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674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属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内盖,所述底座为环形,上表面设有与底座同心的环形台阶,所述内盖外径大于底座的内径,内盖安装在环形台阶内的底座内缘,所述内盖圆周面上设有凸耳,环形台阶上设有与凸耳对应的安装槽,内盖上的凸耳对应安装在安装槽中,并与底座连接锁紧,环形台阶上设有外盖。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内盖边缘设凸耳结构,并通过螺钉将凸耳与底座连接锁紧,达到了对井盖固定防松的效果,避免雨季里轻易被水冲开,达到了保障井盖处行人行车安全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位于路面上的下水道口井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下水道井盖设计时,一般将圆形的井盖直接盖在下水道口的台阶上,用于封闭位于路面的下水道口,以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而当下水道需要疏通或维修时,又可以较容易揭开井盖,进入下水道施工。传统的井盖通常采用铸铁制作,被盗的现象十分严重,给路面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后通过技术改进,采用聚合物、填充材料、增强材料等制作的新型井盖完全替代了传统井盖,这种井盖没有回收价值,从而解决了井盖常常被盗的问题。然而,遭遇特大暴雨时城市下水道的排水能力突破上限,井盖常常被下水道中快速溢出的雨水冲起,由于污水漫过道路,行人行车无法及时发现大开的井口,给行人和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且由井盖引发的悲剧在全国部分城市都已经发生并报道,一度引发了全社会对下水道井口安全性的关注和思考。可城市中井盖成千上万,难以全部监控管理,寄希望于行政部门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监控是不现实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安全效果。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包括底座和内盖,所述底座为环形,上表面设有与底座同心的环形台阶,所述内盖外径大于底座的内径,内盖安装在环形台阶内的底座内缘,所述内盖圆周面上设有凸耳,环形台阶上设有与凸耳对应的安装槽,内盖上的凸耳对应安装在安装槽中,并与底座连接锁紧,环形台阶上设有外盖。
[0006]所述凸耳至少为3个,沿内盖的圆周面均匀分布;所述凸耳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外盖圆周面上设有起盖槽,起盖槽对应的外盖上平面边缘设有指示标记;所述内盖上设有起盖孔。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通过在内盖边缘设凸耳结构,并通过螺钉将凸耳与底座连接锁紧,达到了对井盖固定防松的效果,避免雨季里轻易被水冲开;通过在环形台阶上设外盖结构,一方面可防止泥沙杂质进入安装槽中,避免安装螺钉被快速腐蚀或被泥沙包围而无法取下,另一方面当井盖被磨损需要更换时,可仅更换外盖即可,降低其维护成本;且即使外盖损坏失效,内盖仍然能保证井口安全,或者当内盖需要维护,夕卜盖也可作为临时井盖保证行人行车安全;凸耳的数量至少为3个,可保证内盖锁紧固定的稳定性;在外盖和内盖上分别设起盖槽和起盖孔,便于用工具将井盖打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路基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_外盖,11_起盖槽,12-指不标记,2~内盖,21-凸耳,22-螺钉孔,23-起盖孔,3-底座,31-环形台阶,32-安装槽,4-螺钉,5-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包括底座3和内盖2,所述底座3为环形,上表面设有与底座同心的环形台阶31,所述内盖2外径大于底座3的内径,内盖2安装在环形台阶31内的底座3内缘,所述内盖2圆周面上设有凸耳21,环形台阶上设有与凸耳21对应的安装槽32,内盖2上的凸耳21对应安装在安装槽32中,并与底座3连接锁紧,环形台阶上设有外盖1,所述凸耳21与底座3之间通过螺钉4连接。
[0014]安装时,先将底座3安装到路基5的井口处,保持底座3与井口同心,并通过混凝土将底座3预埋固定,在环形台阶31的上半段预留出外盖I的安装位置;然后将内盖2安装到底座3上,使内盖2上的凸耳21与底座3上的安装槽32 —一对应,用螺钉4通过凸耳21上的螺钉孔22将内盖2与底座3连接固定;最后将外盖I直接盖在底座3的环形台阶31顶面,完成安装。
[0015]所述外盖I圆周面上设有起盖槽11,起盖槽11对应的外盖I上平面边缘设有指示标记12,需要打开外盖I时,只需用工具从外盖I边缘指示标记12对应的位置插入外盖I与路基5之间的缝隙中,即可轻松将外盖I撬起;所述内盖2上设有起盖孔23,拆卸内盖2时,只需在拆除内盖2的凸耳21螺钉4后,通过专用的起盖工具插入起盖孔23中,即可将内盖2提起揭开。
[0016]所述内盖2和外盖I均为复合材料制作,由于内盖2上平面与底座3的环形台阶31的上平面平齐,当外盖I盖在环形台阶31上时,内盖2也对外盖I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所以外盖I可制作得较薄,以达到节省材料的效果。另外,还在外盖I表面上设置了凸痕,起到防滑的作用。
[0017]所述凸耳21至少为3个,沿内盖2的圆周面均匀分布,当该井盖结构用于会承受较大内部压力的井口时,可通过增加内盖2上凸耳21的数量,并增加每个凸耳21上的螺钉4数量来增强内盖2的承压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包括底座⑶和内盖(2),所述底座(3)为环形,上表面设有与底座同心的环形台阶(31),所述内盖(2)外径大于底座(3)的内径,内盖(2)安装在环形台阶(31)内的底座(3)内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⑵圆周面上设有凸耳(21),环形台阶上设有与凸耳(21)对应的安装槽(32),内盖(2)上的凸耳(21)对应安装在安装槽(32)中,并与底座(3)连接锁紧,环形台阶上设有外盖(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21)至少为3个,沿内盖(2)的圆周面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21)与底座(3)之间通过螺钉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I)圆周面上设有起盖槽(11),起盖槽(11)对应的外盖(I)上平面边缘设有指示标记(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上设有起盖孔(23)。
【文档编号】E02D29/14GK203960907SQ201420309126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张一全 申请人:张一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