I)、对设备进行检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0063]2)、启动大排量水泵23以及电动机,开始钻进,直到塌孔严重,难以继续钻进时,停止钻进,退出钻具,采用多级撑孔装置对易塌孔段进行有效支撑,支撑完毕以后继续钻进,若再次遇到严重塌孔可以再次下入多级防塌孔装置,直到钻进深度达到要求,完成第一个孔的直孔部分的钻进。
[0064]3)、此时,将指示灯24插入插座25,小幅度转动钻杆14,根据指示灯24开关和明亮情况,对射流孔进行定位后,将高压水泵2连接到转向射流管12,开启高压水泵2,进行转向射流作业,直到射流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完成第一个孔的造斜。
[0065]4)、继续钻进,在煤层中形成一定弧度的孔,当达到设计要求时,完成第一孔的钻进。
[0066]5)、重复上述21~4)步骤,在与该孔一定距离处进行钻进,分别完成直孔钻进、造斜及一定弧度的孔的工程。最终实现与第一个孔的连通。
[0067]6)、在第一个孔中,把管路伸到孔的较深处,开启指示灯24,对射流孔方位进行定向,小幅度旋转钻杆14,直至指示灯24亮,此时连接高压水泵2至造穴射流管13,开启高压水泵2。进行水射流造穴作业,并启动大排量水泵23对煤粉进行冲携。
[0068]7)、当冲出煤粉较少时,将钻杆14向外拉,重复步骤6),直至钻杆14拉到下入多级支撑套管处。随后,关闭水泵以及电动机,将其重新下入第二个钻孔中,重复步骤6)~7),直至完成第二个孔的造穴作业。
[0069]8)、采用多级支撑套管专用工具,对支撑套管进行回收。
[0070]9 )、对设备进行清洗,对钻孔进行连管抽采。
[0071]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的钻杆(14),钻杆(14)前端设有圆锥形的钻头(36),钻杆(14)内设有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有高压水供给系统,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位于钻杆(14)内部并分别连接到到钻头(36)的对应连接处,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后端均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供给系统包括水箱(22)、高压水泵(2)和大排量水泵(23),高压水泵(2)和大排量水泵(23)分别通过高压水管(I)与水箱(22)连接,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分别与转向系统和造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大排量水泵(23)的出水口与钻杆(14)的后端中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设在钻杆(14)内并沿钻杆(14)轴向方向设置的转向射流管(12)以及设在钻头(36)上部的转向射流孔(18),转向射流管(12)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转向射流孔(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穴系统包括造穴射流管(13)、分流管(21)和设在钻头(36 )上部的造穴射流孔(34 ),造穴射流管(13)通过第二连接管(20)与分流管(21)连接,造穴射流孔(34)与分流管(21)的出水口连接,造穴射流孔(34)设有至少两个,造穴射流孔(34)均为圆弧形的长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14)前端圆周面上均匀设有一圈临近钻头(36)的扩径块(1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36)的中心轴线设有与钻杆(14)内部连接的进水通道(33),钻头(36)前端设有与进水通道(33)连接的进水孔(35),钻头(36)外的前小后大的圆锥形表面设有金刚石钻进齿(1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煤发育区应力释放增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14)后端设有与高压水供给系统连接的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内密封组件(6)和外密封组件(7 )之间折弯并交叉配合,在内密封组件(6 )和外密封组件(7 )之间设有环形密封橡胶垫。
【文档编号】E21F7/00GK203702234SQ20142003651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倪小明, 李哲远, 贾炳, 孙小婷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