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鞋式捞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229发布日期:2018-06-30 04:3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修井作业打捞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鞋式捞矛。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井下作业起管柱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井口工具不灵活等原因会发生管柱落井的事故。受井深、管柱材质、管柱距离井底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管柱中间某个位置管柱破裂、管柱重叠的现象。可采用常规工具可以将落物的上半部分捞出,落物将从破裂、管柱重叠位置断脱,断脱后的下半部分的鱼顶将形成劈裂状。

针对劈裂状鱼顶的打捞,如果修井设备配备旋转设备,常采用磨铣修鱼顶,然后采用造扣打捞的方式,此方式下钻次数多,施工周期长,且容易造成井下情况复杂。而如果修井设备没有配备旋转设备,采用常规引鞋式捞矛进行打捞,引鞋式捞矛主要由中间带有捞矛的引鞋筒组成,利用引鞋筒先将落物鱼顶引入引鞋筒内,之后捞矛杆插入鱼腔内,上提打捞出落物,由于该鱼顶呈劈裂状,外径变大,不规则,要将鱼顶引入引鞋筒内,需要内径较大的引鞋筒,这就造成捞矛与引鞋筒内径间隙较大,不能将落物捞起,如果增大捞矛杆外径,将造成捞矛无法进入鱼腔,这二种情况都将无法实现劈裂状鱼顶落物的打捞。

综上所述,如何在修井设备没有配备旋转设备情况下,解决现有打捞工具无法有效打捞劈裂状鱼顶落物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鞋式捞矛,以在修井设备没有配备旋转设备情况下,有效打捞劈裂状鱼顶落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鞋式捞矛,包括引鞋筒和套设于所述引鞋筒内并与所述引鞋筒连接的捞矛,所述引鞋筒的下部筒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引鞋筒的上部筒段的内径,所述引鞋筒的长度大于捞矛的长度,所述引鞋筒的变径位置位于所述捞矛的底部。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引鞋筒的变径位置为由下向上渐缩的锥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引鞋筒的上部筒段的筒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防滑结构为环形沟槽。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捞矛的顶端通过上接头与所述引鞋筒的顶部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上接头与所述引鞋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捞矛的顶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底部螺纹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引鞋式捞矛中,所述捞矛包括捞矛杆和设置于所述捞矛杆上的滑块卡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鞋式捞矛,引鞋筒的下部筒段的内径大于引鞋筒的上部筒段的内径,引鞋筒的长度大于捞矛的长度,引鞋筒的变径位置位于捞矛的底部。工作时,下放引鞋式捞矛,由于引鞋筒的下部筒段的内径大,在引鞋筒的下端引鞋的作用下,先将劈裂落物引入引鞋筒内,继续下放引鞋筒,使劈裂落物进入引鞋筒的上部筒段,由于引鞋筒的上部筒段的内径开始变小,使劈裂落物鱼顶恢复原状并同时将捞矛2插入鱼腔内,上提引鞋筒,使捞矛紧紧卡住落物内壁,此时由于引鞋筒的上部筒段和捞矛之间的间隙小,使捞矛和引鞋筒能够紧紧夹住落物,防止落物落井,实现劈裂状鱼顶落物的有效打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鞋式捞矛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上接头、2为引鞋筒、21为上部筒段、22为下部筒段、3为捞矛、31为捞矛杆、32为滑块卡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引鞋式捞矛,能够在修井设备没有配备旋转设备情况下,有效打捞劈裂状鱼顶落物。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鞋式捞矛,包括引鞋筒2和捞矛3,其中,捞矛3套设于引鞋筒2内并与引鞋筒2连接,引鞋筒2的下部筒段22的内径大于引鞋筒2的上部筒段21的内径,引鞋筒2的长度大于捞矛3的长度,引鞋筒2的变径位置位于捞矛3的底部。

该引鞋式捞矛打捞落物时,下放引鞋式捞矛,由于引鞋筒2的下部筒段22的内径大,在引鞋筒2的下端引鞋的作用下,先将劈裂落物引入引鞋筒2的下部筒段22内,继续下放引鞋筒2,使劈裂落物进入引鞋筒2的上部筒段21,同时,捞矛插入鱼腔内,由于引鞋筒2的上部筒段21的内径开始变小,劈裂落物鱼顶被引鞋筒2的上部筒段21与捞矛3之间的间隙恢复原状,上提引鞋筒2,使捞矛3紧紧卡住落物内壁,此时,由于引鞋筒2的上部筒段21和捞矛3之间的间隙小,使捞矛3和引鞋筒2能够紧紧夹住落物,防止落物落井,实现了劈裂状鱼顶落物的有效打捞。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引鞋筒3的变径位置为由下向上渐缩的锥面,即下部筒段22与上部筒段21相接的位置为锥面,通过锥面对劈裂落物进行导向,使劈裂落物更容易进入上部筒段21和捞矛3之间的间隙中。

在本实施例中,引鞋筒3的上部筒段21的筒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211。通过防滑结构211增大捞矛3和引鞋筒2夹持落物的夹持力,进一步防止落物落井。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311为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均匀设置于上部筒段21的内壁上,优选地,环形沟槽的位置对应捞矛3的滑块卡瓦32所在的位置,以增大滑块卡瓦32与引鞋筒2对落物的夹持力。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捞矛3的顶端通过上接头1与引鞋筒2的顶部连接,上接头1为柱状块结构,引鞋筒2为筒状结构,通过设置于引鞋筒2顶部的柱状块与捞矛3的顶端连接。

具体地,上接头1与引鞋筒2的顶部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连接,只要实现上接头1与引鞋筒2的固定连接即可,当然,还可以通过螺栓、螺钉、销轴连接等。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连接形式。

捞矛3的顶端与上接头1的底部螺纹连接,方便捞矛3与上接头1的安装和拆卸。当然,捞矛3的顶端还可以焊接固定于上接头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捞矛3包括捞矛杆31和设置于捞矛杆31上的滑块卡瓦32。滑块卡瓦32能够在捞矛杆31上滑动,且由下往上滑动时,逐渐向捞矛杆31的轴心靠近,捞矛杆31和滑块卡瓦32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具体可参见专利CN205100926U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