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5634发布日期:2018-12-25 21:2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井通风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与矿井内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效率、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在巷道进行掘进作业的过程中,巷道内的瓦斯浓度、粉尘浓度可能超标。同时,随着综掘巷道向前推进、通风系统的抽压风量配比、除尘器的负载状态等参数会发生改变。以上这些隐患随时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通风设备是解决巷道通风的关键,现有的通风设备在通风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井下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对于通风设备的要求较高,普通的通风设备无法达到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通风设备存在的通风效果差、通风量小、难以适应复杂巷道环境的技术问题,通过配套的通风设备,可保证巷道内复杂环境的通风效果,也能够保证通风设备在巷道复杂环境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通风设备,包括引风装置、置于引风装置一端的进风机盖和置于引风装置另一端的整流体,引风装置工作,风流从进风机盖的一端通向整流体的一端。

引风装置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轴承座,轴承座的下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工字钢底座上,工字钢底座通过多根锁紧件连接在基座上,在多根锁紧件的作用下,工字钢底座固定在基座上。两个轴承座之间连有风扇主轴,风扇主轴上装有叶轮,叶轮上等角度布置有多个叶片,叶轮绕风扇主轴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叶片转动,实现空气流动。

锁紧件包括预埋端和旋入端,预埋端预埋在基座内,旋入端由限位端头和螺杆组成,螺杆垂直固定在限位端头的中部,螺杆穿过工字钢底座后旋入到预埋端内,实现预埋端与旋入端的连接,将工字钢底座定位在基座上。同时,限位端头与工字钢底座之间压装橡胶垫,保证连接稳定性。

整流体置于扩散风道内,扩散风道的横街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整流体为横截面积渐变型结构,整流体的横截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减小,整流体与扩散风道之间的间隙也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风流通过整流体与扩散风道之间的间隙后,风阻逐渐减小,方便排风。整流体的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引风装置连接,整流体通过多根支柱连接在基座上,多根支柱等距间隔布置。

风扇主轴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进风机盖、引风道、端盖后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的底部固定在基座上,电动机的底部固定在基座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动力通过减速机、万向联轴器、传动轴后传给叶轮,驱动叶轮转动,在多个叶片转动的过程中,风流通过引风通道进入到扩散风道排出,实现巷道通风。

万向联轴器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轴,第一接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接头上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有第一接头套,第一接头内设有第一球形滑套,第一球形滑套内装有第一球形滑块,连接轴通过第一轴销与第一球形滑块连接,第一球形滑块可绕第一球形滑套多角度转动,第二接头与传动轴连接,第二接头上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有第二接头套,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二球形滑套,第二球形滑套内装有第二球形滑块,连接轴通过第二轴销与第二球形滑块连接,第二球形滑块可绕第二球形滑套多角度转动,结构具有较大的角向补偿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动力通过万向联轴器传送给传动轴,保证动力传动的稳定性。

预埋端包括包括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第一卡头与第二卡头之间通过预埋管连接,第一卡头与预埋管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第一加强筋增强第一卡头与预埋管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卡头与预埋管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连接,第二加强筋增强第二卡头与预埋管的连接稳定性。预埋管内同轴线开有内螺纹孔,第一卡头上开有与内螺纹孔相连通的开口,螺杆穿过开口后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预埋管的外壁上布置有多根倒刺,在第一卡头、第二卡头和多根倒刺的作用下,预埋端预埋在基座内,预埋端与基座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

一、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工作环境复杂的巷道内,通过布置引风装置,巷道内的风从引风道进入扩散风道内,整流体置于扩散风道内,扩散风道的横街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整流体为横截面积渐变型结构,整流体的横截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减小,整流体与扩散风道之间的间隙也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风流通过整流体与扩散风道之间的间隙后,风阻逐渐减小,方便排风,排风效果好,保证巷道中的通风效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与传动轴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结构具有较大的角向补偿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保证动力的稳定传输。

