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支护桩锁定结构及锁定联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24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新型支护桩锁定结构及锁定联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支护桩锁定结构及锁定联合结构。包含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A.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并和支护桩桩面接触的接触钢筋;B.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和支护桩桩面之间的钢板条;C.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和支护桩桩面之间的混凝土浆;所述支护桩拉定结构包含一组以上且彼此邻接分布,还包含将各个支护桩拉定结构连接起来的横向加强筋。受力面积绝对不是简单的点接触,应力不会集中,使得整体的受力效果更好,结构更稳固,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可以使得整体的受力面来分担应力,使得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有机体,抗风险能力更强。
【专利说明】新型支护桩锁定结构及锁定联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及锁定联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缺陷如下:
[0003]1.由于支护粧粧面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各个支护粧千差万别,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在锚垫板和支护粧粧面构成点接触,进一步影响强度,时常因为该处的强大应力集中而致使支护粧断裂,造成施工事故;
[0004]2.由于锚垫板上的锚具过于靠近,施工的时候,穿进去钢绞线的时候,非常困难,因为两个千斤顶会形成位置死角,难以同时施工,大大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难度;
[0005]3.有的土质流动性强,土质过于松软,如沙土,通过单纯的支护粧难以固定,而支护粧本身又承接过大的应力,目前没有技术让整个面来分担该集中的应力;
[0006]4.不同支护粧之间难以协作受力,使得工程经常因为某个支护粧出问题,而使得整体的受力结构崩溃,影响工程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及锁定联合结构,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0008]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9]方案一:
[0010]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护粧拉定结构,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能被钢绞线拉紧贴住支护粧的锚垫板,所述锚垫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支护粧的粧面上,所述锚垫板上包含一个凸起部分,钢绞线穿过该凸起部分并被锚具拉定,还包含能增大锚垫板和支护粧接触面积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A.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B.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和支护粧粧面之间的钢板条;C.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和支护粧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浆。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起部分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或者内部为实心。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锚垫板和支护粧的粧面接触的部位为弧形面或者是为类梯形面。
[0013]方案二:
[0014]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护粧拉定结构,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能被钢绞线拉紧贴住支护粧的锚垫板,所述锚垫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支护粧的粧面上,所述锚垫板上包含一个凸起部分,钢绞线穿过该凸起部分并被锚具拉定,还包含能增大锚垫板和支护粧接触面积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A.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B.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和支护粧粧面之间的钢板条(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和支护粧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浆;所述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一组以上且彼此邻接分布,还包含将各个支护粧拉定结构连接起来的横向加强筋。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钢筋网,其置于支护粧拉定结构的横向加强筋上并彼此连接,构成受力面。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起部件的两个面上各自有一个锚具,两个锚具上下交错分布。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两个锚具上各自有一根以上的钢绞线接头。
[00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起部分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其下方包含承接垫板能够承接混凝土,上方开口,混凝土能倒进去。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护粧粧面和锚垫板接触的部位包含凹陷,混凝土能嵌入其中。
[00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起部分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内部架有加强筋。
[0021]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受力面积绝对不是简单的点接触,应力不会集中,使得整体的受力效果更好,结构更稳固,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可以使得整体的受力面来分担应力,使得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有机体,抗风险能力更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0023]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之一;
[0024]图2为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之二 ;
[0025]图3为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之三;
[0026]图4为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之四;
[0027]图5为实用新型应用状态下之一的结构俯视图;
[0028]图6为实用新型增大接触面实施例之一;
[0029]图7为实用新型增大接触面实施例之二 ;
[0030]图8为实用新型增大接触面实施例之三;
[0031]图9为实用新型增大接触面实施例之四;
[0032]图10为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带网状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带钢筋网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5]1.支护粧;2丨锚垫板;3丨凸起部分固定孔在锚具瓜膨胀螺栓口.接触钢筋成钢板条及混凝土浆:10.横向加强筋“1.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方案一:
[0038]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护粧拉定结构,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能被钢绞线拉紧贴住支护粧1的锚垫板2,所述锚垫板2通过膨胀螺栓6固定在支护粧的粧面上,所述锚垫板2上包含一个凸起部分3,钢绞线穿过该凸起部分3并被锚具5拉定,还包含能增大锚垫板2和支护粧接触面积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丄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2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7办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的钢板条(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楽9。
[0039]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任意之一:结合图6,1.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2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7,则该接触钢筋本身就会成为锚垫板2和支护粧接触的多个支撑点,避免出现局部集中受力的情况,也不会损坏锚垫板2,施工安全性更好,采用本方案施工一百根支护粧,对比于没有本接触钢筋的现有技术的一百根支护粧施工,本方案无一断裂,甚至无裂痕,而对比的技术一百根中有两根断裂,三根出现裂痕;结合图7,2.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的钢板条,钢板条本身就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夹持在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采用本方案施工一百根支护粧,对比于没有本接触钢筋的现有技术的一百根支护粧施工,本方案无一断裂,甚至无裂痕,而对比的技术一百根中有两根断裂,三根出现裂痕;结合图8,3.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浆9,直接形成实心结构,避免了粧面不平整造成的缺陷,更是适应性地全方位补全,受力效果最好,对比于没有本接触钢筋的现有技术的一百根支护粧施工,本方案无一断裂,甚至无裂痕,而对比的技术一百根中有两根断裂,三根出现裂痕。
