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注水井污泥调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517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用注水井污泥调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地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用注水井污泥调剖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一种组成复杂、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棕黑色粘稠状固体废物,其成分主要由乳化油、水、固体悬浮物等混合组成。在原油处理、压裂、钻井、站库集输中都会产生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含油污泥中的有害组份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且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含油污泥总量达500多万的吨。近年来,各大油田相继开展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但是普遍存在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无法彻底的进行原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的问题。长庆油田是典型的超低渗油田,油田开发进入注水开发高含水期,随着长庆油田5000万吨稳产要求,精细注水成为油田稳产开发的重要措施,伴随着出现了大量的注水井需要调剖。由于含油污泥组份来自于地层,使其具有配伍性好的特点,因此将含油污泥预处理后配置成乳化悬浮液调剖剂,应用于注水井调剖(主要是指在含油污泥中经添加悬浮剂、分散剂等化学药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用于注水井调剖),具有有效周期长,经济成分低得显著优点,即解决了含油污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有效资源化利用,增油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传统的措施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油田含油污泥处理与注水井调剖既可丰富堵水调剖体系,同时变废为宝,解决了含油污泥带来的环保问题;在油田发展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空间。

注水井污泥调剖需要由一套污泥调剖装置实现,该套装置能够实现对污泥的处理,满足注水井调剖工艺要求,该装置主要由过滤罐、储液罐、调剖罐和泥浆泵组成,现有的污泥调剖装置中的各个装置之间相互独立,各个设备功能单一,一般都需要与其他一些辅助设施共同使用,在井场分布散乱,移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调剖装置,实现注水井的污泥调剖工艺,同时能满足可快速安装投运、便于移动施工。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用注水井污泥调剖装置,包括过滤罐橇、储液罐橇、调剖罐橇和泥浆泵橇和注水井口装置,过滤罐橇设有过滤罐橇污泥入口、过滤罐橇污泥出口和过滤罐橇清水入口;储液罐橇设有储液罐橇污泥入口、储液罐橇污泥出口、储液罐橇清水入口、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和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调剖罐橇设有调剖罐橇污泥入口、调剖罐橇污泥出口和调剖罐橇清水入口;泥浆泵橇设有泥浆泵橇污泥入口和泥浆泵橇污泥出口;

过滤罐橇污泥出口和储液罐橇污泥入口通过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污泥出口和调剖罐橇污泥入口通过管线连接;调剖罐橇污泥出口和泥浆泵橇污泥入口通过管线连接;泥浆泵橇污泥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注水井口装置;注水井口装置的清水通过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清水入口;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和调剖罐橇清水入口通过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和过滤罐橇清水入口通过管线连接。

所述的过滤罐橇包括过滤罐罐体、过滤器和过滤罐砂泵,过滤罐罐体、过滤器和过滤罐砂泵固定在过滤罐橇座上,滤罐橇污泥入口通过过滤罐第一阀门连接过滤器的入口,过滤器的出口连接过滤罐砂泵,过滤罐砂泵通过出口管线连接过滤罐橇污泥出口,出口管线上设置过滤罐压力表和过滤罐第二阀门;

所述的过滤罐罐体内设置过滤罐搅拌器,过滤罐罐体设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过滤罐罐体的出口通过过滤罐第三阀门及管线连接过滤器的入口,所述的过滤罐压力表和过滤罐第二阀门之间的管线连接一条支管线,支管线上设置过滤罐第四阀门,该支管线连接过滤罐罐体的入口;

所述的过滤罐橇座上还固定有一个过滤罐控制柜,所述的过滤罐控制柜分别电连接控制过滤罐搅拌器和过滤罐砂泵;

所述的过滤罐罐体顶部开有过滤罐加料口和过滤罐观察孔;过滤罐罐体侧面开有过滤罐橇清水入口;过滤罐罐体的侧面底部开有过滤罐快开排污口。

所述的储液罐橇包括储液罐罐体和储液罐砂泵,所述的储液罐罐体和储液罐砂泵固定在储液罐橇座上,储液罐橇污泥入口连接储液罐罐体,储液罐罐体设有一个循环出口和一个循环入口,储液罐罐体的循环出口通过储液罐第一阀门连接储液罐砂泵,储液罐砂泵通过出口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污泥出口,储液罐砂泵的出口管线上依次设有储液罐第一压力表、储液罐第一流量计和储液罐第二阀门;

