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811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建筑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隧道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建筑隧道内的增压管道风机上往往只具有一组风叶,导致出风压较低,另外,该增压管道一般不易拆卸,导致清洗及维修不方便;另外,出风后噪音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隧道通风系统,解决如何提高其出风量及使其容易拆卸同时降低其出风噪音的技术问题。

建筑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固定座、进风件、过渡件、风机、出风件;进风件和出风件固定在固定座上,风机固定在过渡件内部;进风件和出风件均为喇叭状并对此的布置在过渡件两侧;过渡件包括带有缺口的圆筒件、手压杆、连接片;手压杆成弧形,其一端铰接在圆筒件的缺口的一端,中间端与连接片的一端铰接;连接片为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圆筒件的缺口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风轮包括锥形的轮毂、多个叶片、多个辅叶;叶片分布在轮毂上,辅叶固定在轮毂上且处于每两个相邻叶片的中下部之间;所述电机的后端具有一个半球形的导流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过渡件采用手压杆和连接片实现缺口的闭合和开启,这样方便对过渡件内部进行清洗和维修;由于在轮毂上安装了辅叶,辅叶对空气进行做功,从而可减少相连叶片之间的涡流,辅叶越多,涡流就越小,风叶也越高;由于在电机后端增加了一个半球形的导流罩,这样降低风流动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建筑隧道通风系统分离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电机和风轮;

图2是图1的建筑隧道通风系统组合的示意图;

图3是过渡件的示意图;

图4是建筑隧道通风系统内部的示意图;

图5是风轮的示意图;

图中 1. 固定座、2. 进风件、21. 支脚、3. 过渡件、31. 圆筒件、311. 缺口、32. 手压杆、33. 连接片、4. 电机、5. 风轮、51. 轮毂、52. 叶片、53. 辅叶、6. 出风件、7. 导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5,图中的建筑隧道通风系统,包括一个固定座1、一个进风件2、一个过渡件3、一个电机4、一个风轮5、一个出风件6、一个导流罩7。

进风件2和出风件6整体为喇叭状,其底部具有两个支脚21,这两个支脚21插入固定座1上并使用螺栓固定,进风件2和出风件6均为喇叭状并对此的布置在过渡件3两侧。

过渡件3包括一个带有缺口311的圆筒件31、一个手压杆32、一个连接片33。圆筒件31整体为圆筒状,其具有一个缺口311。手压杆32整体成弧形,其一端铰接在圆筒件31的缺口311的一端,中间端与连接片33的一端铰接。连接片33整体为弧形,连接片33的另一端与圆筒件31的缺口311的另一端铰接。这样当将手压杆32朝下按动时便带动连接片33和圆筒件31一起运动实现圆筒件31缺口311的闭合,当将手压杆32朝上启动时便带动连接片33和圆筒件31一起运动实现圆筒件31缺口311的开启。圆筒件31的缺口311开启了就方便维修和清洁了。

风轮5包括锥形的轮毂51、多个叶片52、多个辅叶53;叶片52均匀的分布在轮毂51上,辅叶54倾斜的固定在轮毂51上且处于每两个相邻叶片52的中下部之间;这样通过叶52片和辅叶53的共同作业,实现增压的效果。

电机4的后端具有一个半球形的导流罩7,对流出的风进行导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