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484阅读:1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可钻式桥塞主要用于对油、气、水层临时或永久性封堵,具有结构紧凑、外径小,易于钻除等优点,所以可钻式桥塞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领域。

当需要重新开采油气田下部层位时,只要下磨鞋或套铣鞋对可钻式桥塞上端的释放环、锁环进行磨、铣即可使其解封,然后下推桥塞至预定位置留于井底即可。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把可钻式桥塞下推至井底的预定位置后,继续实施下步工序时,需要对可钻式桥塞进行打捞,而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打捞可钻式桥塞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没有专门打捞可钻式桥塞的工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塞打捞工具。

具体地,桥塞打捞工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桥塞打捞工具,所述桥塞打捞工具包括:形状为圆管形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左端连接的上接头,且所述上接头的右端镶嵌有磁铁;在所述本体的左端分布的多个第一斜孔,且所述第一斜孔与所述本体的内腔相贯通;在所述第一斜孔内镶嵌的弹簧;在所述弹簧的右侧连接的钢球,且所述钢球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第一斜孔的孔径;在所述本体的右端顶部连接的引鞋。

优选地,所述本体与所述上接头为一整体,且所述上接头右端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本体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孔为等直径的斜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左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右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孔的个数为3个。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的右端外侧连接有压盖。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左端具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的左端具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左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斜孔,且所述第二斜孔与所述本体的内腔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第一斜孔中装入钢球与弹簧,使钢球给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施加径向夹紧力,同时在上接头的右端镶嵌磁铁,使磁铁给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施加一定的吸力,从而抓住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实现打捞;通过将本体与上接头设置为一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强度提高;通过在上接头的右端与本体的左端均匀分布3个等直径的第一斜孔,不仅使弹簧能够稳定地支撑钢球,而且也使钢球能够牢固夹住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通过在本体左端的外侧连接有压盖,使弹簧与钢球不易从第一斜孔中移出;另外,通过在本体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斜孔,不仅可以冲洗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的顶残留碎屑,而且也可以降低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的温度,从而提高打捞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正视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打捞状态示意图。

其中,对附图中的各标号说明如下:

1本体;2上接头,3磁铁;4第一斜孔,4-1第一斜孔的中心线,4-2第一斜孔与本体内腔的相交截面;5弹簧;6钢球;7引鞋;8压盖;9第二斜孔;10打捞管柱;11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塞打捞工具,桥塞打捞工具包括:形状为圆管形的本体1;在本体1的左端连接的上接头2,且上接头2的右端镶嵌有磁铁3;在本体1的左端分布的多个第一斜孔4,且第一斜孔4与本体1的内腔相贯通;在第一斜孔4内镶嵌的弹簧5;在弹簧5的右侧连接的钢球6,且钢球6的直径略小于第一斜孔4的孔径;在本体1的右端顶部连接的引鞋7。

如图2所示,当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进入引鞋7后,位于上接头2的右端的磁铁3向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施加一定的吸引力,使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的顶部推动钢球6压缩弹簧5,使钢球6沿第一斜孔4上升;当钢球6在上升过程中,由钢球6形成的外切圆的直径逐渐增大,当外切圆的直径大于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顶部的外径时,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的顶部会通过钢球6,而钢球6在弹簧5反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斜孔4回落,停靠在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的外壁上;在上提打捞管柱10时,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由于自身的重力会向下滑落,使第一斜孔4中的钢球6向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施加径向夹紧力,并且位于上接头2的右端的磁铁3又向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施加一定的吸引力,从而吸住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实现打捞。

如图1a所示,进一步地,本体1与上接头2设置为一整体,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强度,而本体1与上接头2可以通过车床进行加工,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本体1与上接头2采用焊接连接或螺旋连接在打捞过程出现这两者分离的情况。如图1a所示,进一步地,上接头2右端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本体1的外径,以便使第一斜孔4的左部分设置在上接头2的右端,从而使得钢球6与弹簧5便于装入到第一斜孔4中。

