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电缆井口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3864发布日期:2018-06-12 22:5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密封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铠装电缆井口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试井领域,电缆直读测试是将直读压力计通过电缆下入油井内,电缆通过油管或油套环空延伸至地面,井口留有电缆接头,与地面仪器连接,可随时录取井下压力温度资料,地面可同时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可以进行压力恢复、压力降落、干扰脉冲等测试,也可进行观察井录取资料,测试时间灵活掌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测试、随时调整采样间隔及采样时间,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密封是电缆直读测试的首要问题,由于测试电缆的外部是由许多钢丝编制成的一根钢丝绳,其中间有一个电线芯子,因此不能像录井钢丝一样用橡胶挤压密封,只能采用粘性较大的密封脂密封,目前在密封测试电缆的过程中,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不停地向密封装置内注入密封脂,在此过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测试一口井需要许多人力来搬运重型设备,大型打气泵、注脂泵、手压泵、200公斤密封脂大桶、吊车和各类外排管线等,还要用电来控制打气泵和注脂泵,工作人员要24小时监控,一旦发生停电或注脂液缺乏就会发生泄漏事故,不仅密封操作复杂而繁琐,而且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测试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铠装电缆井口密封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缆直读测试中,密封装置在对电缆进行密封时,需要不停地向密封装置内注入密封脂,密封装置不仅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而且有很大的泄露风险,存在环境污染、测试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铠装电缆井口密封装置包括左密封腔主体、右密封腔主体,左密封腔主体与右密封腔主体之间通过输送管相连通,输送管上设置有控制输送管启闭的开关,右密封腔主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螺母机构,右密封腔主体的内腔里设置有第一压盘,第一压盘与第一丝杆螺母机构上的丝杆固定连接,左密封腔主体包括上密封腔主体与下密封腔主体,上密封腔主体与下密封腔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在上密封腔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丝杆螺母机构,上密封腔主体的内腔里设置有第二压盘,第二压盘与第二丝杆螺母机构上的丝杆固定连接,下密封腔主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喷管连接头,在下密封腔主体的内腔里设置有阻流管,阻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阵列,阻流管的上下两端与下密封腔主体的内腔之间都设置有第一密封盘根,第二丝杆螺母机构、连接柱、防喷管连接头上都设置有供电缆穿过的电线通道。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一丝杆螺母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右密封腔压盖,右密封腔压盖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右密封腔主体的下端,第一丝杆的上端穿过右密封腔压盖并与第一压盘固定连接,第一丝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帽。

上述第二丝杆螺母机构包括第二丝杆、上密封腔压盖,第二丝杆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盘根,上密封腔压盖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上密封腔主体的上端,第二丝杆的下端穿过上密封腔压盖并与第二压盘固定连接,电线通道贯穿第二密封盘根、第二丝杆、第二压盘,第二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帽。

上述第二丝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缆压帽,电缆压帽内也设置有供电缆穿过的电线通道。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上设置第一丝杆螺母机构与第二丝杆螺母机构,可以将密封脂与密封胶分别注入到上密封腔主体与下密封腔主体内,实现对测试电缆的密封,而第一密封盘根、第二密封盘根、阻流管、电缆压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密封测试电缆的过程中,只需要注一次密封脂,不会存在泄漏与污染环境的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封性能稳定,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右密封腔主体,2为输送管,3为开关,4为第一压盘,5为上密封腔主体,6为下密封腔主体,7为连接柱,8为第二压盘,9为防喷管连接头,10为阻流管,11为第一密封盘根,12为第一丝杆,13为右密封腔压盖,14为螺帽,15为第二丝杆,16为上密封腔压盖,17为第二密封盘根,18为电缆压帽,19为测试电缆,20为密封脂,21为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铠装电缆井口密封装置包括左密封腔主体、右密封腔主体1,左密封腔主体与右密封腔主体1之间通过输送管2相连通,输送管2上设置有控制输送管2启闭的开关3,右密封腔主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螺母机构,右密封腔主体1的内腔里设置有第一压盘4,第一压盘4与第一丝杆螺母机构上的丝杆固定连接,左密封腔主体包括上密封腔主体5与下密封腔主体6,上密封腔主体5与下密封腔主体6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在上密封腔主体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丝杆螺母机构,上密封腔主体5的内腔里设置有第二压盘8,第二压盘8与第二丝杆螺母机构上的丝杆固定连接,下密封腔主体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喷管连接头9,在下密封腔主体6的内腔里设置有阻流管10,阻流管10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阵列,阻流管10的上下两端与下密封腔主体6的内腔之间都设置有第一密封盘根11,第二丝杆螺母机构、连接柱7、防喷管连接头9上都设置有供电缆穿过的电线通道。

