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339发布日期:2018-06-30 04:3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湿喷设备中回转机构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矿山巷道、铁路和公路隧道、水利涵洞、各地下工程等的施工中,广泛采用喷锚支护这一国际先进的支护方法,混凝土喷射台车是该作业的主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湿喷台车的伸缩臂会最大幅度伸长,由回转机构带动其向四周旋转,由于伸缩臂的旋转以及伸缩臂端部喷枪的摆动使得重心向两侧偏移,扭力直接作用于车身底盘以及副车架上,使得车体有倾覆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当回转机构受到扭力时,可将扭力转移,减小应力集中,保证车身稳定,提高湿喷台车使用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包括车体主梁、副车架主梁、设置在副车架主梁上的固定塔和在所述固定塔上旋转的转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车架主梁上设置一浮动桥,所述浮动桥的中间开有一通孔,所述固定塔的侧面上垂直设置一转轴,所述转轴插入所述通孔内形成转动配合,所述浮动桥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副车架主梁及车体主梁连接,使所述浮动桥仅能绕所述转轴做微小转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4根丝杠、两块上滑块、上锁紧螺母、两块下滑块和下锁紧螺母,所述上滑块及下滑块上分别设置两个竖向插孔,所述浮动桥的左右两端各开有一上下贯通的长槽,每个所述长槽内各设置一块所述上滑块,将4根所述丝杠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上滑块上的竖直插孔、长槽、副车架主梁、车体主梁及对应的所述下滑块上的竖直插孔,且用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分别固定在所述丝杠的上下两端。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通孔中设置轴套,且所述轴套左右两侧浮动桥的结构对称,所述转轴前端设置卡环槽,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套,所述转轴前端伸出所述轴套,在所述卡环槽内嵌套一卡环,所述卡环外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内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桥顶面上向下插入一根黄油注入管,所述黄油注入管的下端与所述的通孔内的轴套贯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浮动桥包括侧板围合成的腔体,顶部中间覆盖一上封板,底部中间设置底板,两端形成所述长槽。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浮动桥中的侧板、底板及上封板均为钢板加工制作,并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副车架主梁上设置一浮动桥,将固定塔的侧面上垂直设置的转轴插入浮动桥中间的通孔内形成转动配合,再将浮动桥通过连接组件与副车架主梁及车体主梁连接,使浮动桥仅能绕转轴做微小转动。

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湿喷台车的伸缩臂伸长,回转装置受到扭力时,扭力通过转轴转移到浮动桥上,使浮动桥在连接组件的约束下作微小转动来释放应力,减小应力集中,保证车身稳定,提高湿喷台车使用安全性能,可以避免车体倾覆。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的装配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中浮动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序号为:1-浮动桥、1.1-浮动桥侧板、1.2-轴套、1.3-底板、1.4-黄油注入管、1.5-上封板、1.6-长槽、2-上滑块、3-上锁紧螺母、4-丝杆、5-下滑块、6-下锁紧螺母、7-副车架主梁、8-车体主梁、9-转塔、10-固定塔、11-转轴、11.1-卡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湿喷台车回转装置的实施例,包括车体主梁8、副车架主梁7、设置在副车架主梁7上的固定塔10和在所述固定塔10上旋转的转塔9。在副车架主梁7上设置一浮动桥1,在浮动桥1的中间开有一通孔,在固定塔9的侧面上垂直设置一转轴11,将转轴11插入所述通孔内形成转动配合。浮动桥1通过连接组件与副车架主梁7及车体主梁8连接,使浮动桥1仅能绕所述转轴11做微小转动。

具体而言:上述的连接组件包括4根丝杠、两块上滑块2、上锁紧螺母3、两块下滑块5和下锁紧螺母6。在浮动桥1的左右两端各开有一上下贯通的长槽1.6,在上滑块2及下滑块5上分别设置两个竖向插孔。将浮动桥1的左右两端各开有一上下贯通的长槽1.6,每个长槽1.6内各设置一块上滑块2,将4根所述丝杠4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上滑块2上的竖直插孔、长槽1.6、副车架主梁7、车体主梁8及对应的下滑块5上的竖直插孔,且用上锁紧螺母3和下锁紧螺母6分别固定在丝杠4的上下两端。安装时在丝杠4两端上涂抹螺纹胶,再用上锁紧螺母3和下锁紧螺母6分别紧固。

在浮动桥1中间的通孔中设置轴套1.2,且轴套1.2左右两侧浮动桥的结构对称。在转轴11前端设置卡环槽11.1,将转轴11插入轴套1.2,转轴11前端伸出轴套1.2,在卡环槽11.1内嵌套一卡环,且卡环外径大于所述轴套1.2的内径,这样,转轴11被限制在轴套1.2内,不会脱出。

为保持转轴11与轴套1.2的灵活配合,在浮动桥1顶面上向下插入一根黄油注入管1.4,黄油注入管1.4的下端与所述的通孔内的轴套1.2贯通。使用过程中定期将润滑脂注入黄油注入管1.4,使其对轴套1.2内部以及转轴11进行润滑。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浮动桥1包括侧板1.1围合成的腔体,顶部中间覆盖一上封板1.5,底部中间设置底板1.3,两端形成长槽1.6。浮动桥1中的侧板1.1、底板1.3及上封板1.5均为钢板加工制作,并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在相对的两侧板1.1中间设置通孔,在通孔中安装轴套11,轴套11上方的浮动桥1桥体为弧形且高于左右两侧长槽1.3的上平面,上封板1.5也相应做成弧形板。当然,浮动桥1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械加工方式制作而成。

这样,当台车伸缩臂旋转以及伸缩臂端部喷枪的摆动使得转固定塔10重心偏移时,产生的扭力通过转轴11转移到浮动桥1上,使浮动桥11桥体在丝杠4的约束下作微小转动或摆动来释放应力,从而保证了车身稳定,避免了车体倾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