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91179发布日期:2021-03-30 21:1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地质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探开发技术领域中,对地层进行具体的勘探开发之前,往往需要确定目标地层的地质参数,以及对勘探开发工作进行模拟等,从而对目标地层进行评估以及更好地指定相应的开采方案等。

驱替技术是一种对地层中的油气资源进行开采的较为常见的技术,主要通过向地层中注入水或气体以置换出地层中的油气资源,实现油气资源的开采。在驱替的过程中,波及参数即用于描述驱替的程度,例如在向储层中注水驱替出油液时,波及参数可以用于描述注入的水所驱洗的油层面积或体积占油层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比,进而体现驱替效果以及驱替效率等。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地层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层中的不同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直接根据经验或简单的计算模型来获取目标地层的波及参数可能缺乏准确性,进而影响目标地层的勘探开发。如何确定非均质地层中的波及参数,对于构建开采方案,执行具体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有效计算非均质地层所对应的波及参数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如何准确对非均质地层的波及参数进行计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包括:制作非均质岩心模型;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至饱和;向注水至饱和后的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至油液饱和;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分别测量驱替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一t2谱数据和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二t2谱数据;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用于计算不同位置不同驱替时刻岩心模块的波及参数及微观驱替效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装置,包括:非均质岩心模型制作模块,用于制作非均质岩心模型;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注水模块,用于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至饱和;注油模块,用于向注水至饱和后的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至油液饱和;驱替模块,用于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t2谱数据测量模块,用于分别测量驱替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一t2谱数据和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二t2谱数据;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用于计算不同位置不同驱替时刻岩心模块的波及参数及微观驱替效率。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通过制备包含有多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的非均质岩心模型,对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储层进行模拟。接着,依次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和注油至饱和,从而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储层含油情况。在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后,分别获取驱替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t2谱数据和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t2谱数据,从而确定上述两个阶段中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内部构造,进行确定具体的驱替效果,从而实现对应于各个岩心模型的波及参数的计算。上述方法能够对实际应用中的非均质情况制备相应的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而对目标储层的驱替效果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勘探开采过程的进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饱和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饱和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获取岩芯样本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装置的模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1、驱替泵;2、储水中间容器;3、阀门;4、注水口;5、采油口;6、采油口;7、采油口;8、采油口;9、饱和出口;10、驱替泵;11、储油中间容器;12、阀门;13、六通阀;14、注油口;15、注油口;16、注油口;17、注油口;18、恒温箱;19、岩心样本提取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制作非均质岩心模型;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

非均质岩心模型可以是用于对实际应用中的储层进行模拟的模型。在进行实际的开采工作之前,通过制备模拟目标储层的模型,计算对应于该模型的波及参数,以模拟实际开采效果,并确定所述目标储层的产能。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非均质油藏分布较为广泛,储层中的不同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渗透率,进而影响预测结果,因此,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也可以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以对非均质条件进行模拟。

所述岩心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组成成分或不同的成分配比,从而使得不同的岩心模型之间具有不同的渗透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选取若干种不同规格的石英砂,例如6-8种,将这些石英砂以不同的配比制备得到多种模型制作材料,之后在相同的压力以及相同的用胶比下对这些模型制作材料进行压制,得到包含有不同的岩心模块的非均质岩心模型。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制备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模块之间的不同渗透率并不是突变的,而是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渐进行变化的。为了对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更好的模拟,所述岩心模块之间的渗透率也可以是以渐变的形式进行变化。

为了获得上述效果,可以利用带横竖隔板的模具制作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在制备之前,先根据模具的面积、高度等参数计算不同岩心模块的含砂量,再分别将不同配比的石英砂注入由隔板隔成的区间内。在执行具体的压制之前再将隔板取出进行压制。这样压制后,相邻模块的渗透率过渡性更好,从而较为符合实际应用中的地层情况。

利用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所述带隔板的模具可以为田字形,进而可以包含有四个不同级别的渗透率分布区域,在分别向这四个区域中注入不同配比的石英砂之后,将模具中的隔板取出,并对石英砂进行压制,从而能够得到包含有四个岩心模块的非均质岩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制备完毕后,还可以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合格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实际的实验。

具体的,可以是将压制好的模型取出烘干之后,在所述模型中钻取一定的岩心样本,气测其是否合适。若满足实验条件,可以基于之前的过程复制再压;若不满足实验条件,可以根据差异对其进行微调,直至满足实验条件为止。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于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评价,在此不再赘述。

s120: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至饱和。

在制备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后,可以先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至饱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的过程,可以是,先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钻出模拟注水井。然后将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与真空泵连接,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抽真空处理。相应的,所述抽真空处理还可以用于检查装置的密封性。

