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净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2557发布日期:2019-10-19 02: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泥浆净化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装备的泥浆净化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泥浆净化罐。



背景技术:

泥浆净化系统是钻井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泥浆在钻井过程中保持正常循环和性能稳定,在安全、环保、高效的前提下保证钻井作业。目前西部钻探公司2000米及以上钻机泥浆净化系统均采用平底罐体,利用搅拌器及泥浆枪来搅拌混合罐内泥浆液,现场实际使用由于工况或固控设备等原因易出现泥浆液砂砾(固相)沉入罐底堆积,需工人进入罐内将沉砂从清砂门(在罐体侧面底部)清理出,同时由于罐底为平底,四周有直角结构,易形成固相沉积的死角,造成清理工作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净化罐,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泥浆净化罐存在的罐底易形成固相沉积的死角,清理工作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泥浆净化罐,包括罐本体和底板组件,罐本体包括顶框组件、左端面板、右端面板、前上侧板、后上侧板、前下侧板、后下侧板和斜底板组件,斜底板组件包括斜底板,斜底板呈左窄右宽的梯形板,斜底板呈左低右高布置,底板组件包括有上底板,顶框组件的前后两侧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前上侧板和后上侧板,斜底板上部的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前下侧板和后下侧板,前下侧板和后下侧板的截面呈圆弧形,前下侧板的上端与前上侧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后下侧板的上端与后上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顶框组件的左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左端面板,左端面板分别与前上侧板左端、后上侧板左端、前下侧板左端、后下侧板左端和上底板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顶框组件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前上侧板右端、后上侧板右端、前下侧板右端、后下侧板右端和上底板右端固定连接的右端面板,斜底板的右端与右端面板连接,斜底板的左端与左端面板之间设有下沉口,罐本体座于底板组件上,对应下沉口位置的底板组件上设有开口向上且呈上大下小状的泥浆下沉腔。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底板组件还可包括下底板和侧壁板,下底板上方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均设有侧壁板,左右两个侧壁板与相应的上底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左右两个侧壁板之间沿前后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间隔分布的横梁,前后两个侧壁板之间沿左右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纵梁,横梁的宽度大于纵梁的宽度,对应每个纵梁位置的横梁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纵梁依次穿过对应的通孔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侧壁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横梁和纵梁重叠处呈十字交叉分布,泥浆下沉腔内部的左端部固定连接有排污口组件。

上述前上侧板与前下侧板的连接的接缝处、后上侧板与后下侧板的连接的接缝处均可固定连接有沿接缝布置的固定件,每个纵梁两端与与对应的固定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支撑件。

上述斜底板与上底板可通过左右间隔分布的垫板固定连接,垫板包括工字钢或/和槽钢或/和方管。

上述对应罐本体外部位置的底板组件的左端部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泥浆泵上水管线组件,泥浆泵上水管线组件包括前后布置的主管、与主管连通且管口向左的第二管线、与主管连通且带弯头的第三管线,第三管线的一端穿过左端面板并伸入罐本体内且伸入罐本体内的管口位于泥浆下沉腔开口的正上方,第三管线穿过左端面处与左端面固定连接。

