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492发布日期:2020-05-15 16: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属于隧道衬砌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施工中,工序循环时间是施工进度指标控制的源头,隧道仰拱施工循环进度影响着二衬施工循环进度;又因安全步距要求,进而影响隧道开挖循环进度;且高速铁路对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精品工程打造必须在每一个环节做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仰拱矮边墙作为二衬的基础影响着整个二衬质量。

传统的仰拱边墙混凝土浇筑通常采用人工搬运溜槽施工,一般将溜槽放置于矮边墙中部,加大混凝土坍落度往两边分,而混凝土坍落度大对仰拱弧模造成压力大,极易造成浮模,跑模漏浆,进而影响矮边墙线性外观;更有甚者,为了增加流动性在混凝土里加水,极易引起边墙衬砌混凝土离析造成蜂窝麻面、强度不足、强度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混凝土坍落度大使得浇筑较慢,混凝土凝结时间长,延长了仰拱矮边墙的浇筑进度;且传统浇筑工艺需要采用人工移动溜槽,需要两个人专门进行溜槽的搬运、工作劳动量大,因此进一步制约了仰拱矮边墙的浇筑进度。综合上述,传统的矮边墙浇筑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仰拱边墙混凝土浇筑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包括行走主梁、传输系统、电机和电控箱,所述的电机和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的行走主梁顶部安装有料斗,所述的传输系统与电机连接,料斗对应设置在传输系统的传输轨道正上方。

还包括有液压栈桥主梁,所述的行走主梁安装在隧道液压栈桥主梁侧面,行走主梁上下两端分别焊接有行走轮,所述的行走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的液压栈桥主梁顶面和底面与行走轮相配合分别设置有行走轨道,所述的行走轮与对应的行走轨道滚动配合。

所述的行走轨道设置在液压栈桥主梁顶面和底面中央。

所述的传输系统包括传输骨架和传输带,所述的传输骨架铰接在行走主梁上,传输骨架两端上部安装有传动轮,所述的传动轮与电机连接,传输骨架上下面交错均匀布置有传输滚轮,所述的传输带安装在传动轮和传输滚轮上,传输带作为传输系统的传输轨道位于料斗正下方。

所述的传输骨架和行走主梁之间设置有支顶杆,所述的支顶杆为可调整丝杆,能自行调整传输坡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仰拱边墙混凝土均匀传输至仰拱边墙模板内,从而实现了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动行走、传输入模;解决了目前存在的仰拱衬砌边墙混凝土离析造成蜂窝麻面、强度不均匀质量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控箱控制实现了仰拱边墙混凝土入模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

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采用人工搬运溜槽施工﹑完全依靠混凝土坍落度加大往两边分存在的造成浮模、跑模漏浆等问题,降低了对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且减少了操作人员,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工人劳动量,经济、实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液压栈桥主梁1,行走轨道2,料斗3,传输系统4,行走主梁5,行走轮6,传输骨架7,传动轮8,传输滚轮9,传输带10,支顶杆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涉及隧道衬砌仰拱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自行式入模浇筑,其包括行走主梁5、传输系统4、电机和电控箱;所述的电机和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的行走主梁5顶部安装有料斗3,所述的传输系统4与电机连接,料斗3对应设置在传输系统4的传输轨道正上方。

参见图1至图2,进一步的,本浇筑装置还包括有液压栈桥主梁1,所述的行走主梁5安装在隧道液压栈桥主梁1侧面、靠仰拱边墙一侧,行走主梁5上下两端分别焊接有行走轮6,所述的行走轮6与电机连接;所述的液压栈桥主梁1顶面和底面与行走轮6相配合分别设置有行走轨道2,所述的行走轮6与对应的行走轨道2滚动配合,通过电控箱控制上、下行走轮6沿行走轨道2行走。

参见图1至图2,具体的,所述的行走轨道2设置在液压栈桥主梁1顶面和底面中央。

参见图1至图2,具体的,所述的传输系统5包括传输骨架7和传输带10,所述的传输骨架7铰接在行走主梁5上,传输骨架7两端上部安装有传动轮8,所述的传动轮8与电机连接,传输骨架7上下面交错均匀布置有传输滚轮9,所述的传输带10安装在传动轮8和传输滚轮9上,传输带10作为传输系统4的传输轨道位于料斗3正下方。通过电控箱控制传动轮8转动,实现混凝土传输。

参见图1至图2,进一步的,所述的传输骨架7和行走主梁5之间设置有支顶杆11,所述的支顶杆11为可调整丝杆,能自行调整传输坡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主梁(5)、传输系统(4)、电机和电控箱,所述的电机和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的行走主梁(5)顶部安装有料斗(3),所述的传输系统(4)与电机连接,料斗(3)对应设置在传输系统(4)的传输轨道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液压栈桥主梁(1),所述的行走主梁(5)安装在隧道液压栈桥主梁(1)侧面,行走主梁(5)上下两端分别焊接有行走轮(6),所述的行走轮(6)与电机连接,所述的液压栈桥主梁(1)顶面和底面与行走轮(6)相配合分别设置有行走轨道(2),所述的行走轮(6)与对应的行走轨道(2)滚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轨道(2)设置在液压栈桥主梁(1)顶面和底面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系统(4)包括传输骨架(7)和传输带(10),所述的传输骨架(7)铰接在行走主梁(5)上,传输骨架(7)两端上部安装有传动轮(8),所述的传动轮(8)与电机连接,传输骨架(7)上下面交错均匀布置有传输滚轮(9),所述的传输带(10)安装在传动轮(8)和传输滚轮(9)上,传输带(10)作为传输系统(4)的传输轨道位于料斗(3)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骨架(7)和行走主梁(5)之间设置有支顶杆(11),所述的支顶杆(11)为可调整丝杆,能自行调整传输坡度。


技术总结
一种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行式浇筑装置,包括行走主梁(5)、传输系统(4)、电机、电控箱和液压栈桥主梁(1),电机和电控箱电连接,行走主梁(5)顶部安装有料斗(3),传输系统(4)与电机连接,料斗(3)对应设置在传输系统(4)的传输轨道正上方;行走主梁(5)安装在隧道液压栈桥主梁(1)侧面,行走主梁(5)上下两端分别焊接有行走轮(6),行走轮(6)与电机连接,液压栈桥主梁(1)顶面和底面与行走轮(6)相配合分别设置有行走轨道(12),行走轮(6)与对应的行走轨道(12)滚动配合。实现了隧道仰拱边墙混凝土自动行走、传输入模;实现了仰拱边墙混凝土入模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陈华梁;楼捍卫;高在新;周超峰;李达;操光伟;袁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