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水仓硐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33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水仓硐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水仓硐室。



背景技术:

井下生产活动中经常会在巷道渗水地点建设水仓,收集归拢渗水后集中排走。采场的水仓容积较小,一般是在主巷道壁上开挖一个小硐室后向下挖掘形成水仓,安装水泵后便可投入使用。该类水仓施工较为便捷,但是使用过程中的清理工作,必须采用人工装袋的方式进行,劳动强度大,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又因硐室较小,且下部为水仓,致使水仓硐室无法有效利用,易产生工程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水仓硐室以解决水仓硐室中水仓污泥和沉淀物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大无法引入机械化作业,及硐室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水仓硐室,包括主巷道、硐室和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位于水仓的顶部,硐室与水仓之间设置隔板;所述水仓的入口处设有斜坡,斜坡的上缘与主巷道的地面齐平,水仓的仓内设有隔墙,隔墙靠近入口一侧为沉淀仓,另一侧为清水仓,清水仓内设置水泵。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隔墙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口。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隔板为活动隔板。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隔板上设有水泵的吊装孔。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硐室的入口高于主巷道的地面。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斜坡的坡度为1:6。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吊装孔的周围设有护栏。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隔墙为砖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隔板将硐室与水仓分隔开,下部作为水仓进行储水,上部作为人员休息或者材料硐室,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工程浪费;

2、水仓入口处采用斜坡构造与主巷道连接,拆除活动隔板后,机械设备可直接进入水仓内部,大大降低水仓清理难度和劳动强度;

3、利用隔墙将水仓分隔成沉淀仓和清水仓,污水在沉淀仓内进行沉淀,杂物无法进入清水仓,延长水泵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含义:1、硐室;2、水仓;3、隔板;4、斜坡;5、主巷道;6、隔墙;7、沉淀仓;8、清水仓;9、水泵;10、溢流口;11、吊装孔;12、护栏;13、排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多功能水仓硐室,包括主巷道、硐室和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1位于水仓2的上方,硐室1的入口高于主巷道5的地面,硐室1与水仓2之间设置隔板3,隔板3为活动隔板,隔板3上设有水泵9的吊装孔11,吊装孔11的周围设有护栏12;所述水仓2的入口处设有斜坡4,斜坡4的上缘与主巷道5的地面齐平,斜坡4的坡度为1:6,水仓2的仓内设有隔墙6,隔墙6为砖体结构,隔墙6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口10,隔墙6靠近入口一侧为沉淀仓7,另一侧为清水仓8,清水仓8内设置水泵9。

施工时,先掘进硐室1,硐室长度为20m,宽度为4.6m,高度为4.3m;再自硐室1底板上下向拉底形成水仓2,水仓2的深度为1.7m,宽度为4m,四壁采用400mm×200mm的粉煤灰砖砌壁,并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水仓2的底板打300mm厚混凝土地平,水仓2与主巷道5连接段斜坡4的坡度为1:6;隔墙6砌筑在距离硐室1的入口15m处,采用400mm×200mm的粉煤灰砖砌筑,并采用水泥砂浆双面抹面,在隔墙6的上缘预留两个溢流口10,溢流口10宽400mm,高400mm;隔板3采用50mm厚300mm宽木板搭设形成,各木板间采用小扒钉牢靠连接;在硐室1的隔板3上预留水泵9的吊装孔11,吊装孔11的尺寸为1m×1m(长×宽);吊装孔11的四周安装护栏12,护栏12高1.2m,采用ø18钢筋焊接形成,护栏12的竖向钢筋间距为200mm,护栏12与隔板3采用螺栓牢靠固定。

使用时,隔板3上部空间作为材料硐室或者人员休息硐室使用,生产生活污水经由主巷道5内的水沟自流到沉淀仓7内进行沉淀后,上层清水经由隔墙6上缘的溢流口10进入清水仓8内,由清水仓8中安装的水泵9和与之配套的排水管路13将污水排到指定地点处理。

清理时,拆除沉淀仓7顶部的隔板3,机械设备经由斜坡4进入沉淀仓7内部清理沉淀在仓底的污泥等杂物,机械设备无法清理的边角等位置由人工辅助清理;清理完成后,重新覆盖好隔板3,即可继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