所述的储液罐罐体内设有储液罐搅拌器,储液罐砂泵出口管线上的储液罐第一流量计和储液罐第二阀门之间连接一条支管线,支管线上设置储液罐第三阀门,该支管线连接储液罐罐体的循环入口;

所述的储液罐橇座上固定有一个储液罐控制柜,所述的储液罐控制柜分别电连接控制储液罐搅拌器和储液罐砂泵;

所述的储液罐罐体顶部开有储液罐加药口和储液罐观察孔;储液罐罐体的侧面上连接储液罐橇清水入口;储液罐罐体的侧面底部开有储液罐快开排污口,储液罐罐体的底部还安装有储液罐液位变送器;

所述的储液罐橇清水入口通过清水管线连通储液罐罐体,清水管线上设有调压阀,调压阀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依次设置有储液罐第二压力表和储液罐第三压力表,储液罐第三压力表下游管线分叉为三路,一路通过储液罐第四阀门及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一路通过储液罐第五阀门及管线连通储液罐罐体,一路通过储液罐第六阀门及管线连通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所述的储液罐第六阀门与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连接的管线上依次设置有储液罐第二流量计和射流器。

所述的调剖罐橇包括两个调剖罐罐体,两个调剖罐罐体并排布置,均固定在调剖罐橇座上,调剖罐橇污泥入口管段后半段分成两路,分别经过调剖罐第一阀门和调剖罐第二阀门分别连接两个调剖罐罐体,调剖罐橇清水入口管段后半段分成两路,分别经过调剖罐第三阀门和调剖罐第四阀门分别连接两个调剖罐罐体;

两个调剖罐罐体内均安装有调剖罐搅拌器,两个调剖罐罐体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调剖罐第五阀门和调剖罐第六阀门连接调剖罐橇污泥出口;

所述的调剖罐橇座上固定有一个调剖罐控制柜,所述的调剖罐控制柜分别电连接控制两个调剖罐罐体中的调剖罐搅拌器;

所述的调剖罐罐体顶部开有调剖罐加药口和调剖罐观察孔;所述的调剖罐罐体侧面底部设有调剖罐快开排污口,调剖罐快开排污口的排出口超出调剖罐橇座边缘,且调剖罐快开排污口底部与罐底平齐;所述的调剖罐罐体底部还安装有调剖罐液位变送器。

所述的泥浆泵橇包括泥浆泵和泥浆泵橇砂泵,泥浆泵和泥浆泵橇砂泵安装在泥浆泵橇座上,泥浆泵橇污泥入口连接泥浆泵橇砂泵的入口,泥浆泵橇砂泵的出口管线连接泥浆泵入口,泥浆泵的出口管线连接泥浆泵橇污泥出口;

所述的泥浆泵橇砂泵的出口管线上安装有泥浆泵第一压力表,泥浆泵的出口管线上安装有泥浆泵第二压力表和泥浆泵流量计;

所述的泥浆泵橇座上还安装有泥浆泵控制柜,泥浆泵控制柜分别电连接控制泥浆泵橇砂泵与泥浆泵;

所述的泥浆泵橇砂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着泥浆泵第一阀门和泥浆泵第二阀门,泥浆泵第二阀门位于泥浆泵第一压力表上游,泥浆泵的出口管线上安装泥浆泵第三阀门,泥浆泵第三阀门位于泥浆泵第二压力表上游;

所述的泥浆泵橇砂泵一侧设有旁通管线,旁通管线上设置泥浆泵第四阀门,该旁通管线的一端连接在泥浆泵第一阀门上游,另一端连接在泥浆泵第二阀门与泥浆泵第一压力表之间的管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油田用注水井污泥调剖装置的有益效果:

