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管廊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585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

[

背景技术:
]

近年来,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逐渐兴起,但由于传统的木模、钢模施工工艺的特点,导致混凝土需要分两次浇筑成型,且必须设置施工缝,增加了防水的隐患。且在支模板同时需要设置拉杆螺栓,导致工序多、耗时长、且混凝土外观质量欠佳。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可靠、施工方便且效率高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全断面施工的模板台车,包括导轨,所述的模板台车包括纵梁、模板部分、模板支撑装置以及液压机构,所述的模板部分包括顶模、侧模,所述的纵梁两侧中部分别通过一液压机构连接分配梁一侧,每个分配梁另一侧分别连接一侧模,两个侧模顶部分别连接顶模的两端,所述的纵梁两侧顶部分别通过一液压机构连接顶膜。模板台车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根据施工生产组织及设计要求,确定模板模块的长度,分段组装,形成模块及支撑体系。

台车上的模板按照矩形断面内轮廓线布置,底部敞开。液压机构为油缸,模板与纵梁之间采用油缸连接,通过油缸伸缩运动,进行支模和拆模工序。

待模板定位以后,采用撑杆对模板进行支撑和固定。

模板支撑装置具有动力行走机构,小车钢轮可在轨道上移动。

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支撑小车,所述的支撑小车底部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支腿。

支腿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可进行台车高度调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支腿承担台车总重和施工荷载,满足工程质量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纵梁采用两端支撑,且与纵梁连接在一起的模板系统进行整体高度调节定位。且纵梁采用分段组合,根据施工工艺,灵活安装。本实用新型模板台车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根据施工生产组织及设计要求,确定模板模块的长度,分段组装,形成模块及支撑体系。提供了一种控制液压油缸的伸缩即可达到拆装模施工的方法,省去了传统模板施工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工序,模板施工采用整体支模与拆模的工艺,大大节约了劳动力与工时。从而达到节省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本模板台车绿色环保并可重复循环使用,具有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台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台车结构剖视图;

如图所示,图中:1.顶模 2.侧模 3.油缸 4.纵梁 5.支撑小车 6.分配梁 7.支腿 8.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模板台车包括纵梁、模板部分、模板支撑装置以及液压机构。其中模板部分由顶模、侧模两大部分组成。

根据管廊设计长度要求,进行模板台车模块化组装,按要求组装完成后,通过调整支腿高度对纵梁进行高度调整。相邻模块之间均采用法兰连接,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对应长度模块,以提高台车的适应度。

安装完成后进行支模,通过油缸带动分配梁移动,同时侧模随着分配梁进行定位。分配梁将油缸的推力均匀传递到侧模上,使侧模均匀受力;安装模板到位以后,采用撑杆对安装模板进行支撑和固定。

管廊拆模时,混凝土会与模板间产生吸附力,通过收缩油缸,侧模即在分配梁的带动下缓慢脱模,避免因液压臂收缩不一致,引起模板受力不均匀而产生的局部变形,有效的保护了模板,同时提高了脱模效率。

模板台车分配梁与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可根据不同矩形断面内轮廓线的尺寸,更换相应规格的安装模板,以提高台车的利用率。

带滚轮的支撑小车可在轨道上移动,小车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通过伸缩支腿对小车起到固定作用,台车总重和施工荷载由支腿承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