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307发布日期:2020-05-20 00:46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在生产过程中,油井的井筒附近的油层因结垢、化学法反应后的生成的二次沉淀以及钻井和作业入井液污染造成油层堵塞,渗透率下降,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注水井达不到配注量。为有效地提高或恢复地层渗透率,大型施工如压裂、防砂、酸化可以较好的提高渗透率,但成本较高。恢复地层渗透率的方法主要有反洗、气举、混气水排液法、负压抽吸排液法。反洗:是将洗井液从油套环形空间注入,让洗井液携带脏污从油管返至地面,该方法不能形成负压,不能携带出地层的堵塞物,能将井筒内的杂物返排出来,解决不了地层堵塞的问题。气举: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生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地层的脏污排出举升到地面的一种清洗方式。该方法可以使地层堵塞物返排出来,但不能持续地保持一定的负压能力,效率较低,设备成本高。混气水排:它是用气水混合物替出井中的压井液,由于混合液密度小于压井液的密度,可使井筒液柱对油层的回压降低。从而使地层堵塞物排出至地面,但也存在着地面设备多、成本高,负压后随着地层出液不断增多,负压效率越来越低,不能保持稳定的负压能力。负压抽吸排液法:是将捞油桶下至井内,通过地面设备反复起下捞油桶,将井筒液体掏空,使井筒液柱对油层的回压降低,从而达到地层解堵,该方法不能产生较大的负压抽吸能力,对地层解堵不彻底,进而目前用反洗、气举、混气水排液法,均存在着不能持续负压返排、劳动强度大、解堵效率低、配合车辆多、施工成本高、易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使其以实现一趟管柱完成理化一体解堵施工,且通过设有正、反洗通道,正挤可以将解堵化学药剂挤入油层,进行化学解堵,反洗时形成负压抽吸,将油层中的堵塞物或残酸负压抽吸出来,且洗时不会将洗井液进入油层,从而保护油气层,且不影响监测动液面,且该装置可以持续地保持稳定的负压区,持续负压抽吸能力优于其他的解堵方法,且有利于洗井时入井液不会进入地层,从而有效保护油层,延长油井的洗井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在油田现场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解堵措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包括负压返排总成、高速水射流总成,所述负压返排总成包括有上接头、喉管座、扩散管、喉管、负压腔壳、吸入引流通道,所述喉管座的右侧连接有上接头,所述喉管座的内腔中部镶嵌有扩散管,所述喉管座的内腔左部镶嵌有喉管,所述喉管座的左侧连接有负压腔壳,负压腔壳的内腔左侧连接有吸入引流通道,所述高速水射流总成包括有喷嘴、喷嘴固定器、筛管、中心管、下接头,所述负压腔壳的内腔连接有喷嘴固定器,所述负压腔壳的内腔左侧设有吸入引流通道,所述喷嘴固定器的内腔安装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左侧连接有中心管,所述吸入引流通道的外侧套接有筛管,所述中心管贯穿吸入引流通道且与筛管相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左侧连接有下接头。

