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7788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悬臂式掘进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中、大型掘进机在截割、装载、转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不仅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掘进机的各个部件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上设置内喷雾,悬臂式掘进机内喷雾水路通过截割部主轴中心的水道给前端截割头供水除尘,在截割部内部安装有传递动力的截割主轴和轴承,轴承内腔有润滑油。这种水路主要通过一种旋转水封体来将喷雾水和润滑油分隔开,而内喷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内喷雾水路水封体的可靠性。如果水封体的质量不过关,寿命短,容易导致旋转密封早期失效。一方面内喷雾无法工作,另一方面高压水进入截割臂内部与润滑油混合,使润滑油乳化,对轴承造成损坏,从而造成设备损坏。同时,由于这种旋转水封体安装在截割臂内部,一旦旋转密封件损坏更换也比较麻烦。所以解决好如何防止油水混合问题,对掘进机的高效生产至关重要。从以上分析来看,内喷雾对掘进机的正常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设计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油水混合问题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其在原水封体基础上靠近轴承处安装的格莱圈外面增加一个泄水槽,并在水封体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水道,水道将泄水槽与空腔相连,这样在格来圈损坏的情况下,让水能从水道流入悬臂段后端的空腔再通过悬臂段壳体上的泄水口排出,有效解决了油水混合的难题,排水也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端盖和主轴,所述端盖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端,所述主轴沿轴向安装在壳体上,所述主轴的左端穿过壳体和端盖,所述主轴与壳体和端盖均转动连接,所述主轴的右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水封体,所述水封体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水封体与主轴转动连接,所述水封体的右侧、壳体和主轴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水封体的左侧、壳体、端盖和主轴之间形成油腔,所述壳体的右部设置有第一水道,所述水封体上沿径向设置有第二水道,所述主轴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三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的出口与第二水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水道与第三水道的进口连接,所述水封体的左部沿径向设置有泄水槽,所述水封体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的左端与泄水槽连接,所述水道的右端与空腔连接,所述壳体的右端下部设置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与空腔相通。

上述的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右端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第一水道的进口连接,所述主轴的左端中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三水道的出口连接。

上述的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前轴承与后轴承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后轴承紧靠水封体的左侧设置。

上述的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体与主轴之间设置有格莱圈,所述泄水槽位于格莱圈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内喷雾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原水封体基础上靠近轴承处安装的格莱圈外面增加一个泄水槽,并在水封体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水道,水道将泄水槽与空腔相连,这样在格来圈损坏的情况下,让水能从水道流入悬臂段后端的空腔再通过悬臂段壳体上的泄水口排出,此改进更加有效的解决了油水混合的难题,排水也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很好的处理了掘进机悬臂段的油水混合问题,油水分离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掘进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了掘进机的生产能力。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轴; 2-1—前轴承; 2-2—后轴承;

3—壳体; 4—水封体; 5—端盖;

6—第一水道; 7—进水口; 8—第二水道;

9—第三水道; 10—空腔; 11—油腔;

12—泄水槽; 13—水道; 14—泄水口;

15—出水口; 16—格莱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3、端盖5和主轴1,所述端盖5固定安装在壳体3的左端,所述主轴1沿轴向安装在壳体3上,所述主轴1的左端穿过壳体3和端盖5,所述主轴1与壳体3和端盖5均转动连接,所述主轴1的右部与壳体3之间设置有水封体4,所述水封体4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水封体4与主轴1转动连接,所述水封体4的右侧、壳体3和主轴1之间形成空腔10,所述水封体4的左侧、壳体3、端盖5和主轴1之间形成油腔11,所述壳体3的右部设置有第一水道6,所述水封体4上沿径向设置有第二水道8,所述主轴1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三水道9,所述第一水道6的出口与第二水道8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水道8与第三水道9的进口连接,所述水封体4的左部沿径向设置有泄水槽12,所述水封体4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水道13,所述水道13的左端与泄水槽12连接,所述水道13的右端与空腔10连接,所述壳体3的右端下部设置有泄水口14,所述泄水口14与空腔10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3的右端上部设置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与第一水道6的进口连接,所述主轴1的左端中部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与第三水道9的出口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主轴1通过前轴承2-1和后轴承2-2与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前轴承2-1与后轴承2-2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后轴承2-2紧靠水封体4的左侧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水封体4与主轴1之间设置有格莱圈16,所述泄水槽12位于格莱圈16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水流从进水口7进入,然后依次进入第一水道6、第二水道8和第三水道9,最后从出水口15喷出。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解决现有内喷雾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原水封体基础上靠近轴承处安装的格莱圈16外面增加一个泄水槽12,并在水封体4的下部沿轴向设置有水道13,水道13将泄水槽12与空腔10相连,这样在格来圈16损坏的情况下,让水能从水道13流入悬臂段后端的空腔10,再通过悬臂段壳体上的泄水口14排出,此改进更加有效的解决了油水混合的难题,结构简单,排水也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