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消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3606发布日期:2018-10-02 18:07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构造领域,具体的是隧道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消防系统的建立是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号为CN201410828091.8,名称为一种基于高位蓄水箱的隧道消防系统,公开了一种隧道消防系统。其设置有高位蓄水箱,通过将水补入高位蓄水箱,使高位蓄水箱存储消防所需用水,并通过管道将高位蓄水箱同隧道内的消防管路相连通,以供给消防用水。但是,该基于高位蓄水箱的隧道消防系统具有以下缺点:

1、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山区和高原地区的隧道越来越多,隧道长度也越来越长,修建满足长隧道或者特长隧道的蓄水箱工程量大、工程成本高;

2、洞口地形普遍陡峭,洞口上方高位消防水池施工困难,施工成本高;

3、冬季洞外高位消防水池及管道极易结冰,需要保温措施,降低了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消防系统,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及节约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消防系统,包括位于隧道内的消防管路、蓄水池、为蓄水池补水的引水管道以及连通消防管路与蓄水池的送水管道;还包括连通隧道的送风井与排风井的施工救援横通道,所述蓄水池由施工救援横通道经两端的封堵端墙封堵形成,所述送风井与排风井经封堵端墙相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救援横通道两端的封堵端墙中,其中一端的封堵端墙顶部设置有蓄水池的检修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窗口为该道封堵端墙墙顶的预留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窗口位于施工救援横通道与送风井相连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管道敷设于送风井或排风井内;所述送水管道也敷设于送风井或排风井内。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管道敷设于送风井内;所述送水管道敷设于排风井内。

进一步的,设置有至少有两个蓄水池,构成各蓄水池的施工救援横通道沿送风井与排风井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送水管道成组设置,组内各送水管路分别与各蓄水池相对应;所述消防管路沿隧道分段设置并对应各蓄水池,对应蓄水池与消防管路经对应送水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消防管路沿隧道坡度分段设置,各段消防管路沿隧道坡度由高至低分别与各蓄水池沿送风井和排风井的坡度由高至低分别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管道包括引水主管和一组引水支管;各引水支管一端与引水主管相连、另一端与对应蓄水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蓄水池通过施工救援横通道经其两端的封堵端墙封堵而成。构成蓄水池的施工救援横通道为隧道本身具有的结构;构成蓄水池的封堵端墙中,起到隔离送风井与排风井作用的封堵端墙也为隧道本身的结构。因此,蓄水池大量利用隧道本身需要废弃的结构,仅在隧道本身结构上进行少量工作而成,从而缩减了蓄水池建造的工程量、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且对隧道本身结构的影响较小。

并且,施工救援横通道与隧道主洞相比,其处于高处,从而充分利用了施工救援横通道的位置优势,在重力作用下,水由井口自然流入蓄水池,节约了大量的抽水设备。

再则,由于隧道处于地面之下,其具有保温性能,在高原或者寒冷地区的寒冷季节,消隧道内温度较外界温度高,将蓄水池位于隧道内,可以避免水因冻结成冰而无法流动。

其次,施工救援横通道为隧道废弃结构,将其进行合理利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施工救援横通道剖面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中,送风井1、排风井2、施工救援横通道3、封堵端墙4、蓄水池5、检修窗口6、送水管道7、引水管道8、引水主管81、引水支管82、消防管路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隧道消防系统,包括位于隧道内的消防管路9、蓄水池5、为蓄水池5补水的引水管道8以及连通消防管路9与蓄水池5的送水管道7;还包括连通隧道的送风井1与排风井2的施工救援横通道3,所述蓄水池5由施工救援横通道3经两端的封堵端墙4封堵形成,所述送风井1与排风井2经封堵端墙4相隔离。

上述隧道,通过送风井1将外界自然风送入隧道,并通过排风井2将隧道内的废物等排出到隧道外,并通过施工救援横通道3将送风井1与排风井2连通,以在施工时作为安全通道,待施工完毕,开始运营时,施工救援横通道3需要通过被封堵,此时,施工救援横通道3处于废弃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水管道8为蓄水池5补水,通过送水管道7将蓄水池5的水输送给消防管路9进行消防作业。其中,蓄水池5的蓄水量根据消防所需用水量确定;蓄水池5所处的高度位置根据消防工作时所需的水压确定。