例如,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各个岩心模块是按照田字格的方式进行分布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中间钻出一口井作为模拟注水井使用,以使所述模拟注水井与各个岩心模块相接。所述注水井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底部和顶部的注水口,从而分别起到注水至饱和以及注水驱替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顶部和底部可以分别设置顶部空腔和底部空腔,所述顶部空腔和底部空腔分别覆盖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例如,如图2所示,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为立方体时,所述顶部空腔和底部空腔与非均质岩心模型接触的面可以是等大的矩形。所述顶部空腔可以设置有出口,所述底部空腔可以设置有进口。在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时,可以利用真空泵连接所述顶部空腔的出口并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抽真空处理。

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由于抽真空而与外界形成压差时,通过驱替泵从所述底部空腔的进口向底部空腔中注水,以使底部空腔内的水注入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由于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不同岩心模块具有不同的渗透率,若只通过固定的几个注水口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难以保证整个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不同区域都能够均匀地被饱和,因此,通过底部空腔向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整体地进行注水,使得最终能够获取较好的饱和效果。

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上部设置有注水口、采油口以及饱和出口等,当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上某一出口有连续水流出且没有伴随的气泡时,可以关闭该出口,继续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直至所有出口都有连续水流出且没有伴随的气泡为止,判断此时已经注水至饱和。

由于后续过程中还需要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优选的,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钻出注水井的同时,还可以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分别钻取对应于各个岩心模块的注油井。所述注油井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底部的注油口和设置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顶部的采油口,以分别起到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和从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采油的效果。

例如,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各个岩心模块是按照田字格的方式进行分布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四个角处分别钻出相应的注油井,以使所述注油井与各个岩心模块对应的同时也与注水井保持一定的距离。

下面结合附图2利用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可以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中间钻出注水井,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顶部中间即为所述注水井的注水口4。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四个角处分别钻出相应的注油井,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顶部四个角处即分别为采油口5、采油口6、采油口7和采油口8。在开始注水之前,首先通过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顶部空腔将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抽真空,再将装有15000mg/l的mn2+水的储水中间容器2中的水通过注水口4注入底部空腔中,并基于所述底部空腔注入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由于在进行抽真空处理后,非均质岩心模型具有一定的压差,因此可以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配置好的mn2+水。在自吸在吸水至饱和后,可以再通过驱替泵1继续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当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上的饱和出口9、任意采油口或任意注油口有连续且无气泡的水流流出时,可以将该出口关闭,继续注水,直至上述所有出口均有连续且无气泡的水流流出,则判断已经注水至饱和,可以关闭阀门3,停止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

s130:向注水至饱和后的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至油液饱和。

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至饱和后,可以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至饱和。若在步骤s120中已经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上钻出了注油井,则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注油井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若在步骤s120中只在模型上钻了注水井,则需要先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上钻出注油井,再进行相应的注油操作。

为了模拟实际采出的油的效果,可以将现场采样的原油加入白油中稀释至500mpa·s,作为注入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油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步骤s120中的叙述,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包括顶部空腔和底部空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真空泵连接所述顶部空腔的出口以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抽真空处理,再通过驱替泵从所述底部空腔的进口向所述底部空腔中注油,从而基于所述底部空腔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直至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饱和为止。

下面利用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如附图3所示,所述储油中间容器11中储存有地层稠油,利用驱替泵10,通过六通阀13分别将地层稠油从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底部的各个注油口经由底部空腔注入模型中,当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顶部的饱和出口9、注水口4和采油口中的任意一个出口有连续的稠油流出时,将该出口关闭,并继续将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入地层稠油,直至各个出口均有连续的稠油流出,从而完成油液饱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注油至饱和的过程设置在恒温箱内执行,并设定温度为60℃,从而模拟实际的高温环境。相应的,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稠油饱和后,可以关闭各个出口的阀门,静置一定的时间,例如可以是24小时,使得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通过静置老化而更接近真实油藏状态,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模拟效果。

在依次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和注油至饱和后,使得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接近实际应用中的含油储层,从而能够在后续过程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开采效果。

s140: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

在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入油液至饱和后,可以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具体的,可以是通过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顶部的注水口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通过所注入的水将模型中的油液驱替出。相应的,所注入的水也可以是15000mg/l的mn2+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拟注水井和模拟注油井在驱替之前可以出于封死状态。相应的,在进行驱替操作之前,打开所述模拟注油井和模拟注水井。

在驱替的过程中,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对应于各个岩心模块的采油口都可能会有液体流出,所流出的液体可以是油液,也可以是油水混合液。在采油口流出液体的过程中,可以定期收集各个采油口所流出的液体,并分析各个采油口的出液量数据和含水率数据。出液量数据可以是各个采油口的出液速率以及总的出液量等,含水率数据可以是当前时刻采油口所排出的液体中的水分所占的比例。

所述出液量数据和含水率数据可以与驱替完成条件进行比较,当所述出液量数据和含水率数据满足驱替完成条件时,驱替完成,停止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所述驱替完成条件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的出液量和含水率,当某一时刻的出液量数据和/或含水率数据满足所述固定的出液量和含水率时,可以认定所述出液量数据和/或含水率数据符合驱替完成条件。例如,可以设置当所排出的液体中含水率大于90%时驱替完成。上述表述只是对驱替过程的示意性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相应的驱替完成条件,并不限于上述示例。