上述斜底板沿左右向的中心线与泥浆下沉腔沿左右向的中心线可在同一直线上。

上述前上侧板和后上侧板可为瓦楞板。

上述顶框组件上可沿左右向间隔均布有四个搅拌器,所有搅拌器均位于顶框组件的中心线上。

上述顶框组件的上表面上可固定连接有泥浆枪管理组件,泥浆枪管理组件包括管线和沿左右向间隔均布的两个泥浆枪,两个泥浆枪之间连接有管线,泥浆枪的上端与管线连接,泥浆枪的另一端穿过顶框组件伸入泥浆净化罐内且竖直伸至罐本体底部,每个泥浆枪与各个搅拌器之间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优化,使本实用新型结构为罐本体的前下侧板和后下侧板为圆弧面且罐本体底部有呈左低右高布置的斜底板,有效地减少泥浆液中固相在罐底及其四周死角的沉淀堆积,通过在底板组件上设置泥浆下沉腔,使的固相堆积在最低点,更容易清理堆积的固相,大大降低清罐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劳动效率,并节约清罐时间,具有省力、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俯视局部剖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在A-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侧板支撑件,2为顶框组件,3为左端面板,4为右端面板,5为前上侧板,6为后上侧板,7为斜底板,8为前下侧板,9为后下侧板,10为固定件,11为上底板,12为下底板,13为侧壁板,15为纵梁,16为横梁,17为排污口组件,18为泥浆下沉腔,19为垫板,20为支撑板,21为主管,22为第二管线,23为第三管线,24为搅拌器,25为泥浆枪,26为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泥浆净化罐包括罐本体和底板组件,罐本体包括顶框组件2、左端面板3、右端面板4、前上侧板5、后上侧板6、前下侧板8、后下侧板9和斜底板组件,斜底板组件包括斜底板7,斜底板7呈左窄右宽的梯形板,斜底板7呈左低右高布置,底板组件包括有上底板11,顶框组件2的前后两侧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前上侧板5和后上侧板6,斜底板7上部的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前下侧板8和后下侧板9,前下侧板8、后下侧板9的截面呈圆弧形,前下侧板8的上端与前上侧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后下侧板9的上端与后上侧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顶框组件2的左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左端面板3,左端面板3分别与前上侧板5左端、后上侧板6左端、前下侧板8左端、后下侧板9左端和上底板11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顶框组件2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前上侧板5右端、后上侧板6右端、前下侧板8右端、后下侧板9右端和上底板11右端固定连接的右端面板4,斜底板7的右端与右端面板4连接,斜底板7的左端与左端面板3之间设有下沉口,罐本体座于底板组件上,对应下沉口位置的底板组件上设有开口向上且呈上大下小状的泥浆下沉腔18。根据需要,从下沉口落出的物料能落入18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中泥浆液中的固相产生沉淀,因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的罐本体的下部的前下侧板8、后下侧板9为圆弧面且罐本体底部有呈左低右高布置的斜底板7,可有效防止固相在罐本体底部四周死角处堆积,固相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罐本体底部的前下侧板8、后下侧板9及斜底板7慢慢向罐本体底部的泥浆下沉腔18堆积,使残留的泥浆都向最低点堆积,泥浆泵可从泥浆下沉腔18吸出部分堆积的固相,便于清理。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优化,使本实用新型结构为罐本体的前下侧板8和后下侧板9为圆弧面且罐本体底部有呈左低右高布置的斜底板7,有效地减少泥浆液中固相在罐底及其四周死角的沉淀堆积,通过在底板组件上设置泥浆下沉腔18,使的固相堆积在最低点,更容易清理堆积的固相,大大降低清罐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劳动效率,并节约清罐时间,具有省力、简便、的特点。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泥浆净化罐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4所示,底板组件还包括下底板12和侧壁板13,下底板12上方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均设有侧壁板13,左右两个侧壁板13与相应的上底板11和下底板12固定连接,左右两个侧壁板13之间沿前后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间隔分布的横梁16,前后两个侧壁板13之间沿左右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纵梁15,横梁16的宽度大于纵梁15的宽度,对应每个纵梁15位置的横梁16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纵梁15依次穿过对应的通孔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侧壁板13固定连接在一起,横梁16和纵梁15重叠处呈十字交叉分布,泥浆下沉腔18内部的左端部固定连接有排污口组件17。根据需要,横梁16设有四根,纵梁15设有九根,横梁16和纵梁15采用工字钢或/和槽钢。由此,有利于保证底板组件的强度,泥浆下沉腔18有利于泥浆液中的固相沉淀堆积在本实用新型的最低处,便于清理。

如附图1、4所示,前上侧板5与前下侧板8的连接的接缝处、后上侧板6与后下侧板9的连接的接缝处均固定连接有沿接缝布置的固定件10,每个纵梁15两端与对应的固定件10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支撑件1。这样,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强度。

如附图1、2所示,斜底板7与上底板11通过左右间隔分布的垫板19固定连接,垫板19包括工字钢或/和槽钢或/和方管。根据需要,所述垫板19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增加,对应每个垫板19位置的斜底板7与上底板11之间的距离均与垫板19的高度相等。这样,可使本实用新型内的泥浆液中固相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罐本体底的前后下侧板及斜底板7慢慢向罐底的泥浆下沉腔18堆积,有利于清理固相沉淀。

如附图1、2所示,对应罐本体外部位置的底板组件的左端部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上固定连接有泥浆泵上水管线组件,泥浆泵上水管线组件包括前后布置的主管21、与主管21连通且管口向左的第二管线22、与主管21连通且带弯头的第三管线23,第三管线23的一端穿过左端面板3并伸入罐本体内且伸入罐本体内的管口位于泥浆下沉腔18开口的正上方,第三管线23穿过左端面板3处与左端面板3固定连接。有利于泥浆泵在正常工作时将泥浆下沉腔18处堆积的固相吸走。

如附图1、2所示,斜底板7沿左右向的中心线与泥浆下沉腔18沿左右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有利于泥浆在沿着斜底板7下滑的过程中滑入泥浆下沉腔18。

如附图1、2所示,前上侧板5和后上侧板6为瓦楞板。这样可使前上侧板5和后上侧板6具有在同等载荷的情况下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成本低。

如附图1、2所示,顶框组件2上沿左右向间隔均布有四个搅拌器24,所有搅拌器24均位于顶框组件2的中心线上。根据需要,顶框组件包括长形体外壳和内部的支撑件。由此,有利于罐本体内的泥浆搅拌。

如附图1、2所示,顶框组件2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泥浆枪管理组件,泥浆枪管理组件包括管线26和沿左右向间隔均布的两个泥浆枪25,两个泥浆枪25之间连接有管线26,泥浆枪25的上端与管线26连接,泥浆枪25的另一端穿过顶框组件2伸入罐本体内且竖直伸至罐本体底部,每个泥浆枪25与各个搅拌器24之间有间隔。由此,有利于防止罐本体内的泥浆沉淀。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