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0323发布日期:2022-10-21 18: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工作面布置方式确定在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和下方沿走向分别布置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构成回采工作面和上下巷道之间的通风、运输和行人的通道;回采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矿层倾角为小于15
°
时,工作面沿真倾斜方向布置;矿层倾角15~50
°
时,工作面伪俯斜布置,伪斜角视凿岩、出矿设备爬坡能力确定,一般为5
°
~25
°
;步骤二、采准、切割巷道布置将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盘区,每个盘区自上而下划分为多个回采分层,每个回采分层内均设置有沿矿体走向的回采巷道,首先由盘区外斜坡道(8)经无轨设备联络道(9)进入盘区底部,沿无轨设备联络道(9)开拓用于连通各回采巷道的盘区内斜坡道(5);盘区内斜坡道(5)沿矿脉下盘布置;盘区内斜坡道(5)不得超过15
°
,盘区内斜坡道(5)在盘区内采用折返布置,并于转折点附近的隔离矿柱处布置盘区溜矿井(3),盘区溜矿井(3)底部与脉外中段运输巷(1)或中段穿脉运输巷连通(2)。步骤三、回采回采顺序为沿矿层走向方向,盘区内采用自上而下逐分层回采方式,每个回采分层内矿房和矿柱间连续隔布置,通过隔一采一的方式进行回采,矿房回采结束后即进行充填,待矿柱两侧的矿房充填、养护后进行回采矿柱;每个回采分层包括上侧部分、下侧部分及中部的回采巷道,第一个分层主要回采下侧部分,上侧部分留设中段矿柱不回采;其余每个回采分层首先在上回采分层的回采巷道回采该回采分层的上层部分,在利用下回采分层的回采巷道内回采上回采分层的下层部分;步骤四、充填回采结束后,即进行充填准备工作,在已回采的分层回采巷道相交处设置充填泄水隔墙(14),并沿底部敷设波纹滤水管(13)至充填泄水隔墙(14)并穿过充填泄水隔墙(14),以排出采场内充填体的渗水;充填体养护时间为3个月~4个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盘区尺寸:沿矿体走向按120~200m划分为一个盘区,盘区斜长为100m,盘区高度为30~40m,每个盘区之间设有8.0m宽盘区隔离矿柱(10),上下盘区之间留设有4.0m中段矿柱(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个盘区从上而下设四个回采分层,根据矿岩的稳固性和允许暴露的空间,确定回采分层的高度为7.5~10m,每隔7.5~10m沿矿体走向直接掘进分层回采巷道(4),分层回采巷道(4)沿矿脉下盘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无轨设备联络道(9)、盘区内斜坡道(5)、分层回采巷道(4)断面尺寸均为2.5~4m
×
2.5~4.0m;不稳固地段,需采用预应力树脂锚杆+条网支护,锚杆间距1.2~1.5m,排距0.7~1.0m,盘区溜矿井(3)的净直径为3.0m,盘区溜矿井(3)底部与脉外中段运输巷(1)或穿脉运输巷(2)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为便于凿岩台车(11)和铲运机(12)进出,矿房、矿柱与分层回采巷道(4)的夹
角均为35
°
,分层回采巷道(4)两侧的矿房回采完毕后留设与矿房宽度一致的矿柱,采一留一,如此循环往复,使每一回采分层内的矿房与矿柱呈“鱼刺”状排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倾斜至倾斜矿体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涉及采矿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包括步骤一、工作面布置方式确定;步骤二、采准、切割巷道布置;步骤三、回采;步骤四、充填;本发明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产能大、效率高、采切工程量较少,且开采完后不会对上覆岩层或地表造成坍塌的缓倾斜至倾斜矿体中厚矿体开采方法。高效开采的同时,可充分利用尾矿砂,不会对上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矿房、矿柱回采均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具有工人劳动强度小、安全性好、产能大、效率高的优点。率高的优点。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新 黄晓毅 段建杰 娄一博 郭霆 杨超群 卢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8
技术公布日:2022/10/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