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656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



背景技术:

自救器是矿山作业过程中必备的仪器,当矿井事故发生时,自救器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被困人员的呼吸问题,提供更多的时间撤离事故现场或等待救援。当前市面主要使用的是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这两种自救设备,上述传统装置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佩戴程序繁琐,一方面整个佩戴过程在训练时需要1.5分钟,如果在井下发生事故时佩戴者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中,佩戴时间会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工的安全逃离时间;同时井下爆炸后现场一氧化碳等气体及粉尘浓度会急剧升高,第一时间能摄入安全可呼吸的气体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化学氧自救器的成本较压缩氧自救器低,化学氧自救器的占有率较高,而化学氧自救器进入正常生氧前,人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被超氧化钾吸收,放出足够人呼吸的氧气至少需要1分钟时间,更是增加了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时长。因此,自救器佩戴过程有待于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自救器佩戴过程及设备,提供一种主要应用于矿井施工的紧急状况,使用流程更加合理快捷,设备更加完善,让矿工在紧急状况下依然能够快速使用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的自救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它包括第一呼吸装置和第二呼吸装置,所述第一呼吸装置和第二呼吸装置通过旋合弹出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呼吸装置为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呼吸装置上设有开启/关闭旋钮、外部气体导管接口、固定带、咬合呼吸口和鼻夹,所述第一呼吸装置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初级过滤层、次级过滤层、三级过滤层,所述三级过滤层与咬合呼吸口固接;所述第二呼吸装置包括依次固接的外部气体导管、气体容纳室、化学反应室,所述外部气体导管与外部气体导管接口可拆卸式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过滤层、次级过滤层及三级过滤层在靠近所述咬合呼吸口的侧面分别设有使气流向所述咬合呼吸口侧单向流动的防逆流单向阀一,所述初级过滤层、次级过滤层及三级过滤层在与所述第一呼吸装置侧壁接合处分别设有使气流向所述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侧单向流动的防逆流单向阀二。

作为优选地,所述初级过滤层为过滤大型颗粒物的熔喷无纺布过滤层,所述次级过滤层为过滤微小颗粒物的活性炭吸附过滤层,所述三级过滤层为有毒气体化学反应过滤层,例如三级过滤层为氢氧化钙层,用于反应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气体导管接口设有吸附装置一,所述外部气体导管端部设有与吸附装置一密封吸附的吸附装置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呼吸装置上设有紧急提示装置。

作为优选地,所述紧急提示装置为灯光闪烁报警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使用本自救设备逃生时,首先采用第一呼吸装置,佩戴过程简易,大大缩短传统自救器长达1.5分钟的佩戴时间,提供给矿工更便捷的方式快速进入到安全气体的呼吸中;

(2)本自救设备采用第一呼吸装置和第二呼吸装置相结合的分步供氧方式,有效弥补了市面化学氧自救器生氧慢的问题,可在不加入其他任何装置下,有效的保证生氧期间矿工的呼吸安全;

(3)本自救设备第一呼吸装置采用咬合式呼吸方式,呼吸过程中解放了矿工的双手,逃生时矿工能使用双手解决更多的突发情况,同时外侧头部固定带的使用,能有效缓解矿工长时间咬住咬合式呼吸口的嘴部酸痛;

(4)本实用新型自救设备第二呼吸装置上加有紧急提示装置,能够提示并促使矿工向着更安全的路线移动,同时容易集中人群,降低搜救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呼吸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呼吸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的新流程与传统流程对比图。

其中,1、第一呼吸装置,2、第二呼吸装置,3、旋合弹出装置,101、开启/关闭旋钮,102、外部气体导管接口,103、固定带,104、咬合呼吸口,105、鼻夹,106、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107、初级过滤层,108、次级过滤层,109、三级过滤层,110、单向阀一,111、单向阀二,112、吸附装置一,201、外部气体导管,202、气体容纳室,203、化学反应室,204、吸附装置二,205、紧急提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新型矿工逃生自救设备包括第一呼吸装置1和第二呼吸装置2,所述第一呼吸装置1和第二呼吸装置2通过旋合弹出装置3连接;所述第一呼吸装置1为中空腔体,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呼吸装置上设有开启/关闭旋钮101、外部气体导管接口102、固定带103、咬合呼吸口104和鼻夹105,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呼吸装置1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106、初级过滤层107、次级过滤层108、三级过滤层109,所述三级过滤层109与咬合呼吸口104固接;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呼吸装置2包括依次固接的外部气体导管201、气体容纳室202、化学反应室203,所述外部气体导管201与外部气体导管接口102可拆卸式固接。

