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聚井增压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94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次采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聚井增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作为油田三次采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中后期老油田的开发中。由于聚合物的大分子结构和本身的粘稠性,储层物性及注入井井底污染,使得聚合物溶液容易在注聚井井底堆积,聚合物注入困难,使得注聚井欠注,进一步影响生产井的生产效果。

目前,将聚合物溶液注入到注聚井的过程中,由于注聚井欠注,通常使用单泵对多个注聚井进行增压注入,使得多个注聚井共用一个压力系统,对注聚井进行增压。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多个注聚井共用一个压力系统,无法实现对单个注聚井的个性化增压注入,且现有技术中的注聚井在增压时需要停井,影响了注聚井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时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聚井增压装置及系统,用以实现对单个注聚井在不停井情况下的增压注入。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聚井增压装置,所述注聚井增压装置包括增压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增压管线,其中,

注聚管线在沿聚合物溶液的流入方向上先后设置有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所述增压管线的一端通过第一三通与注聚管线连接,所述增压管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与所述注聚管线连接;

所述增压泵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增压管线上,且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三通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注聚管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三通和所述第二三通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注聚管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三通与所述注聚管线的注入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增压管线上,且位于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第二三通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增压管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增压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单流阀,所述单流阀设置在所述增压管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三通与所述第二压力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力表的额定压力阈值为油藏破裂压力取值的0.9倍。

进一步地,所述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增压泵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管线设置在撬体上,所述撬体设置在注聚井井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聚井增压系统,包括注聚井、注聚管线和上述的注聚井增压装置,其中,所述注聚管线与所述注聚井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将增压管线与注聚管线连接,在增压管线上设置增压泵和第二控制阀,且第二控制阀位于第一三通和第二控制阀之间,在注聚管线上设置第一控制阀,且第一控制阀位于第一三通与第二三通之间,当单个注聚井欠注需要增压时,先关闭第一控制阀,再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聚合物液体从注聚管线流入增压管线,同时,启动增压泵,使得聚合物液体增压,从增压管线回注到注聚管线中,最后流入到注聚井中,实现对单个注聚井在不停井情况下的增压注入,保证了注聚井的注入时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及系统在现场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增压泵;

2、第一控制阀;

3、第二控制阀;

4、增压管线;

5、注聚管线;

6、第一压力表;

7、第二压力表;

8、第三控制阀;

9、单流阀;

10、注聚井;

11、第一三通;

12、第二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聚井增压装置,其在现场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增压泵1、第一控制阀2、第二控制阀3和增压管线4。

注聚管线5在沿聚合物溶液的流入方向上先后设置有第一三通11和第二三通12,增压管线4的一端通过第一三通11与注聚管线5连接,增压管线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12与注聚管线5连接。

增压泵1和第二控制阀3设置在增压管线4上,且第二控制阀3位于第一三通11和第二控制阀2之间。

第一控制阀2设置在注聚管线5上,且位于第一三通11和第二三通12之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利用第一三通11和第二三通12将增压管线4与注聚管线5连接,通过在增压管线4上设置增压泵1和第二控制阀3,且第二控制阀3位于第一三通11和第二控制阀2之间,在注聚管线5上设置第一控制阀2,且第一控制阀2位于第一三通11与第二三通12之间,当单个注聚井欠注需要增压时,关闭第一控制阀2,打开第二控制阀3,使得聚合物液体从注聚管线5流入增压管线4,启动增压泵1,使得聚合物液体增压,从增压管线4回注到注聚管线5中,最后流入到注聚井中,实现对单个注聚井在不停井情况下的增压注入,保证了注聚井10的注入时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表6,第一压力表6设置在注聚管线5上,且位于第一三通11与注聚管线5的注入口之间,用于测量增压前聚合物溶液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表7,第二压力表7设置在增压管线4上,且位于增压泵1与第二三通12之间,用于测量经过增压泵1增压后的聚合物溶液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压力表7上显示的压力数值与第一压力表6的压力数值作比较,可以确定增压泵1的增压数值。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8,第三控制阀8设置在增压管线4上,且位于第二压力表7与增压泵1之间,第三控制阀8可以与第二控制阀3配合,使得聚合物溶解的压力逐级递增,直至增加到预设的压力阈值。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单流阀9,单流阀9设置在增压管线4上,且位于第二三通12与第二压力表7之间,用于防止注聚井增压装置突然停止工作时,聚合物溶液倒灌回流,对增压泵1造成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第二压力表7的额定压力阈值为油藏破裂压力取值的0.8~0.9倍,优选为0.9倍,通过观察第二压力表7上显示的压力值,确保注入的聚合物溶液的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阈值,保护地层不被压裂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油藏破裂压力为对油藏进行压裂操作时,油层破裂产生断层时的压力,可以通过在开发前对油井测试得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注聚井增压装置还包括电动机,电动机与增压泵1相连,电动机为增压泵1提供动力,驱动增压泵1对流经增压泵1的聚合物液体进行增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注聚管线5与单个注聚井10连通,聚合物溶液可以通过注聚管线5注入到注聚井10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聚井增压装置中,增压管线4设置在撬体上,进而增压泵1、第二压力表7和单流阀9也设置在撬体上,撬体设置在注聚井10的井口,其中,撬体为钢结构底盘,撬体可以移动,通过移动撬体,连通第一三通11和第二三通12,使得增压管线4与注聚管线5相连,可以实现对单个注聚井的个性化增压,同时,由于撬体的可移动性,使得该注聚井增压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聚井增压系统,包括注聚井10、注聚管线5和上面所述的注聚井增压装置,其中,注聚管线5与注聚井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注聚井增压装置是注聚井增压系统的一部分,注聚井增压装置的使用需要在注聚井增压系统运作的前提下进行。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三步对单个欠注的注聚井进行操作:

首先,关闭注聚管线5上第一控制阀2;

其次,顺次开启增压管线4上第二控制阀3和第三控制阀8,并启动增压泵1,增压泵1在电动机驱动下对聚合物溶液进行做功,使得聚合物溶液的压力逐级递增,并确保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压力低于油藏破裂压力的0.9倍;

再次,通过观察,当第二压力表7显示的聚合物溶液的压力数值不再波动时,确定该注聚井完成增压;

最后,关闭增压管线4上的第二控制阀3和第三控制阀8,停止增压泵1的工作,开启注聚管线5上第一控制阀2,实现单一注聚井在不停井的情况下实现聚合物溶液的增压注入,保证了注聚井的注入时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需要换井操作,只需挪动撬体,就可以实现对其他欠注的注聚井进行增压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