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006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采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大量选用机械设备进行巷道开掘,掘进机及其配套设施在矿井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又保障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掘进机是一种动作机构较多的设备,可以实现截割、装载与运输的功能。掘进机运输机构的主体由前、后溜槽两部分组成,前溜槽铰接在主机架或铲板上,后溜槽与后支撑装置本体通过支架铰接,位置可以微调。后溜槽设有导轨,主动链轮在驱动架带动下,可以沿后溜槽尾部导轨进行水平移动,以适应链条长度的变化。截割落下的物料经掘进机装载后进入运输系统,运输系统是掘进机整机中战线最长的一部分,从铲板前方的从动轮装置开始,经过运输机构前溜槽、后溜槽,至主动链轮装置,由刮板与链条将物料运离掘进机主体,进入后配套带式转载机,再进入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从而运出巷道。在掘进机工作时,要求先启动运输机构和装载机构,再启动截割机构,确保截割落料能被及时清运,防止物料堆积影响机器工作。在刮板、链条和截割落料转运过程中,刮板、链条和煤岩不间断地冲击主动链轮和后溜槽尾部,主动链轮受到链条的反作用力,产生振动。

如图1~3所示,现有的掘进机溜槽尾部设计为开放式结构,两侧挡板起到纵向联接作用,使导轨形成局部小空间,限制驱动架与主动链轮不会脱离轨道,但是溜槽尾部横向仍然是开放的。在受到持续冲击后,会产生横向扩张,一方面溜槽本身发生变形,另一方面驱动架在强力冲击下沿着变形的轨道运动,也会发生变形。经过对煤矿用户的调查,我们发现,掘进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溜槽确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后溜槽挡板联接螺栓被振落,甚至挡板被振落,溜槽尾部张口,加速了主动链轮及其它组件的磨损,使得溜槽成为掘进机的薄弱环节。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更加合理的溜槽结构,适应井下恶劣的工作条件,减小机器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以适应井下恶劣工作条件的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包括前溜槽和后溜槽,所述后溜槽首部与前溜槽尾部连接,所述后溜槽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溜槽左侧板和后溜槽右侧板,所述后溜槽左侧板和后溜槽右侧板外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位于后溜槽尾部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后溜槽左侧板和后溜槽右侧板之间固定设置有位于后溜槽尾部上方的横梁板,所述横梁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筋板部,所述横梁板的板面方向与后溜槽上的导轨方向垂直,所述横梁板通过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筋板加强固定在所述后溜槽左侧板和后溜槽右侧板上,所述筋板设置在后溜槽侧板内侧,且设置在横梁板靠近后溜槽的一面上;所述后溜槽尾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一体式门字形结构的加强板和固定设置在加强板左右两侧的两块立板,所述加强板的板面方向与所述横梁板的板面方向平行,所述立板设置在加强板远离后溜槽的一面上,且所述立板通过内加强筋和外加强筋加强固定在所述加强板上,所述内加强筋位于两块立板之间,所述外加强筋位于两块立板外侧;所述加强板两侧的两个竖板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中间的横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横梁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溜槽左侧板和后溜槽右侧板尾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加强板上靠近所述后溜槽一面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实现定位的定位凸台。

所述加强板两侧的两个竖板分别通过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多个螺栓与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中间的横板通过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多个螺栓与所述横梁板固定连接。

所述加强板和横梁板为厚度为20mm的钢板,所述定位凸台的厚度为15mm,所述筋板、内加强筋、外加强筋的数量均为4个,且所述筋板和所述内加强筋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掘进机后溜槽尾部增加刚性支撑,提高了溜槽的刚度与强度,保障溜槽不会发生尾部因冲击而张开或导轨变形的现象,减小主动轮运行中的振动和噪声,减小掘进机溜槽的磨损,延长掘进机使用寿命,提高掘进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掘进机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P向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的尾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9为溜槽与挡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中:1为前溜槽,2为后溜槽,3为后溜槽左侧板,4为后溜槽右侧板,5为左连接板,6为右连接板,7为横梁板,8为筋板,9为挡板,10为加强板,11为立板,12为内加强筋,13为外加强筋,14为定位凸台,15为定位槽,16为螺栓孔,20为驱动架,21为刮板,22为链条,23为导轨,24为张紧装置,25为主动链轮,26为左右挡板,27为筋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4~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半封闭式掘进机溜槽,包括前溜槽1和后溜槽2,所述后溜槽2首部与前溜槽1尾部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溜槽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溜槽左侧板3和后溜槽右侧板4,所述后溜槽左侧板3和后溜槽右侧板4外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位于后溜槽2尾部的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所述后溜槽左侧板3和后溜槽右侧板4之间固定设置有位于后溜槽2尾部上方的横梁板7,所述横梁板7两端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筋板部27,筋板部27可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横梁板7的板面方向与后溜槽上的导轨方向垂直,所述横梁板7通过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筋板8加强固定在所述后溜槽左侧板3和后溜槽右侧板4上,所述筋板8设置在后溜槽侧板内侧,且设置在横梁板7靠近后溜槽2的一面上。

所述后溜槽尾部设置有挡板9,如图6~8所示,所述挡板9包括一体式门字形结构的加强板10和固定设置在加强板10左右两侧的两块立板11,所述加强板10的板面方向与所述横梁板7的板面方向平行,所述立板11设置在加强板10远离后溜槽的一面上,且所述立板11通过内加强筋12和外加强筋13加强固定在所述加强板10上,所述内加强筋12位于两块立板之间,所述外加强筋13位于两块立板外侧。

如图6所示,所述加强板10两侧的两个竖板上分别设置有2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螺栓孔,加强板10中间的横板上设置有3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螺栓孔,如图4所示,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上也分别设置有2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螺栓孔,横梁板7上设置有3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螺栓孔;如图9和图10所示,加强板10两侧的两个竖板通过设置在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螺栓孔内的螺栓分别与所述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10中间的横板通过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螺栓孔内螺栓与所述横梁板7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溜槽左侧板3和后溜槽右侧板4尾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加强板10上靠近所述后溜槽2的一面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实现定位的定位凸台14。通过定位凸台与定位槽的配合,可以实现挡板与后溜槽侧壁的定位,然后利用螺栓对溜槽尾部与挡板进行联接与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10和横梁板7可以为厚度为20mm的钢板,所述定位凸台的厚度可以为15mm。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筋板8、内加强筋12、外加强筋13的数量均为4个,且所述筋板8和所述内加强筋12对应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