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8647发布日期:2023-01-17 21:4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轨道交通和铁路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大断面隧道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明挖隧道,由于其隧道衬砌要求一次成型,且内表面成型质量、外观质量等要求均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隧道成型后的尺寸精度、不同半径处结构的光滑连接等要求均较高。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开挖的隧道进行支撑,防止隧道的坍塌,在隧道支撑完成后,隧道支撑与隧道土层之间形成空腔,然后浇灌混凝土。
3.现有多数隧道支撑机构的支撑弧面为整体结构,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施工人员移动支撑机构,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隧道内。为了方便移动支撑机构,多数移动机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在支撑结构工作时,支撑力的反作用力全部传递到万向轮,可能会导致万向轮形变,缩短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包括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
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活动柱、横板、第一电动伸缩杆、底座、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板、弹簧和受力板,两个所述活动柱顶部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一侧均布、固定安装有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底座顶部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其一所述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板,另一所述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柱底部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受力板,两个所述受力板顶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圆弧凹槽和圆弧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一侧固定安装有圆弧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开设有圆弧凹槽212。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限位孔和限位柱,两个所述活动柱中部均贯穿开设有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中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有限位柱。
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和底板,所述底板底部一侧均布、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
10.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弹簧相同一端均固定安装在底板底部一侧。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活动柱贯穿、活动且对称的安装于底板中部。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底座底部一端均固定安装于底板顶部一侧。
13.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凹槽与圆弧板相卡接配合。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采用了底板机构,第一电动伸缩杆一端伸长,接触、抵压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同时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反作用力经第一电动伸缩杆传递至横板,横板向下挤压活动柱,活动柱向下挤压底板,底板向地面移动且拉伸弹簧,第一电动伸缩杆持续伸长,使得底板与地面接触,第一电动伸缩杆停止工作,此时反作用力多数由地面支撑,减轻万向轮的压力,保护万向轮,提高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采用了旋转折叠机构,支撑板一分为二,且可以旋转至装置中部,减少了支撑板的占用空间,便于在隧道中移动。同时,支撑板旋转至装置中下部,降低了装置重心,增强了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的正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的背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
21.图4为图2的b处放大图。
22.图中:
23.1、移动机构;11、万向轮;12、底板;
24.2、支撑机构;21、活动柱;22、横板;23、第一电动伸缩杆;24、底座;25、电机;26、第一转动杆;27、第一转动板;28、第二转动杆;29、第二电动伸缩杆;210、第三转动杆;211、第二转动板;212、圆弧凹槽;213、圆弧板;214、限位孔;215、限位柱;216、弹簧;217、受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7.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支撑结构,包括移动机构1和支撑机构2,移动机构1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2;
28.如图 1和图3所示,支撑机构2包括活动柱21、横板22、第一电动伸缩杆23、底座24、电机25、第一转动杆26、第一转动板27、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三转动杆210、第二转动板211、弹簧216和受力板217,两个活动柱21顶部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横板22,横板22顶部一侧均布、固定安装有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23,横板22用于联动第一电动伸缩杆23和活动柱21,两个底座24顶部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25,其一电机25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26,第一转动杆26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板27,另一电机25输出轴一端