其中,蓄水池5通过施工救援横通道3经其两端的封堵端墙4封堵而成。施工救援横通道3为隧道本身具有的结构;而送风井1与排风井2通过施工救援横通道3的封堵端墙4隔离,即,起到隔离送风井1与排风井2作用的封堵端墙4,也为隧道本身的结构。故,蓄水池5大量利用了隧道本身结构,其在隧道本身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少量工作形成,缩减了工程量、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且对隧道本身结构的影响较小。并且,施工救援横通道3与隧道主洞相比,其处于高处,使得利用施工救援横通道3构成蓄水池5,充分利用了施工救援横通道3的位置优势。

再则,在高海拔和我国北方地区,寒冷天气可能使高位蓄水箱内的水冻结,从而阻碍消防用水的正常供给。而本实用新型,将蓄水池5设置于隧道内,利用地面下隧道的保温性能,在高原或者寒冷地区的寒冷季节,消隧道内温度较外界温度高,将蓄水池5位于隧道内,可以避免水因冻结成冰而无法流动。可以避免水因冻结成冰而无法流动。

其次,施工救援横通道3为隧道废弃结构,将其进行合理利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上述的送风井1与排风井2通过施工救援横通道3的封堵端墙4隔离,即,可以施工救援横通道3两端的封堵端墙4均与施工救援横通道3之间完全闭合,也可以仅其中的一道封堵端墙4与施工救援横通道3之间完全闭合。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施工救援横通道3两端的封堵端墙4中,其中一端的封堵端墙4顶部设置有蓄水池5的检修窗口6。通过检修窗口6,检修人员可以进入蓄水池5进行维修。检修窗口6可以为开设于封堵端墙4的窗洞,也可以为封堵端墙4顶端的预留缺口。

为了便于施工,优选的,所述检修窗口6为该道封堵端墙4墙顶的预留缺口。封堵端墙4为混凝土浇筑而成,若在封堵端墙4上开设窗洞,给支模带来不便,而检修窗口6为封堵端墙4墙顶的预留缺口,则封堵端墙4为一整块平板结构,支模方便。

检修窗口6可以位于施工救援横通道3与排风井2相连接的一端,但是,由于排风井2用于排出隧道内的废气,工作人员在充满废气的环境中工作,影响身心健康,为了避免该问题,所述检修窗口6位于施工救援横通道3与送风井1相连的一端。

为了进一步缩减工程量,节约工程造价,所述引水管道8敷设于送风井1或排风井2内;所述送水管道7也敷设于送风井1或排风井2内。

利用了隧道本身具有的送风井1和排风井2充当管道敷设通道的作用,避免了额外挖设沟道等安置引水管道8和送水管道7,从而缩减了工程量,节约了施工成本。引水管道8和送水管道7可以同时敷设于送风井1或者排风井2内,也可以分别敷设于送风井1和排风井2内。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道8敷设于送风井1内;所述送水管道7敷设于排风井2内。

由于排风井2用于排出隧道内的废气,将送水管道7敷设于排风井2内,可以利用废气对送水管道7进行加热,更利于避免送水管道7内水冻融的现象发生。

为了增大蓄水量,设置有至少有两个蓄水池5,构成各蓄水池5的施工救援横通道3沿送风井1与排风井2间隔设置。

为了保证独立供水,所述送水管道7成组设置,组内各送水管路7分别与各蓄水池5相对应;所述消防管路9沿隧道分段设置并对应各蓄水池5,对应蓄水池5与消防管路9经对应送水管路7相连通。通过各蓄水池5与各送水管路7分别独立的为对应段消防管路9供水,使得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数量及合适位置的蓄水池供给,适应性更好。

优选的,所述消防管路9沿隧道坡度分段设置,各段消防管路9沿隧道坡度由高至低分别与各蓄水池5沿送风井1和排风井2的坡度由高至低分别对应。

隧道路面沿其纵向通常设置成纵坡,以利于隧道排水,因此,沿隧道纵向,其路面所处的高度位置呈渐变趋势。通过各段消防管路9沿隧道坡度由高至低分别与各蓄水池5沿送风井1和排风井2的坡度由高至低分别对应,使得沿隧道坡度由高至低,各处与对应蓄水池5间的高差均能满足消防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