三、本实用新型的工字钢底座与基座之间通过多根预埋件连接,保证工字钢底座与基座稳定连接,同时保证引风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万向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引风装置,11为轴承座,12为工字钢底座,13为锁紧件,131为预埋端,132为旋入端,133为限位端头,134为螺杆,135为第一卡头,136为第二卡头,137为预埋管,138为第一加强筋,139为第二加强筋,140为倒刺,14为风扇主轴,15为叶轮,16为叶片,17为万向联轴器,171为第一接头,172为第二接头,173为连接轴,174为第一接头套,175为第二接头套,176为第一球形滑套,177为第一球形滑块,178为第二球形滑套,179为第二球形滑块,18为减速机,19为电动机,2为进风机盖,3为整流体,4为引风道,5为扩散风道,51为支柱,6为传动轴,7为基座,8为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矿用通风设备,包括引风装置1、置于引风装置1一端的进风机盖2和置于引风装置1另一端的整流体3,引风装置1工作,风流从进风机盖2的一端通向整流体3的一端,进风机盖2的整体为半球形,风阻小。

引风装置1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轴承座11,轴承座11的下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工字钢底座12上,工字钢底座12通过多根锁紧件13连接在基座7上,在多根锁紧件13的作用下,工字钢底座12固定在基座7上。两个轴承座11之间连有风扇主轴14,风扇主轴14上装有叶轮15,叶轮15上等角度布置有多个叶片16,叶轮15绕风扇主轴14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叶片16转动,实现空气流动。

如图2所示,锁紧件13包括预埋端131和旋入端132,预埋端131预埋在基座7内,旋入端132由限位端头133和螺杆134组成,螺杆134垂直固定在限位端头133的中部,螺杆134穿过工字钢底座12后旋入到预埋端131内,实现预埋端131与旋入端132的连接,将工字钢底座12定位在基座7上。同时,限位端头133与工字钢底座12之间压装橡胶垫,保证连接稳定性。

整流体3置于扩散风道5内,扩散风道5的横街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整流体3为横截面积渐变型结构,整流体3的横截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减小,整流体3与扩散风道5之间的间隙也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风流通过整流体3与扩散风道5之间的间隙后,风阻逐渐减小,方便排风。整流体3的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引风装置1连接,整流体3通过多根支柱51连接在基座7上,多根支柱51等距间隔布置。

风扇主轴14与传动轴6的一端连接,传动轴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进风机盖2、引风道4、端盖8后通过万向联轴器17与减速机18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18的输入端与电动机19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的底部固定在基座7上,电动机19的底部固定在基座7上。在电动机19的带动下,动力通过减速机18、万向联轴器17、传动轴6后传给叶轮15,驱动叶轮15转动,在多个叶片16转动的过程中,风流通过引风通道进入到扩散风道5排出,实现巷道通风。

如图3所示,万向联轴器17包括第一接头171、第二接头172和连接轴173,第一接头171与减速机18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接头171上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有第一接头套174,第一接头171内设有第一球形滑套176,第一球形滑套176内装有第一球形滑块177,连接轴173通过第一轴销与第一球形滑块177连接,第一球形滑块177可绕第一球形滑套176多角度转动,第二接头172与传动轴6连接,第二接头172上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有第二接头套175,第二接头172内设有第二球形滑套178,第二球形滑套178内装有第二球形滑块179,连接轴173通过第二轴销与第二球形滑块179连接,第二球形滑块179可绕第二球形滑套178多角度转动,结构具有较大的角向补偿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动力通过万向联轴器17传送给传动轴6,保证动力传动的稳定性。

预埋端131包括包括第一卡头135和第二卡头136,第一卡头135与第二卡头136之间通过预埋管137连接,第一卡头135与预埋管137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138连接,第一加强筋138增强第一卡头135与预埋管137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卡头136与预埋管137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139连接,第二加强筋139增强第二卡头136与预埋管137的连接稳定性。预埋管137内同轴线开有内螺纹孔,第一卡头135上开有与内螺纹孔相连通的开口,螺杆134穿过开口后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预埋管137的外壁上布置有多根倒刺140,在第一卡头135、第二卡头136和多根倒刺140的作用下,预埋端131预埋在基座7内,预埋端131与基座7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引风道4与巷道连通,扩散风道5与外界大气连通,在电动机19的带动下,动力通过减速机18、传动轴6后将动力传送给叶轮15,叶轮15转动带动多个叶片16转动,引风装置1的两侧形成压差,巷道内的空气依次通过引风道4、扩散风道5后排出,整流体3置于扩散风道5内,扩散风道5的横街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整流体3为横截面积渐变型结构,整流体3的横截面积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减小,整流体3与扩散风道5之间的间隙也顺着风流的方向逐渐增大,同流通过整流体3与扩散风道5之间的间隙后,风阻逐渐减小,方便排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