第一丝杆螺母机构与右密封腔主体1实际构成了一个手压泵,通过这个手压泵可以将装在右密封腔主体1内密封脂20通过输送管2输送到下密封腔主体6内,最终使密封脂20充满整个下密封腔主体6内,由于阻流管10上设置有通孔阵列,密封脂20穿过通孔阵列将阻流管10填满,这样可以增强测试电缆19与密封脂2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井内的高压气体将测试电缆19吹起,进而影响密封效果,下密封腔主体6内的密封脂20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密封,第二丝杆螺母机构与上密封腔主体5实际构成了另一个手压泵,通过这个手压泵,可以将装在上密封腔主体5内的密封胶21充满整个上密封腔主体5与电线通孔内,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密封,第一密封盘根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整个密封操作不需要电力支持,都是手动完成,使用范围更广,密封测试电缆19的过程中,只需要注一次密封脂20,不会存在泄漏与污染环境的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封性能稳定,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测试成本。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铠装电缆井口密封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第一丝杆螺母机构包括第一丝杆12、右密封腔压盖13,右密封腔压盖13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右密封腔主体1的下端,第一丝杆12的上端穿过右密封腔压盖13并与第一压盘4固定连接,第一丝杆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帽14。第一丝杆12、右密封腔压盖13、第一压盘4、右密封腔主体1共同构成了一个手压泵,可以通过扳手旋拧第一丝杆12上的螺帽14,使第一丝杆12带动第一压盘4压缩右密封腔主体1内的密封脂20,密封脂20通过输送管2进入到下密封腔主体6内,此手压泵,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需电力支持,使用范围广,能够应对复杂的井场环境。

如附图1所示,第二丝杆螺母机构包括第二丝杆15、上密封腔压盖16,第二丝杆15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盘根17,上密封腔压盖16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上密封腔主体5的上端,第二丝杆15的下端穿过上密封腔压盖16并与第二压盘8固定连接,电线通道贯穿第二密封盘根17、第二丝杆15、第二压盘8,第二丝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帽14。第二丝杆15、上密封腔压盖16、第二压盘8、上密封腔主体5也共同构成了一个手压泵,可以通过扳手旋拧第二丝杆15上的螺帽14,使第二丝杆15带动第二压盘8压缩上密封腔主体5内的密封胶21,使密封胶21能够对电缆与电线通道进行充分密封,而第二密封盘根17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本实用新型对电缆有足够的密封,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带压作业,在维持井内环境不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电缆直读测试任务。

如附图1所示,第二丝杆1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缆压帽18,电缆压帽18内也设置有供电缆穿过的电线通道。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对电缆的密封作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1.将测试电缆19通过电线通道分别穿过上密封腔主体5与下密封腔主体6,然后在测试电缆19上连接好仪器,将防喷管接头连接到防喷管上。

2.紧固第一密封盘根11与第二密封盘根17,但是也不能紧的太紧,否则会伤到电线芯子。

3.不断下放测试电缆19,此时井内的气体进入到本实用新型内,会有些轻微漏气,当测试电缆19下放到预定位置后,拉紧刹车、固定绞车。

4.然后开始井口密封工作,首先打开输送管2上的开关3,然后用扳手旋转第一丝杆12上的螺帽14,第一丝杆12就会向上运动,在第一压盘4的推动下,右密封腔主体1内的密封脂20进入到下密封腔主体6内,进入到下密封腔主体6内的密封脂20通过阻流管10上的通孔进入到阻流管10内,使密封脂20充盈到测试电缆19上的每个缝隙中,由于阻流管10的内径与测试电缆19的外径相差不大,因此增大了测试电缆19与密封脂2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井内的高压气体将测试电缆19吹起,进而影响密封效果,此时关上开关3,防止进入到阻流管10内的密封脂20通过输送管2倒流到右密封腔主体1内,此时井内向上的气流被阻流管10完全阻断,漏气现象会消失,这只是第一次密封,密封脂20会因为温度的上升和压力的变化失去密封能力。

5.第二次密封:首先将本实用新型上方30-50公分的测试电缆19擦拭干净,然后慢慢的下放到上密封腔主体5与下密封腔主体6内。

6.卸开上密封腔压盖16,将密封胶21挤入上密封腔主体5内,然后盖好上密封腔压盖16,转动第二丝杆15使第二压盘8挤压密封胶21,让密封胶21充盈到每个缝隙内,直至密封胶21从电线通道内溢出,然后上紧电缆压帽18,密封完毕。

7.本实用新型24小时之后,达到最佳的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有效的降低了劳动成本,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用前景广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