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1642发布日期:2020-04-07 20:3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口套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钻探工程勘查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下套管,钻机原有的井口板厚度较薄、整体刚度不够,在下大口径套管时,传统井口板容易弯曲下陷造成溜管;并且由于传统井口板不具备对井口进行定位的功能,进而由于井口板刚度不够造成变形以及井口板定位偏移,导致上下套管连接时垂直度不能满足设计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解决了传统井口板刚度不够造成变形以及井口板定位偏移,导致上下套管连接时垂直度不能满足设计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包括能够下入井口的管口扶正结构及能够承载套管管卡重力的井口板;

所述管口扶正结构设置在所述井口板中部,所述井口板中部设置能够下入套管的第一圆孔,所述管口扶正结构与所述第一圆孔同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管口扶正结构包括固定圆板及多个扶正板结构,所述固定圆板中部设有能够下入套管的第二圆孔,所述固定圆板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与所述第一圆孔同轴心,多个所述扶正板结构圆周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孔外侧,每一所述扶正板结构均位于所述固定圆板下方,每一所述扶正板结构均与所述固定圆板固接,所述固定圆板与所述井口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扶正板结构包括扶正板及肋板,所述肋板设置在所述扶正板内侧,所述扶正板及肋板均与所述固定圆板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孔外侧设有能够和固定圆板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通过四个螺栓与所述固定圆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装置还包括吊环结构,所述吊环结构包括两个吊环,两个所述吊环对称设置所述井口板前后两侧,每一所述吊环均设置在所述井口板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装置还包括提拉装置,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两个c形提拉板,两个所述c形提拉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井口板左右两侧,每一所述c形提拉板的端部均与所述井口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c形提拉板中部内侧均设有能够和手指配合的波浪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通过在刚性好的整体井口板中心设置第一圆孔,通过管口扶正结构进而能够实现井口板与井口之间的定位,进而能够保证套管之间垂直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本装置的井口板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并且降低了下套管过程中跑管的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井口板;102-c形提拉板;1021-波浪结构;103-吊环;201-固定圆板;202-扶正板;2021-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下大口径套管用井口平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能够下入井口的管口扶正结构及能够承载套管管卡重力的井口板101;

管口扶正结构设置在井口板101中部,井口板101中部设置能够下入套管的第一圆孔,管口扶正结构与第一圆孔同轴心。

本实施例中,井口板101为q345b方形钢板,钢板边长为2200mm,钢板厚为100mm。

管口扶正结构包括固定圆板201及多个扶正板结构,固定圆板201中部设有能够下入套管的第二圆孔,固定圆板201半径大于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半径小于第一圆孔,第二圆孔与第一圆孔同轴心,本实施例中第二圆孔直径为780mm,适用于450-650mm直径套管下入,多个扶正板结构圆周均匀排列设置在第二圆孔外侧,每一扶正板结构均位于固定圆板201下方,每一扶正板结构均与固定圆板201固接,固定圆板201与井口板101可拆卸连接,第一圆孔外侧设有能够和固定圆板201配合的凹槽,凹槽通过四个螺栓与固定圆板201连接,通过固定圆板201与井口板101可拆卸连接,进而能够便于对本装置整体进行运输或储存。

扶正板结构包括扶正板202及肋板2021,肋板2021设置在扶正板202内侧,扶正板202及肋板2021均与固定圆板201固接,本实施例中,每一扶正板202均与固定圆板201焊接,通过管口扶正结构进而能够实现井口板与井口之间的定位,进而能够保证套管之间垂直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平台装置还包括吊环结构,吊环结构包括两个吊环103,本实施例中,吊环103为现有的吊环,两个吊环103对称设置井口板101前后两侧,每一吊环103均设置在井口板101中部,通过吊环结构进而能够实现对井口板101整体的起吊和转移。

平台装置还包括提拉装置,提拉装置包括两个c形提拉板102,两个c形提拉板102对称设置在井口板101左右两侧,每一c形提拉板102的端部均与井口板10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一c形提拉板102的端部均与井口板101铰接,便于人工对井口板101的位置进行微调,每一c形提拉板102中部内侧均设有能够和手指配合的波浪结构1021,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抓提。

本实例的工作方式

本实施例中,扶正板结构为六个,首先依据下入套管的直径确定第一圆孔的直径,然后依据第一圆孔的直径制作固定圆板201,将六个扶正板结构依次焊接至固定圆板201上;通过吊环结构将井口板101与起吊机连接,进行起吊搬运平台装置,将固定圆板201安装至井口板101的凹槽位置。

本装置已成功下过ф580mm、厚55mm、600m长、重460t耐磨套管,井口板101未发生变形,很好的完成了下套管任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