(1)装置各组成部分橇装化,便于移动施工。

(2)可满足注水井污泥调剖工艺要求。

(3)结构紧凑,可快速安装投运。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罐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储液罐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调剖罐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泥浆泵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罐橇污泥入口;2、过滤罐橇;3、过滤罐橇污泥出口;4、储液罐橇污泥入口;5、储液罐橇;6、储液罐橇污泥出口;7、调剖罐橇污泥入口;8、调剖罐橇;9、调剖罐橇污泥出口;10、泥浆泵橇污泥入口;11、泥浆泵橇;12、泥浆泵橇污泥出口;13、注水井口装置;14、调剖罐橇清水入口;15、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16、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7、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8、过滤罐橇清水入口;

2.1、过滤罐罐体;2.2、过滤罐搅拌器;2.3、过滤罐第三阀门;2.4、过滤罐快开排污口;2.5、过滤罐第一阀门;2.6、过滤器;2.7、过滤罐控制柜;2.8、过滤罐砂泵;2.9、过滤罐压力表;2.10、过滤罐第二阀门;2.11、过滤罐观察孔;2.12、过滤罐第四阀门;2.13、过滤罐橇座;2.14、过滤罐加料口;

5.1、储液罐第四阀门;5.2、储液罐第二流量计;5.3、储液罐第五阀门;5.4、储液罐罐体;5.5、储液罐搅拌器;5.6、储液罐橇座;5.7、储液罐第二压力表;5.8、储液罐第一阀门;5.9、储液罐砂泵;5.10、储液罐控制柜;5.11、储液罐第一压力表;5.12、储液罐第一流量计;5.13、储液罐第三阀门;5.14、储液罐第二阀门;5.15、调压阀;5.16、储液罐液位变送器;5.17、储液罐快开排污口;5.18、储液罐加药口;5.19、储液罐观察孔;5.20、射流器;5.21、储液罐第三压力表;5.22、储液罐第六阀门;

8.1、调剖罐罐体;8.2、调剖罐第五阀门;8.3、调剖罐第三阀门;8.4、调剖罐搅拌器;8.5、调剖罐橇座;8.6、调剖罐第一阀门;8.7、调剖罐第四阀门;8.8、调剖罐第二阀门;8.9、调剖罐第六阀门;8.10、调剖罐控制柜;8.11、调剖罐液位变送器;8.12、调剖罐快开排污口;8.13、调剖罐加药口;8.14、调剖罐观察孔;

11.1、泥浆泵控制柜;11.2、泥浆泵橇座;11.3、泥浆泵流量计;11.4、泥浆泵第一阀门;11.5、泥浆泵橇砂泵;11.6、泥浆泵第四阀门;11.7、泥浆泵第二阀门;11.8、泥浆泵第一压力表;11.9、泥浆泵;11.10、泥浆泵第三阀门;11.11、泥浆泵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田用注水井污泥调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过滤罐橇2、储液罐橇5、调剖罐橇8和泥浆泵橇11和注水井口装置13,过滤罐橇2设有过滤罐橇污泥入口1、过滤罐橇污泥出口3和过滤罐橇清水入口18;储液罐橇5设有储液罐橇污泥入口4、储液罐橇污泥出口6、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6、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15和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调剖罐橇8设有调剖罐橇污泥入口7、调剖罐橇污泥出口9和调剖罐橇清水入口14;泥浆泵橇11设有泥浆泵橇污泥入口10和泥浆泵橇污泥出口12;

过滤罐橇污泥出口3和储液罐橇污泥入口4通过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污泥出口6和调剖罐橇污泥入口7通过管线连接;调剖罐橇污泥出口9和泥浆泵橇污泥入口10通过管线连接;泥浆泵橇污泥出口12通过管线连接至注水井口装置13;注水井口装置13的清水通过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6;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15和调剖罐橇清水入口14通过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和过滤罐橇清水入口18通过管线连接。