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28,第二转动杆28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二电动伸缩杆29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转动杆210,第二电动伸缩杆29伸缩用于使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和第三转动杆210的总长等于第一转动杆26,第三转动杆210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板211,两个活动柱21底部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受力板217,两个受力板217顶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216,用于受力板217的复位。
29.如图 1和图2所示,具体的,支撑机构2还包括圆弧凹槽212和圆弧板213,第一转动板27一侧固定安装有圆弧板213,第二转动板211一侧开设有圆弧凹槽212,圆弧凹槽212和圆弧板213卡接配合用于使两者整体性更强。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先启动左侧的电机25,左侧的电机25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26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板27和圆弧板213逆时针转动至横板22的斜上侧,左侧的电机25暂停工作;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二电动伸缩杆29一端伸长,带动第三转动杆210和第二转动板211向下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和第三转动杆210的总长等于第一转动杆26的长度,第二电动伸缩杆29一端停止伸长;启动右侧的电机25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三转动杆210、第二转动板211和圆弧凹槽212顺时针转动,当圆弧板213完全进入圆弧凹槽212时,右侧的电机25停止工作;启动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23,第一电动伸缩杆23一端伸长,接触、抵压第一转动板27和第二转动板211,同时第一转动板27和第二转动板211的反作用力经第一电动伸缩杆23传递至横板22,横板22向下挤压活动柱21;拆除时,启动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23,第一电动伸缩杆23一端缩短复位,活动柱21、横板22和底板12在弹簧216的张力作用下复位,施工人员将两个限位柱215重新插入限位孔214中;先启动左侧的电机25,左侧的电机25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26顺时针转动复位,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板27和圆弧板213顺时针转动复位,左侧的电机25暂停工作;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二电动伸缩杆29一端缩短,带动第三转动杆210和第二转动板211复位;启动右侧的电机25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三转动杆210、第二转动板211和圆弧凹槽212逆时针转动复位,右侧的电机25停止工作。
31.如图 3和图4所示,具体的,支撑机构2还包括限位孔214和限位柱215,两个活动柱21中部均贯穿开设有限位孔214,两个限位孔214中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有限位柱215,限位柱215用于防止活动柱21在本装置移动过程中产生上下晃动。
32.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施工人员将本装置移动至所需支撑地点的正下方,拔掉两个限位柱215;拆除时,待活动柱21在弹簧216的张力作用下复位后,施工人员将两个限位柱215重新插入限位孔214中。
33.如图 1所示,具体的,移动机构1包括万向轮11和底板12,底板12底部一侧均布、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1。
34.本实施例中,活动柱21向下挤压底板12,底板12向地面移动且拉伸弹簧216,第一电动伸缩杆23持续伸长,使得底板12与地面接触,第一电动伸缩杆23停止工作,此时反作用力多数由地面支撑,减轻万向轮11的压力。
35.具体的,四个弹簧216相同一端均固定安装在底板12底部一侧。
36.具体的,两个活动柱21贯穿、活动且对称的安装于底板12中部。
37.具体的,两个底座24底部一端均固定安装于底板12顶部一侧。
38.具体的,圆弧凹槽212与圆弧板213相卡接配合。
39.具体工作方式:
40.施工人员将本装置移动至所需支撑地点的正下方,拔掉两个限位柱215。
41.如图1所示,先启动左侧的电机25,左侧的电机25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26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板27和圆弧板213逆时针转动至横板22的斜上侧,左侧的电机25暂停工作;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二电动伸缩杆29一端伸长,带动第三转动杆210和第二转动板211向下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和第三转动杆210的总长等于第一转动杆26的长度,第二电动伸缩杆29一端停止伸长;启动右侧的电机25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三转动杆210、第二转动板211和圆弧凹槽212顺时针转动,当圆弧板213完全进入圆弧凹槽212时,右侧的电机25停止工作;
42.启动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23,第一电动伸缩杆23一端伸长,接触、抵压第一转动板27和第二转动板211,同时第一转动板27和第二转动板211的反作用力经第一电动伸缩杆23传递至横板22,横板22向下挤压活动柱21,活动柱21向下挤压底板12,底板12向地面移动且拉伸弹簧216,第一电动伸缩杆23持续伸长,使得底板12与地面接触,第一电动伸缩杆23停止工作,此时反作用力多数由地面支撑,减轻万向轮11的压力。
43.拆除时,启动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23,第一电动伸缩杆23一端缩短复位,活动柱21、横板22和底板12在弹簧216的张力作用下复位,施工人员将两个限位柱215重新插入限位孔214中;
44.先启动左侧的电机25,左侧的电机25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26顺时针转动复位,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板27和圆弧板213顺时针转动复位,左侧的电机25暂停工作;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二电动伸缩杆29一端缩短,带动第三转动杆210和第二转动板211复位;启动右侧的电机25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28、第二电动伸缩杆29、第三转动杆210、第二转动板211和圆弧凹槽212逆时针转动复位,右侧的电机25停止工作。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