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取筒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005发布日期:2022-09-28 00:0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捞取筒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筒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捞取筒钻。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建设工程领域越来越广泛运用大型机械进行施工。其中桩基施工大多采用旋挖钻机成孔,而成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钻具就是筒钻,目前在实际操作作业中往往需要钻取不同大小与深度的孔,且根据钻孔的地层是否有岩石层,需要更换针对不同地层进行更换不同强度与不同作用的筒钻本体,且在钻孔完成过后便会使用到用于捞沙的筒钻对孔内部的沙子进行捞取,且在使用完成过后也需要将钻头卸下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因此筒钻在进行使用期间更换频率较高,更换时较为繁琐,拆卸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无法快速对其进行安装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捞取筒钻。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捞取筒钻,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捞取筒钻,包括钻杆,所述钻杆的底部安装有筒钻本体,所述筒钻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钻杆与卡接槽配合,所述筒钻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卡接槽底部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铰接安装有l形卡杆,所述l形卡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钻杆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配合,所述卡接槽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钻杆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
5.优选的,所述钻杆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两个套块,两个所述套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连接板,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槽的下方开设有两个弧形槽,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弧形槽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弧形槽与通槽贯穿,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两个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横槽,两个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三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通槽和横槽配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穿过通槽与横槽延伸至卡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卡槽配合,所述卡块与限位块配合。
6.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槽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转槽,所述第一转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槽的上方开设有方槽,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传动槽与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传动锥齿轮,一个所述传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槽,所述第二转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延伸至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与另一个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钻杆的内部且位于第二转槽的一侧开设有转孔,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转孔的内部安装有内六角螺帽。
7.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铰接l形卡杆的轴杆。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分别与通槽和横槽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弧形连接板与弧形槽活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套块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配合的孔,所述套块与传动槽活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捞取筒钻,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捞取筒钻,通过钻杆、卡接槽、安装槽、l形卡杆、卡块、卡槽、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在我们进行钻头安装时将钻杆直接插入卡接槽的内部,通过下压使得钻杆的底部与l形卡杆接触,使得l形卡杆顶部的卡块卡入卡槽内部并且与限位块接触,即可完成安装,形成自锁状态,此安装方式方便快捷,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