工作时,污泥经过滤罐橇污泥入口1进入过滤罐橇2,带污泥配比合适后,经过滤罐橇2的砂泵输送至储液罐橇5,储液罐橇完成污泥的储存及工艺需求配比,然后经砂泵输送至调剖罐橇8,调剖罐橇8再对污泥进行相应的工艺加料及配比,然后经泥浆泵橇11吸入,增压后进入注水井口装置13,满足注水井污泥调剖工艺要求(注水井口装置13为现有组成机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注水井口的清水经管线进入储液罐橇5,由于注水井口来水为高压水,经储液罐橇5的调压阀降压后分别供给过滤罐橇2、储液罐橇5和调剖罐橇8,满足污泥调配是的加水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过滤罐橇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的过滤罐橇2包括过滤罐罐体2.1、过滤器2.6和过滤罐砂泵2.8,过滤罐罐体2.1、过滤器2.6和过滤罐砂泵2.8固定在过滤罐橇座2.13上,滤罐橇污泥入口1通过过滤罐第一阀门2.5连接过滤器2.6的入口,过滤器2.6的出口连接过滤罐砂泵2.8,过滤罐砂泵2.8通过出口管线连接过滤罐橇污泥出口3,出口管线上设置过滤罐压力表2.9和过滤罐第二阀门2.10;

过滤罐罐体2.1内设置过滤罐搅拌器2.2,过滤罐罐体2.1设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过滤罐罐体2.1的出口通过过滤罐第三阀门2.3及管线连接过滤器2.6的入口,所述的过滤罐压力表2.9和过滤罐第二阀门2.10之间的管线连接一条支管线,支管线上设置过滤罐第四阀门2.12,该支管线连接过滤罐罐体2.1的入口;

过滤罐橇座2.13上还固定有一个过滤罐控制柜2.7,所述的过滤罐控制柜2.7分别电连接控制过滤罐搅拌器2.2和过滤罐砂泵2.8;

过滤罐罐体2.1顶部开有过滤罐加料口2.14和过滤罐观察孔2.11;过滤罐罐体2.1侧面开有过滤罐橇清水入口18;过滤罐罐体1的侧面底部开有过滤罐快开排污口2.4。

工作时,当污泥为罐车拉的污泥时,打开过滤罐第一阀门2.5和过滤罐第二阀门2.10,关闭过滤罐第三阀门2.3和过滤罐第四阀门2.12,罐车拉的污泥经滤罐橇污泥入口1进入,不经过滤罐罐体1,直接进入过滤器2.6过滤后进入过滤罐砂泵2.8增压,然后从过滤罐橇污泥出口3排出。

当污泥为袋装污泥时,打开过滤罐第三阀门2.3和过滤罐第四阀门2.12,关闭过滤罐第一阀门2.5和过滤罐第二阀门2.10,将袋装污泥经过滤罐加料口2.14加入过滤罐罐体2.1,清水从过滤罐橇清水入口18进入过滤罐罐体2.1,过滤罐搅拌器2.2启动,对污泥及清水进行混合搅拌,适时启动过滤罐砂泵2.8,使滤罐罐体2.1内搅拌的泥浆经过滤罐第三阀门2.3进入过滤罐砂泵2.8吸入口,经过过滤罐砂泵2.8然后经过滤罐第四阀门2.12进入过滤罐罐体2.1,实现泥浆的罐体内循环,待泥浆混合满足要求后停止。然后,打开过滤罐第二阀门2.10,泥浆从过滤罐橇污泥出口3排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储液罐橇5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的储液罐橇5包括储液罐罐体5.4和储液罐砂泵5.9,所述的储液罐罐体5.4和储液罐砂泵5.9固定在储液罐橇座5.6上,储液罐橇污泥入口4连接储液罐罐体5.4,储液罐罐体5.4设有一个循环出口和一个循环入口,储液罐罐体5.4的循环出口通过储液罐第一阀门5.8连接储液罐砂泵5.9,储液罐砂泵5.9通过出口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污泥出口6,储液罐砂泵5.9的出口管线上依次设有储液罐第一压力表5.11、储液罐第一流量计5.12和储液罐第二阀门5.14;