[0040]所述凸起部分3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或者内部为实心。对比图1和图2,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中空的时候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实心的时候,受力效果更好。
[0041]所述锚垫板2和支护粧的粧面接触的部位为弧形面或者是为类梯形面。对比图1和图3,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弧形面方便制造,但是难以适应各种直径和各种曲率表面的支护粧,正是因为如此,本专利的结构才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类梯形面由于其和支护粧粧面本身接触就有死角,本专利更是能避免该种缺陷。
[0042]方案二:
[0043]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护粧拉定结构,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能被钢绞线拉紧贴住支护粧1的锚垫板2,所述锚垫板2通过膨胀螺栓6固定在支护粧的粧面上,所述锚垫板2上包含一个凸起部分3,钢绞线穿过该凸起部分3并被锚具5拉定,还包含能增大锚垫板2和支护粧接触面积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丄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2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7办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的钢板条(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1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浆9 ;所述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一组以上且彼此邻接分布,还包含将各个支护粧拉定结构连接起来的横向加强筋10。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结合图9,部分细节略去,关注横向加强筋10,如果某个支护粧受力过大,会传递给相邻的支护粧,使得整体的协作受力效果更好。相对于没有横向加强筋10的现有技术,本专利的支护粧整体稳固,而不会出现倾倒的现象,现有技术中,经常有个别的支护粧出现倾斜,因为局部受力和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尤其是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影响的时候,再加上施工锚粧的不确定因素,本方案能够有效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施工顺利,效果好。图12中显示,横向加强筋10能够有一根以上。
[0044]还包含钢筋网,其置于支护粧拉定结构的横向加强筋10上并彼此连接,构成受力面。结合图11和图12,二者表示的同一结构,部分细节略去,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使得支护粧之间的网土也成为受力结构,更是形成强大的支护面,直接形成多向支护,改变了支护粧本身受力面积小,作用局限的现状。对于本结构,本专利直接采用打粧机在上方不断加压的方式,本专利所形成的护坡结构,受力性能大大优于没有支护面的现有技术。
[0045]所述凸起部件的两个面上各自有一个锚具5,两个锚具5上下交错分布。结合图10,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任意之一丄由于上下交错,就能实现多根钢绞线相向同时施工,千斤顶不会出现位置冲突,工人在相对小的支护粧附近空间操作的时候,不会碍手碍脚,彼此影响,也不容易受伤,施工速度快,张拉支护粧的拉紧的锚索的时候10根大概花费200111现有技术由于操作的时候,难以同时操作,张拉支护粧的拉紧的锚索的时候10根需要6001爪以上出.上下交错,应力分布更不集中,不会在同一个点上形成强大的横向剪切力,支护粧更不容易损坏。锚具5的个数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交错分布,对称于凸起部件的中心线而分布。
[0046]两个锚具5上各自有一根以上的钢绞线接头。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一根以上的钢绞线接头,拉持效果更好,也有分布应力的作用。
[0047]所述凸起部分3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其下方包含承接垫板,能够承接混凝土,上方开口,混凝土能倒进去。图中未示出,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能直接倒进去混凝土,实现混凝土扩大接触面。
[0048]所述支护粧粧面和锚垫板2接触的部位包含凹陷,混凝土能嵌入其中。图中未示出,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混凝土嵌合效果更好,接触更紧密。避免了不同种类混凝土之间出现分层的现象,混凝土不会因为温变而脱落。经过测试,本处的凹陷结构使得本处为了增大接触面灌装的混凝土能承受上下30摄氏度的温差而不脱落。
[0049]所述凸起部分3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内部架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加强筋能起到加强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使得整体的结构更统一,受力更强,在其中灌注混凝土效果更好。
[0050]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0051]以上结构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支护结构或者一种支护联合结构。
[005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00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护粧拉定结构,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能被钢绞线拉紧贴住支护粧⑴的锚垫板(2),所述锚垫板⑵通过膨胀螺栓(6)固定在支护粧的粧面上,所述锚垫板(2)上包含一个凸起部分(3),钢绞线穿过该凸起部分(3)并被锚具(5)拉定,还包含能增大锚垫板(2)和支护粧接触面积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A.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2)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7) ;B.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I)粧面之间的钢板条;C.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I)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浆(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3)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或者内部为实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垫板(2)和支护粧的粧面接触的部位为弧形面或者是为类梯形面。
4.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护粧拉定结构,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能被钢绞线拉紧贴住支护粧⑴的锚垫板(2),所述锚垫板⑵通过膨胀螺栓(6)固定在支护粧的粧面上,所述锚垫板(2)上包含一个凸起部分(3),钢绞线穿过该凸起部分(3)并被锚具(5)拉定,还包含能增大锚垫板(2)和支护粧接触面积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如下任意之一:A.该增强结构为穿透锚垫板(2)并和支护粧粧面接触的接触钢筋(7) ;B.该增强结构为竖直置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I)粧面之间的钢板条;C.该增强结构为灌装于锚垫板(2)和支护粧(I)粧面之间的混凝土浆(9);所述支护粧拉定结构包含一组以上且彼此邻接分布,还包含将各个支护粧拉定结构连接起来的横向加强筋(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钢筋网,其置于支护粧拉定结构的横向加强筋(10)上并彼此连接,构成受力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件的两个面上各自有一个锚具(5),两个锚具(5)上下交错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锚具(5)上各自有一根以上的钢绞线接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3)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其下方包含承接垫板,能够承接混凝土,上方开口,混凝土能倒进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粧的粧面和锚垫板(2)接触的部位包含凹陷,混凝土能嵌入其中。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支护粧锁定联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3)横截面为带角的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内部架有加强筋。
【文档编号】E02D5/12GK204238206SQ201420629573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范福会, 李曦涛, 高志, 周树民, 王忠友 申请人:王忠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