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2103发布日期:2022-12-14 05: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用于封堵降水井(6),包括主套管(1)和封井盖(3),所述主套管(1)的一端插入所述降水井(6),且所述主套管(1)插入所述降水井(6)的一端紧贴所述降水井(6)的内壁,所述主套管(1)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一止水环(11)和第二止水环(12),所述第一止水环(11)的底壁与所述降水井(6)的端部抵接,所述主套管(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封井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封井盖(3)靠近所述主套管(1)的一侧的端面上固定有若干减震机构(4),若干所述减震机构(4)远离所述封井盖(3)的一端均设有竖杆(9),且所述竖杆(9)垂直于所述封井盖(3),所述竖杆(9)远离所述封井盖(3)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推动部(51)和抵接部(53);所述推动部(51)固定在所述竖杆(9)远离所述封井盖(3)的一端,所述第一止水环(11)与所述第二止水环(12)之间固定有若干固定座(52),若干所述固定座(52)均开设有空腔(521),所述空腔(521)内设有抵接部(53),所述推动部(51)与所述抵接部(53)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51)包括压片(511),所述压片(511)固定在所述竖杆(9)远离所述封井盖(3)的一端,且所述压片(511)向所述空腔(521)的底壁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53)包括滑杆(533)和若干顶杆(532),所述滑杆(533)置于所述空腔(521)内,若干所述顶杆(532)固定在所述滑杆(533)上且若干所述顶杆(532)垂直于所述滑杆(533),所述顶杆(532)远离所述滑杆(533)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空腔(521)的底壁上,所述滑杆(533)两端均设有若干滑轮(531),若干所述滑轮(531)与所述空腔(521)的侧壁抵贴;所述滑杆(533)开设有供所述压片插入的滑孔,所述压片(511)远离所述竖杆(9)的一端插入所述滑孔内,所述压片(511)靠近所述空腔(521)的下侧壁的一侧为坡面,所述坡面与所述滑孔的内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缓冲座(41)和底座(43),所述底座(43)固定在所述封井盖(3)靠近所述主套管(1)的一侧的端面上,所述缓冲座(41)套设在所述底座(43)上且所述缓冲座(41)与所述底座(43)之间设有外弹簧(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41)包括第一伸缩座(411)和第二伸缩座(412),所述第一伸缩座(411)套设在所述底座(43)上,所述第二伸缩座(412)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座(411)上且所述第一伸缩座(411)与所述第二伸缩座(412)之间设有内弹簧(4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1)内沿所述主套管(1)的长度方向设有抽水管(2),所述抽水管(2)与所述封井盖(3)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2)沿长度方向套设有第一封井板(13)和第二封井板(14),所述第一封井板(13)和所述第二封井板(14)的侧壁均与所述主套管(1)的内壁固定,且所述第二封井板(14)置于所述第一封井板(13)上方,所述第一封井板(13)和所述第二封井板(14)与所述主套管(1)连接处均设有橡胶环(1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2)底端设有滤网(21),所述抽水管(2)上设有控水阀门(22),所述控水阀门(22)位于所述第一封
井板(13)和第二封井板(14)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井板(13)靠近所述封井盖(3)一侧设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16)通阻的放气阀(16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降水井的封井套管,涉及降水井的技术领域。包括主套管和封井盖,主套管插入降水井的一端紧贴降水井的内壁,主套管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一止水环和第二止水环,第一止水环的底壁与降水井的端部抵接,主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封井盖;封井盖靠近主套管的一侧的端面上固定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有竖杆,竖杆远离封井盖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推动部和抵接部;推动部固定在竖杆远离所述封井盖的一端,所述第一止水环与所述第二止水环之间固定有若干固定座,若干固定座均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抵接部,推动部与抵接部抵接。本申请具有增强封井套管的稳定性的效果,从而减少封井套管向下沉降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封井套管向下沉降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封井套管向下沉降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松 孙海燕 梁新成 刘猛 刘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