相应的,在对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时,也可以将模型设置在恒温箱内,并设定温度为60℃,从而模拟实际的高温环境。

s150:分别测量驱替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一t2谱数据和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二t2谱数据;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用于计算不同位置不同驱替时刻岩心模块的波及参数及微观驱替效率。

在驱替完成后,可以测量对应于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一t2谱数据。所述第一t2谱数据可以是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而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岩心模块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驱替完成后的各个岩心模块中分别采集第一岩心样本,再对各个第一岩心样本进行t2谱测试以获取第一t2谱数据。具体的进行t2谱测试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各个岩心模块中所采集的第一岩心样本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测试的需求进行设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此不做限制。

结合图4对采集岩心样本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4所示,在各个岩心模块上,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分别设置相应的岩心样本提取处19,相应的,可以从各个岩心样本提取处19获取一个第一岩心样本,并做好相应的岩心样本标号。在获取到第一t2谱数据之后,可以综合对应于同一岩心模块的各个第一岩心样本的第一t2谱数据来确定最终的第一t2谱数据,从而减小实际实验过程中误差所造成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对于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也可以获取相应的第二t2谱数据。相应的,也可以在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中分别采集第二岩心样本。采集所述第二岩心样本的过程可以参照采集第一岩心样本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可以对应于步骤s130中的岩心模块,即在注油至饱和后的岩心模块中直接采集相应的第二岩心样本用于进行第二t2谱数据的测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采集岩心样本对于后续驱替过程的干扰,可以在驱替之后的各个岩心模块中分别采集第二岩心样本,再对第二岩心样本进行洗油处理和烘干处理,以去除所述第二岩心样本中的油液和水分。之后,可以将所述第二岩心样本放入岩心夹持器内,向所述第二岩心样本中注水至饱和,并向注水至饱和后的第二岩心样本中注油至油液饱和。具体的注水至饱和以及注油至饱和的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120和步骤s130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之后,再将饱和稠油的第二岩心样本分别放入核磁共振设备中进行t2谱测试,从而获取相应的第二t2谱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干扰驱替流程的情况下,实现对于油液饱和的岩心模块的t2谱数据的获取,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获取到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之后,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实现对于所述岩心模块的波及参数及微观驱替效率的计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波及参数可以包括对应于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宏观动用程度。动用程度可以指与注水井连接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通过各个采样点所获取的岩心样本所对应的t2谱数据,可以确定各点的动用程度,再根据各点的动用程度,可以综合得出对应于非均质岩心模型整体的宏观动用程度,例如,可以根据各点的动用程度,利用surfer软件画出宏观动用程度的示意图。通过所述宏观动用程度,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整个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动用程度,从而分析动用程度的规律,更好地确定驱替效率、储能等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计算所述微观驱替效率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可以获取相应的t2谱弛豫时间,所述t2谱弛豫时间可以用于反应不同岩心样本对应的孔隙大小等级,例如,可以将将0.1~1ms弛豫时间范围对应为微孔隙,1~10ms弛豫时间范围对应为中孔隙,大于10ms弛豫时间对应为大孔隙。相应的,由于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可以分别用于反映第一岩心样本和第二岩心样本中的剩余油量,因此,根据第一岩心样本的t2谱曲线积分和第二岩心样本的t2谱曲线积分可以计算对应的驱替效率。结合不同岩心样本的孔隙大小等级和驱替效率可以确定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微观驱替效率。所述微观驱替效率可以用于反映不同的点以及不同的孔隙等级所对应的驱替效率,从而更好地对实际应用中的驱替情况进行模拟。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波及参数的计算,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非均质模型波及参数计算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所述方法通过制备包含有多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的非均质岩心模型,对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储层进行模拟。接着,依次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和注油至饱和,从而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储层含油情况。在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后,分别获取驱替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t2谱数据和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t2谱数据,从而确定上述两个阶段中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内部构造,进行确定具体的驱替效果,从而实现对应于各个岩心模型的波及参数的计算。上述方法能够对实际应用中的非均质情况制备相应的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而对目标储层的驱替效果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勘探开采过程的进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基于上述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方法,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装置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非均质模型参数计算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非均质岩心模型制作模块510,用于制作非均质岩心模型;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块。

注水模块520,用于向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水至饱和。

注油模块530,用于向注水至饱和后的非均质岩心模型中注油至油液饱和。

驱替模块540,用于对所述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油液进行驱替。

t2谱数据测量模块550,用于分别测量驱替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一t2谱数据和注油至饱和后的各个岩心模块的第二t2谱数据;所述第一t2谱数据和第二t2谱数据用于计算不同位置不同驱替时刻岩心模块的波及参数及微观驱替效率。

虽然上文描述的过程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当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