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185发布日期:2018-11-09 21:1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砂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油田生产过程中时常因为油水井、井下管柱或抽油泵工作异常,需要组织洗井工作,以替出井内沉积、滞留或者悬浮的砂粒。

传统的洗井工艺现场需要使用的设备包括泵车、简易方形冲砂池、罐车等,利用罐车提供水源洗井。当建立起返排水循环场,便可以利用简易方形冲砂池沉淀返排液中携带砂粒后,随后可继续使用沉淀后的返排液进行下一阶段的洗井工作。

然而,该传统工艺现场应用存在返排液除砂不彻底的弊端。这样,利用该沉砂不彻底的返排液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洗井工作,不仅使洗井效率低下,还很容易对泵车、井下精密设备部件造成损伤。并且,原简易方形冲砂池没有设计存砂空间,洗井作业后不能进行彻底清理,影响下次使用。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砂装置,该冲砂装置能够对返排液进行多级除砂、滤砂操作,从而使得返排液除砂较为彻底;并且,该冲砂装置具有存砂空间,利于清理,不影响下次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冲砂装置,包括:

具有容置空间的主体罐;

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旋流桶,所述旋流桶与所述主体罐之间形成有环腔,所述旋流桶的侧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旋流桶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环腔的过流通孔以及与所述旋流桶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返排液进口,所述旋流桶中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导流板;

储池,所述储池中设置有过滤筛板,从而所述过滤筛板将所述储池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滤砂存储槽和冲砂蓄水槽,所述滤砂存储槽通过返排液出口与所述环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体罐的侧壁设置有穿孔,所述返排液进口穿过所述穿孔并延伸至所述主体罐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主体罐呈上端开口的筒状,其侧壁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低于所述主体罐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主体罐的底壁呈向下倾斜的锥状,所述主体罐的底壁在中心部位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旋流桶下端开口,从而所述旋流桶与所述主体罐的底部空间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旋流桶的上端设置有顶壁,从而将所述旋流桶上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返排液进口设置在所述旋流桶靠近上端的侧壁,并与所述顶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流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通孔沿周向以及轴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旋流桶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返排液出口与所述主体罐的侧壁相连接,且所述返排液出口与所述主体罐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主体罐侧壁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过滤筛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多个所述过滤孔连通所述滤砂存储槽和所述冲砂蓄水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砂装置,通过在旋流桶中设置呈螺旋状的导流板,从而经返排液进口进入到旋流桶中的返排液经导流板的离心、沉降作用,实现首次除砂,清除颗粒以及质量较大的泥砂。随后,返排液再依次经过过流通孔、环腔、返排液出口进入到储池,设置在储池中的过滤筛板可以将悬浮在返排液中的细小砂粒过滤掉。

这样,经过多级除砂、滤砂操作后,使得返排液除砂较为彻底,完成上述操作后的返排液随后进入冲砂蓄水槽,在达到使用液位要求后,即可经泵车提压进入油水井进行连续冲洗洗井作业。

而经过旋流桶和过滤筛板过滤下来的砂粒可以存储在旋流桶或者滤砂存储槽中,方便后续集中处理,从而不会对后续的冲砂洗井操作造成影响,实现冲砂的可持续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砂装置,其可以包括:具有容置空间101的主体罐1;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01中的旋流桶2,所述旋流桶2与所述主体罐1之间形成有环腔201,所述旋流桶2的侧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旋流桶2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环腔201的过流通孔202以及与所述旋流桶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返排液进口3,所述旋流桶2中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导流板4;储池5,所述储池5中设置有过滤筛板6,从而所述过滤筛板6将所述储池5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滤砂存储槽501和冲砂蓄水槽502,所述滤砂存储槽501通过返排液出口7与所述环腔20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砂装置,通过在旋流桶2中设置呈螺旋状的导流板4,从而经返排液进口3进入到旋流桶2中的返排液经导流板4的离心、沉降作用,实现首次除砂,清除颗粒以及质量较大的泥砂。随后,返排液再依次经过过流通孔202、环腔201、返排液出口7进入到储池5,设置在储池5中的过滤筛板6可以将悬浮在返排液中的细小砂粒过滤掉。

这样,经过多级除砂、滤砂操作后,使得返排液除砂较为彻底,完成上述操作后的返排液随后进入冲砂蓄水槽502,在达到使用液位要求后,即可经泵车提压进入油水井进行连续冲洗洗井作业。

而经过旋流桶2和过滤筛板6过滤下来的砂粒可以存储在旋流桶2或者滤砂存储槽501中,方便后续集中处理,从而不会对后续的冲砂洗井操作造成影响,实现冲砂的可持续性。

主体罐1大致可呈上端开口的筒状,其底壁102大致呈向下倾斜的锥状,并且,其底壁在中心部位设置有排污口8,排污口8上设置有开关阀9。主体罐1的侧壁可以设置有支架10,支架10的下端低于主体罐1的下端,以在支架10支撑在地面上时,可以将主体罐1抬离高出地面,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排污口8上的开关阀9,排出过滤下来的泥砂和污物。

此外,主体罐1的侧壁可以设置有穿孔,返排液进口3可以穿过穿孔并延伸至主体罐1的外侧。返排液进口3的外端设置有法兰结构,以方便连接管线,从而通过管线承接返排液。

旋流桶2下端开口,从而旋流桶2可以与主体罐1的底部空间相连通,以使经导流板4过滤下来的泥砂、污物等可以进入主体罐1的下部空间,并最终经过排污口8排出。

旋流桶2的上端设置有顶壁202,从而将旋流桶2上端封闭。返排液进口3可以设置在旋流桶2靠近上端的侧壁,并与顶壁相连接。如此,返排液可以具有最大的过滤行程,以遍历导流板4的总长度,提高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过流通孔202优选为多个,多个过流通孔202沿周向以及轴向均匀设置在旋流桶2的侧壁上,以提高返排液的流量。

返排液出口7与主体罐1的侧壁相连接,且返排液出口7与主体罐1的连接点位于主体罐1侧壁的中部,以限制环腔201中的液位高度,避免环腔201中的液体过满而导致溢流的情况发生。

过滤筛板6以竖直的方式设置在储池5中,其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滤砂存储槽501和冲砂蓄水槽502的过滤孔601,以实现对返排液的再次精细过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砂装置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1、该冲砂装置实现连续多级除砂、滤砂,能够有效替出返排液所携带的砂,确保返排液建立清洁的洗井循环场、减少外来水对地层的伤害,提高使用效率;

2、该冲砂装置能够精细除砂,避免返排液经过泵车对设备以及井下精密设备部件的损伤;

3、该冲砂装置设置了独立的返排液滤出砂存储空间,便于使用后清理,不影响下次类似作业的使用。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