所述的储液罐罐体5.4内设有储液罐搅拌器5.5,储液罐砂泵5.9出口管线上的储液罐第一流量计5.12和储液罐第二阀门5.14之间连接一条支管线,支管线上设置储液罐第三阀门5.13,该支管线连接储液罐罐体5.4的循环入口;

所述的储液罐橇座5.6上固定有一个储液罐控制柜5.10,所述的储液罐控制柜5.10分别电连接控制储液罐搅拌器5.5和储液罐砂泵5.9;

所述的储液罐罐体5.4顶部开有储液罐加药口5.18和储液罐观察孔5.19;储液罐罐体5.4的侧面上连接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6;储液罐罐体5.4的侧面底部开有储液罐快开排污口5.17,储液罐罐体5.4的底部还安装有储液罐液位变送器5.16;

所述的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6通过清水管线连通储液罐罐体5.4,清水管线上设有调压阀5.15,调压阀5.15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依次设置有储液罐第二压力表5.7和储液罐第三压力表5.21,储液罐第三压力表5.21下游管线分叉为三路,一路通过储液罐第四阀门5.1及管线连接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15,一路通过储液罐第五阀门5.3及管线连通储液罐罐体5.4,一路通过储液罐第六阀门5.22及管线连通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所述的储液罐第六阀门5.22与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连接的管线上依次设置有储液罐第二流量计5.2和射流器5.20。

工作时,打开储液罐第一阀门5.8和储液罐第二阀门5.14,关闭储液罐第三阀门5.13,污泥经储液罐橇污泥入口4进入储液罐罐体5.4,罐内污泥经储液罐第一阀门5.8及管线接入储液罐砂泵5.9吸入口,然后经储液罐橇污泥出口6排出。

当罐内污泥需要配药时,打开储液罐第一阀门5.8和储液罐第三阀门5.13,关闭储液罐第二阀门5.14,从储液罐加药口5.18加入药剂,储液罐搅拌器5.5启动,同时,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6的清水经调压后进入储液罐罐体5.4,储液罐砂泵5.9从储液罐罐体5.4吸入污泥再排出,污泥经储液罐第三阀门5.13再进入储液罐罐体5.4,实现泥浆的罐体内循环,待配比好污泥后停止。然后,打开储液罐第二阀门5.14,关闭储液罐第三阀门5.13,配比好的泥浆经储液罐第二阀门5.14从储液罐橇污泥出口6排出。

储液罐橇清水入口16接入的是注水井口的高压水,需经过调压阀5.15降低工作压力,通过储液罐第二压力表5.7和储液罐第三压力表5.21观察压力,水压降低后,清水走三路,一路经储液罐第四阀门5.1从储液罐橇清水第一出口15排出供给过滤罐2使用,一路经储液罐第五阀门5.3进入储液罐罐体5.4满足自身用水需求,一路经储液罐第六阀门5.22、储液罐第二流量计5.2和射流器5.20后从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流出供给调剖罐8使用。射流器5.20顶部为加药口,当射流器加药口漏斗下的开关打开时,通过射流作用可将药剂从射流器带入,最终从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流出,当不要用加药时,关闭射流器漏斗下的开关,只有清水从储液罐橇清水第二出口17流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调剖罐橇8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所述的调剖罐橇8包括两个调剖罐罐体8.1,两个调剖罐罐体8.1并排布置,均固定在调剖罐橇座8.5上,调剖罐橇污泥入口7管段后半段分成两路,分别经过调剖罐第一阀门8.6和调剖罐第二阀门8.8分别连接两个调剖罐罐体8.1,调剖罐橇清水入口14管段后半段分成两路,分别经过调剖罐第三阀门8.3和调剖罐第四阀门8.7分别连接两个调剖罐罐体8.1;

两个调剖罐罐体8.1内均安装有调剖罐搅拌器8.4,两个调剖罐罐体8.1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调剖罐第五阀门8.2和调剖罐第六阀门8.9连接调剖罐橇污泥出口9;