如图1a所示,进一步地,在本体1的左端分布的第一斜孔4为等直径的斜孔,因为只有一部分的弹簧5暴露在本体1的内腔中,一大部分的弹簧5位于第一斜孔4的左端,为了使弹簧5能够稳定地支撑钢球6,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孔4设置为等直径的斜孔。其中关于第一斜孔4的孔径大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使弹簧5能够稳定地支撑钢球6,且使钢球6的直径略小于第一斜孔4的直径,即使钢球6能自由通过第一斜孔4即可;关于第一斜孔4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便于打捞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即可,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孔4的倾斜角度为:如图1b所示,当弹簧5处于不被压缩的状态时,钢球6相切于第一斜孔4的中心线4-1,而第一斜孔4的中心线4-1是多个第一斜孔4周向分布于本体1表面的圆心所连接而成的线。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钢球6能够牢固夹住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孔4均匀分布在本体1的左端与上接头2的右端,从而使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均匀受到钢球6施加的径向加紧力;另外,为了便于引入可钻式桥塞等落鱼,在本体1的右端顶部连接有引鞋7,而引鞋7是本领域所常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鞋7的内孔具有较大的锥角,以便于引入落鱼。其中,关于第一斜孔4的个数,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孔4的个数为3,因为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0中的三点受力最牢固,使3个钢球6能更加牢固地夹紧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0。如图1a所示,第一斜孔4与本体1的内腔的相交截面4-2形状为锥形,其相交截面的具体形状为:截面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增加,不仅可以避免弹簧5从第一斜孔4中弹出,也可以使钢球6在压缩过程中,钢球6能逐渐卡紧到第一斜孔4中,避免钢球6在打捞过程中滑脱。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便于钢球6与弹簧5装入到第一斜孔4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孔4设置为贯通的第一斜孔,而又为了避免弹簧5与钢球6从第一斜孔4中移出,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接头2的右端外侧连接有压盖8,这样就可以先将钢球6与弹簧5依次装入到第一斜孔4中,然后再将压盖8与上接头2的右端进行连接。其中,关于压盖8与上接头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螺蚊连接的方式将压盖8与上接头2进行连接,因为螺蚊连接便于钢球6与弹簧5的装入与更换,具体的连接方式为在上接头2的右端设置有内螺纹,在压盖8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便于对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接头2的上部连接有打捞管柱10。其中,关于上接头2与打捞管柱1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接头2与打捞管柱10的连接方式为螺蚊连接,因为螺蚊连接不仅便于安装也便于更换,具体的连接方式为在上接头2的上部设置内螺纹,在打捞管柱10的外部设置外螺纹。

如图1a所示,更进一步地,在本体1的左端与上接头2的右端分布有第二斜孔9,且第二斜孔9与本体1的内腔相贯通。具体地,每个第二斜孔9的右部分分布于本体1的左端,每个第二斜孔9的左部分分布于上接头2的右端。在本体1的左端与上接头2的右端分布有第二斜孔9,使水从第二斜孔中9流进本体1的内腔中,不仅可以冲洗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的顶残留碎屑,而且也可以降低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11的温度,从而提高打捞成功率。其中,关于第一斜孔4与第二斜孔9在本体1的左端分布的位置关系,如图1b所示;关于第二斜孔9的具体形状以及孔径大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斜孔9的具体形状以及孔径的大小与第一斜孔4的形状以及孔径大小相同。

通过在第一斜孔中装入钢球与弹簧,使钢球向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施加径向夹紧力,同时在上接头的右端镶嵌磁铁,使磁铁给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施加一定的吸力,从而抓住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实现打捞;通过将本体与上接头设置为一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钻式桥塞打捞工具的强度提高;通过在上接头的右端与本体的左端均匀分布3个等直径的第一斜孔,不仅使弹簧能够稳定地支撑钢球,而且也使钢球能够牢固夹住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通过在本体左端的外侧连接有压盖,使弹簧与钢球不易从第一斜孔中移出;另外,通过在本体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斜孔,不仅可以冲洗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的顶残留碎屑,而且也可以降低可钻式桥塞的中心杆的温度,从而提高打捞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