优选的,所述上接头与喉管座为丝扣连接方式,所述负压腔壳与喷嘴固定器之间也为丝扣连接方式。

优选的,所述吸入引流通道与筛管之间不连通,且所述吸入引流通道与下接头之间形成流通道为桥式通道,且所述引流通道可设计为多组的形式,并可安装单向凡尔。

优选的,所述喷嘴为耐压耐高温材料所制。

优选的,所述筛管的外侧设有若干组筛孔,且所述筛孔至少等距设有三组且均匀分布在筛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配套油井生产管柱一并下入井内,通过将此装置连接在抽油泵下,可以作为油层保护洗井装置,且本实用新型利用伯努利原理在井底产生较大的负压区域,本设备设有正挤和反洗两个流体通道,因此,当本设备进行反洗通道时形成负压返排,其反洗通道是利用地面泵车通过外置的连接套管闸门,再通过将此装置外侧环空的液体通过筛管外侧的筛孔进入中心管,且筛管的孔径及筛孔的数量不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大小孔径和筛数量不同的筛管,便于提高其使用的实用性,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果,再通过喷嘴将利用负压抽吸上来的地层液体与高速喷射的液体混合后通过喉管进入到扩散管中,在通过上接头与外置的油管连接返至地面,且液体通过中心管进入喷嘴,其喷嘴为耐压耐温材料制成的,便于有效的提高耐高压耐高温,进而反洗通道是通过形成负压抽吸,将油层中的堵塞物或残酸负压抽吸出来,此为反循环过程,而当本设备进行正挤通道时,先关闭外置的套管闸门,由于正挤时液体因套管闸门关闭,进而液体流动不通过喷嘴,所以不会形成负压,只能通过吸入引流通道引入地层液体,然而通过将解堵化学药与水流混合在一起通过上接头进入扩散管,进而通过扩散管进入喉管中,由于吸入引流通道与下接头之间是通过过桥式联通,进而之间将解堵化学药与水流混合物与地下物质的液体接触,通过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便于将地下液体挤入地层,进行化学解堵。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简单,实用性强,且清洗成本低,效率高效,可以实现一趟管柱完成理化一体解堵施工,且通过设有正挤、反洗通道,正挤可以将解堵化学药剂挤入油层,进行化学解堵,反洗时形成负压抽吸,将油层中的堵塞物或残酸负压抽吸出来,且反洗时不会将洗井液进入油层,从而保护油气层,且不影响监测动液面,且该装置可以持续地保持稳定的负压区,持续负压抽吸能力优于其他的解堵方法,且有利于洗井时入井液不会进入地层,从而有效保护油层,延长油井的洗井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在油田现场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解堵措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负压返排总成1、高速水射流总成2、上接头3、喉管座4、扩散管5、喉管6、负压腔壳7、吸入引流通道8、喷嘴9、喷嘴固定器10、筛管11、中心管12、下接头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水力负压返排装置,包括负压返排总成1、高速水射流总成2,负压返排总成1包括有上接头3、喉管座4、扩散管5、喉管6、负压腔壳7、吸入引流通道8,喉管座4的右侧连接有上接头3,喉管座4的内腔中部镶嵌有扩散管5,喉管座4的内腔左部镶嵌有喉管6,喉管座4的左侧连接有负压腔壳7,负压腔壳7的内腔左侧连接有吸入引流通道8,高速水射流总成2包括有喷嘴9、喷嘴固定器10、筛管11、中心管12、下接头13,负压腔壳7的内腔连接有喷嘴固定器10,上接头3与喉管座4为丝扣连接方式,负压腔壳7与喷嘴固定器10之间也为丝扣连接方式,便于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拆卸,便于后期维修更换。

负压腔壳7的内腔左侧设有吸入引流通道8,喷嘴固定器10的内腔安装有喷嘴9,喷嘴9为耐压耐高温材料所制,便于有效的增加此喷嘴9的耐压耐热效果,便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喷嘴9的左侧连接有中心管12,吸入引流通道8的外侧套接有筛管11,吸入引流通道8与筛管11之间不连通,且吸入引流通道8与下接头13之间形成流通道为桥式通道,且引流通道8可设计为多组的形式,并可安装单向凡尔,便于提高对地层液体或固体颗粒的挤排效果。

中心管12贯穿吸入引流通道8且与筛管11相连通,引流通道8的左侧连接有下接头13,筛管11的外侧设有若干组筛孔,且筛孔至少等距设有三组且均匀分布在筛管11的外侧,便于对液体进行有效的过滤。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配套油井生产管柱一并下入井内,通过将此装置连接在抽油泵下,可以作为油层保护洗井装置,且本实用新型利用伯努利原理在井底产生巨大的负压区域,本设备设有正挤和反洗两个流体通道,因此,当本设备进行反洗通道时形成负压返排,其反洗通道是利用抽油泵车通过外置的连接套管闸门,再通过将此装置外侧环空的液体通过筛管11外侧的筛孔11进入中心管12,且筛管11的孔径及筛孔的数量不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大小孔径和筛数量不同的筛管11,便于提高其使用的实用性,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果,再通过喷嘴9将利用负压抽吸上来的地层液体与高速喷射的液体混合后通过喉管6进入到5扩散管中,在通过上接头3与外置的油管连接返至地面,且液体通过中心管12进入喷嘴9,其喷嘴9为耐压耐温材料制成的,便于有效的提高耐高压耐高温,进而反洗通道是通过形成负压抽吸,将油层中的堵塞物或残酸负压抽吸出来,此为反循环过程,而当本设备进行正挤通道时,先关闭外置的套管闸门,由于正挤时液体因套管闸门关闭,进而液体流动不通过喷嘴9,所以不会形成负压,只能通过吸入引流通道8引入地层液体,然而通过将解堵化学药与水流混合在一起通过上接头3进入扩散管5,进而通过扩散管5进入6喉管中,由于吸入引流通道8与下接头13之间是通过过桥式联通,进而之间将解堵化学药与水流混合物与地下物质的液体接触,通过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便于将地下液体挤入地层,进行化学解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