如图4所示,所述初级过滤层107、次级过滤层108及三级过滤层109在靠近所述咬合呼吸口104的侧面分别设有使气流向所述咬合呼吸口侧单向流动的防逆流单向阀一110,所述初级过滤层107、次级过滤层108及三级过滤层109在与所述第一呼吸装置1侧壁接合处分别设有使气流向所述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106侧单向流动的防逆流单向阀二111。其中,所述初级过滤层107为过滤大型颗粒物的熔喷无纺布过滤层,所述次级过滤层108为过滤微小颗粒物的活性炭吸附过滤层,所述三级过滤层109为有毒气体化学反应过滤层。

所述外部气体导管接口102设有吸附装置一112,所述外部气体导管201端部设有与吸附装置一密封吸附的吸附装置二204。所述第二呼吸装置2上设有紧急提示装置205。所述紧急提示装置205为灯光闪烁报警装置。

具体使用时,第一呼吸装置1和第二呼吸装置2间设有的旋合弹出装置3,可实现在紧急状态下用力按压快速弹出的作用,并保证平常正常工作中不会随意弹出;紧急提示装置205能够在紧急状况时提供信号灯,减少紧急状况下矿工慌忙乱奔跑的情况,并能够集中矿工所在区域,降低救援难度。紧急状况发生,矿工按压第一呼吸装置1,装置弹出,旋转开启/关闭旋钮101,从呼吸口中拿出其中的鼻夹105,立即用口咬住咬合呼吸口104,用口吸气,外部的气体即由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106进入第一呼吸装置1,首先通过初级过滤层107,用物理过滤方式过滤掉较大的粉尘等颗粒,再通过单向阀一110,通过次级过滤层108,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吸附较小颗粒,再进入三级过滤层109,用化学反应的方式过滤掉有毒气体,最后气体进入咬合呼吸口104,这时矿工吸到安全的可呼吸的气体;出气时,气体直接通过单向阀二111到达第一呼吸装置进气/出气口106,排出到外界。

适当时间后,在较安全区域打开第二呼吸装置2,从中抽取出外部气体导管201,对准第一呼吸装置1上外部气体导管接口102,使其吸附在吸附装置一112上,旋动开启/关闭旋钮101,关闭外部气体入口,深呼吸若干次,从化学反应室203生成的氧气就通过气体容纳室202传输到矿工口中,即开始维持矿工的第二阶段的供氧需求。

如图6所示,上述矿工逃生自救流程,包括以下流程:

(1)用力按压,第一呼吸装置1弹出,用手取下第一呼吸装置1,弹出后装置的的咬合呼吸口104立即弹出,旋转开启/关闭旋钮101打开第一呼吸装置1的封闭装置,从第一呼吸装置1上拿下鼻夹105夹住鼻子,然后咬住咬合呼吸口104,用口呼吸即可;

(2)打开第二呼吸装置2开关,拿出外部气体导管201对准第一呼吸装置1的外部气体导管接口102并靠近,使外部气体导管201吸附在第一呼吸装置1上,旋转关闭第一呼吸装置的开启/关闭旋钮101,用口深呼吸数次,即可呼吸到第二呼吸装置2中氧气,此时与外界呈封闭状态,此氧气为装置内部反应生成的氧气,。

上述矿工逃生自救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1)矿工距离安全出口很近,紧急状况发生,立即操作流程(1),离开危险区域至安全出口;

(2)矿工距离硐室很近,紧急状况发生,立即操作流程(1),离开危险区域至安全出口;

(3)矿工距离硐室较远,矿工对硐室位置非常清楚,紧急状况发生,立即操作流程(1),离开此刻的危险区域至相对安全区域,在此区域操作流程(2),然后向硐室位置逐步移动,至硐室后等待救援;

(4)矿工距离硐室较远,矿工对硐室位置不清楚(包括矿工由于过度紧张导致遗忘、紧急状况导致区域内场景发生改变等),紧急状况发生,立即操作流程(1),观察周围的紧急提示装置,并向紧急提示装置提示的位置移动,离开此刻的危险区域至相对安全区域,在此区域操作流程(2),然后继续跟随前方紧急提示装置的提示移动至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