所述的调剖罐橇座8.5上固定有一个调剖罐控制柜8.10,所述的调剖罐控制柜8.10分别电连接控制两个调剖罐罐体8.1中的调剖罐搅拌器8.4;

所述的调剖罐罐体8.1顶部开有调剖罐加药口8.13和调剖罐观察孔8.14;所述的调剖罐罐体8.1侧面底部设有调剖罐快开排污口8.12,调剖罐快开排污口8.12的排出口超出调剖罐橇座8.5边缘,且调剖罐快开排污口8.12底部与罐底平齐;所述的调剖罐罐体8.1底部还安装有调剖罐液位变送器8.11,,实现液位的显示与传输。

工作时,污泥经调剖罐橇污泥入口7可分别或者同时进入两个调剖罐罐体8.1。清水或者带有药剂的清水从调剖罐橇清水入口14可分别或者同时进入两个调剖罐罐体8.1。两台调剖罐搅拌器8.4可分别对两个罐内的污泥进行均匀搅拌,以满足工艺要求,两个罐内的污泥分别经调剖罐第五阀门8.2和调剖罐第六阀门8.9及相应管线连接至调剖罐橇污泥出口9,供给下一个工艺单元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调剖罐罐体8.1有两个但不限于两个,通过不同的阀门控制,可以实现两个调剖罐罐体8.1调制一样成分的污泥或者不同成分的污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泥浆泵橇1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所述的泥浆泵橇11包括泥浆泵11.9和泥浆泵橇砂泵11.5,泥浆泵11.9和泥浆泵橇砂泵11.5安装在泥浆泵橇座11.2上,泥浆泵橇污泥入口10连接泥浆泵橇砂泵11.5的入口,泥浆泵橇砂泵11.5的出口管线连接泥浆泵11.9入口,泥浆泵11.9的出口管线连接泥浆泵橇污泥出口12;

所述的泥浆泵橇砂泵11.5的出口管线上安装有泥浆泵第一压力表11.8,泥浆泵11.9的出口管线上安装有泥浆泵第二压力表11.11和泥浆泵流量计11.3;

所述的泥浆泵橇座11.2上还安装有泥浆泵控制柜11.1,泥浆泵控制柜11.1分别电连接控制泥浆泵橇砂泵11.5与泥浆泵11.9;

所述的泥浆泵橇砂泵11.5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着泥浆泵第一阀门11.4和泥浆泵第二阀门11.7,泥浆泵第二阀门11.7位于泥浆泵第一压力表11.8上游,泥浆泵11.9的出口管线上安装泥浆泵第三阀门11.10,泥浆泵第三阀门11.10位于泥浆泵第二压力表11.11上游;

所述的泥浆泵橇砂泵11.5一侧设有旁通管线,旁通管线上设置泥浆泵第四阀门11.6,该旁通管线的一端连接在泥浆泵第一阀门11.4上游,另一端连接在泥浆泵第二阀门11.7与泥浆泵第一压力表11.8之间的管线上。

工作时,污泥经泥浆泵橇污泥入口10进入泥浆泵橇,泥浆泵橇砂泵11.5作为大排量泵,给泥浆泵11.9提供源源不断稳定的污泥,泥浆泵11.9将污泥增压到高压后输出供注水井调剖使用,泥浆泵流量计11.3显示输出了多少方的污泥,泥浆泵第一压力表11.8和泥浆泵第二压力表11.11分别监视泥浆泵橇砂泵11.5和泥浆泵11.9的输出压力,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和调节。

泥浆泵橇砂泵11.5作为大排量泵,给泥浆泵11.9提供源源不断稳定的污泥,当污泥排量较大或者泥浆泵橇砂泵11.5工作失效时,泥浆泵11.9的吸入也可以通过泥浆泵橇砂泵11.5的旁通吸入污泥,此时需要关闭泥浆泵第一阀门11.4和泥浆泵第二阀门11.7,打开泥浆泵第四阀门11.6,泥浆可直接由泥浆泵橇污泥入口10再经由旁通管线进入泥浆泵11.9进行加压,具体根据工况决定。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