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及冷却水管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647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及冷却水管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尤其涉及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水泥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结构件具有“热涨”的特性。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一方面由于另一方面混凝土硬化时又具有“收缩”的特性。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梯度过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因而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硬化时的温度,保持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合理温差,使温度应力可控,避免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目前,大体积混凝土中循环冷却水管普遍采用塑料管和普通声测钢管(φ48×3.5mm),塑料管重量轻,采用专用接头安装方便便捷,成本较低,但是导热性比钢管差,后期塑料管影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普通声测钢管两端需要撤丝,然后用专用接头连接,成本较高,安装速度慢。现可生产配套90度声测钢管接头,采用液压钳进行连接,成本低,安装速度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的快速安装问题,并提高冷却水管的散热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结构,它操作便捷,安装速度快,成本较低。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易于施工、散热性好的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水管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冷却水管留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管由直线段声测钢管和90度弯头声测钢管连接而成,相邻的两根直线段声测钢管通过两根90度弯头声测钢管连接,多根直线段声测钢管通过90度弯头声测钢管依次连接形成层状的冷却水管。

进一步优选,相邻直线段声测钢管的管间距不大于1000mm,冷却水管距大体积混凝土边的距离≤500mm。

进一步优选,所述冷却水管固定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钢筋骨架上。

进一步优选,在冷却水管的管间位置设置测温计。

在上述技术思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包括底板、侧墙、顶板,在底板、侧墙、顶板的钢筋骨架上固定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由直线段声测钢管和90度弯头声测钢管连接而成,相邻的两根直线段声测钢管通过两根90度弯头声测钢管连接,多根直线段声测钢管通过90度弯头声测钢管依次连接形成层状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留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优选,所述冷却水管留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

进一步优选,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施工后期,所述冷却水管内灌注水泥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采用声测钢管作为大体积混凝土循环冷却水管,冷却效果较好,其容易安装,本实用新型制作了90度弯头声测钢管,方便冷却水管快速安装。本实用新型可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的散热冷却性,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降低混凝土结构渗漏水风险。

附图说明

图1顶、底板冷却水管布设平面示意图。

图2侧墙冷却水管布设平面示意图。

图3 90度弯头声测钢管大样图

图4钢筋φ10@2000mm拉钩梅花形布置加固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南昌市红谷隧道夏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为例,为了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降低结构渗漏水风险,施工现场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一方面在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内部设循环冷却水管,另一方面在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表面蓄水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内部冷却水管可采用两种材料:第一种为普通钢管,接头采用撤丝接头连接。第二种为声测钢管,采用简易专用接头连接。根据测温元件测试结果,声测管壁厚比普通钢管薄,作为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管效果较好。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包括底板2、侧墙1、顶板5,在底板2、侧墙1、顶板5的钢筋骨架上固定有冷却水管3,所述冷却水管3由直线段声测钢管和90度弯头声测钢管连接而成,相邻的两根直线段声测钢管通过两根90度弯头声测钢管连接,冷却水管3留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

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管3包括多根直线段声测钢管和多根90度声测钢管,第一直线段声测钢管33的左段通过90度声测钢管连接一根用于进水的直线段声测钢管,第一直线段声测钢管33的右端连接第一90度声测钢管36,第一90度声测钢管36连接第二90度声测钢管37,第二90度声测钢管37连接第二直线段声测钢管34的右端,第二直线段声测钢管34的左端连接第三90度声测钢管38,第三90度声测钢管38连接第四90度声测钢管39,第四90度声测钢管39连接第三直线段声测钢管33的左端,如此依次连接直线段声测钢管和90度声测钢管组成层状的冷却水管3。

还在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匝道主体结构内设置测温计4,测温计4设置冷却水管3的管间位置,用于检测结构温度。

在应用中,相邻直线段声测钢管的管间距不大于1000mm,冷却水管距大体积混凝土边的距离≤500mm。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冷却效果又不影响结构稳定性。

直线段声测钢管和多根90度声测钢管采用φ50mm、壁厚1.5mm声测钢管,直线段采用配套直通外接头连接,转角处采用定做90度声测钢管连接(两侧各500mm),90度声测钢管的结果如图3所示。

施工过程如下:

(1)钢筋绑扎过程中,在底板2、侧墙1、顶板5结构内设冷却水管3,并用钢筋6(φ10@2000mm)与钢筋骨架5固定牢固。冷却水管单层按层状设置,管间距不大于1000mm,循环水管距结构边≤500mm;并设置测温计4;如图4所示,钢筋6的拉钩梅花形布置加固。

(2)根据混凝土结构面积的大小确定冷却水管3的进水口和排水口的数量,面积小于200m2的结构可以设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面积大于200m2的结构根据现场条件设置多个进、出水口,加快循环水的速率,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梯度。混凝土浇注体的里表温差小于25℃时,即可停止通水。

(3)冷却水管管内灌浆:停止通水后,应对冷却水管3进行灌浆,灌浆材料采用M40自流无收缩水泥净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