13.2、该捞取筒钻,通过传动槽、双向螺纹杆、套块、弧形连接板、弧形槽、通槽、横槽、连接杆与限位块配合,可以当我们需要拆卸筒钻本体时将限位块缩回至通槽与横槽的内部,从而卡块失去受力点,随后拉动钻杆即可将卡接槽拆卸下,此拆卸方式更为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放大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六角螺帽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21.图中:1、钻杆;2、筒钻本体;3、卡接槽;4、安装槽;5、l形卡杆;6、卡块;7、卡槽;8、定位块;9、定位槽;10、传动槽;11、双向螺纹杆;12、套块;13、弧形连接板;14、弧形槽;15、通槽;16、连接杆;17、限位块;18、从动锥齿轮;19、第一转槽;20、传动杆;21、传动锥齿轮;22、方槽;23、横槽;24、第二转槽;25、转杆;26、驱动锥齿轮;27、转孔;28、内六角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捞取筒钻,包括钻杆1,钻杆1的底部安装有筒钻本体2,筒钻本体2的顶部开设有卡接槽3,钻杆1与卡接槽3配合,筒钻本体2的内部且位于卡接槽3底部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4,安装槽4上方的形状为倒直角三角形状,其下方与l形卡杆5配合,安装槽4的内部铰接安装有l形卡杆5,安装槽4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铰接l形卡杆5的轴杆,l形卡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块6,卡块6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拆卸时的导角,当拆卸时与限位块17以及卡槽7配合,钻杆1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槽7,卡块6与卡槽7配合,卡接槽3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8,钻杆1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9,定位块8与定位槽9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安装定位,且当筒钻本体2转
动时,通过定位块8与定位槽9增加钻杆1与筒钻本体2连接的固定性,同时也增强了钻杆1与筒钻本体2连接后的扭力,定位块8与定位槽9配合,通过钻杆1、卡接槽3、安装槽4、l形卡杆5、卡块6、卡槽7、定位块8与定位槽9的配合,在我们进行钻头安装时将钻杆1直接插入卡接槽3的内部,通过下压使得钻杆1的底部与l形卡杆5接触,使得l形卡杆5顶部的卡块6卡入卡槽7内部并且与限位块17接触,即可完成安装,此安装方式方便快捷,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
24.钻杆1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10,传动槽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1,双向螺纹杆1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两个套块12,套块12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11配合的孔,套块12与传动槽10活动连接,两个套块1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连接板13,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槽10的下方开设有两个弧形槽14,弧形连接板13与弧形槽14活动连接,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弧形槽14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5,弧形槽14与通槽15贯穿,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两个通槽15的两侧均开设有横槽23,横槽23与通槽15形状不相同,但是作用一样,其主要作用是当我们进行拆卸时使连接杆16与限位块17横向移动至其内部,便于拆装,连接杆16分别与通槽15和横槽23活动连接,两个弧形连接板1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三个连接杆16,连接杆16与通槽15和横槽23配合,连接杆16的一端分别穿过通槽15与横槽23延伸至卡槽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与卡槽7配合,卡块6与限位块17配合,限位块17的一侧开设有拆卸时与卡块6配合的斜坡,通过传动槽10、双向螺纹杆11、套块12、弧形连接板13、弧形槽14、通槽15、横槽23、连接杆16与限位块17配合,可以当我们需要拆卸筒钻本体2时将限位块17缩回至通槽15与横槽23的内部,从而卡块6失去受力点,随后拉动钻杆1即可将卡接槽3拆卸下,此拆卸方式更为简单便捷。
25.双向螺纹杆1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18,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槽10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转槽19,第一转槽19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传动杆20,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槽19的上方开设有方槽22,传动杆2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传动槽10与方槽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传动锥齿轮21,一个传动锥齿轮21与从动锥齿轮18啮合,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方槽2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槽24,第二转槽2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杆25,转杆25的一端延伸至方槽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26,驱动锥齿轮26与另一个传动锥齿轮21啮合,钻杆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转槽24的一侧开设有转孔27,转杆25的另一端延伸至转孔27的内部安装有内六角螺帽28,内六角螺帽28为现有的装置,其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到工具插入六角孔内才可进行转动,通过安装内六角螺帽28进行安装拆卸的主要作用是不影响钻杆1转动与使用,且在使用时不会因为误碰导致筒钻本体2松动脱落的情况出现,从动锥齿轮18、第一转槽19、传动杆20、传动锥齿轮21、方槽22、第二转槽24、转杆25、驱动锥齿轮26、转孔27与内六角螺帽28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进行传动带动双向螺纹杆11转动从而使得套块12带动弧形连接板13、连接杆16以及限位块17移动,从而用于拆卸。
26.综上,该捞取筒钻,使用时,安装时我们先将卡块6扳至安装槽4的内侧,使得l形卡杆5的底部凸起,随后将钻杆1卡入卡接槽3的内部,卡入时通过定位槽9与定位块8配合定位卡接方向,随后下压通过钻杆1的底部将l形卡杆5的凸起压下,使得l形卡杆5通过轴杆转动即可将卡块6卡入卡槽7的内部与限位块17接触,即可完成安装卡接,并且自锁;后续需要更换与拆装时,我们仅需通过使用六角扳手插入内六角螺帽28内部转动,通过驱动锥齿轮26与传动锥齿轮21啮合带动传动杆20转动,再通过传动杆20底部的传动锥齿轮21与从动锥齿轮18啮合传动,即可带动双向螺纹杆11转动,从而双向螺纹杆11带动两个套块12向中部移
动,即可带动弧形连接板13、连接杆16与限位块17移动,移动过后卡块6与限位块17不再接触,随后将钻杆1从卡接槽3内部抽出,即可完成拆卸。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