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8183发布日期:2023-01-25 12:1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隔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煤矿井下,爆炸一般分两大类,即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无论是瓦斯爆炸还是煤尘爆炸,其危害总体上分为4类:第一是高温,瓦斯爆炸产生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煤尘爆炸瞬时温度可达2300~2500℃,可引起矿井火灾、烧毁设备、烧伤人员;第二是高压,经实验和理论计算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可达735kpa,可损坏设备、推倒机架、造成冒顶和人员伤亡;第三是有毒有害气体,瓦斯爆炸后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可达20000ppm,煤尘爆炸后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一般为30000ppm,可迅速导致人员窒息或死亡;第四是冲击波,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可达2340m/s,使设备、支架和人员遭受损害,矿用隔爆阻燃装置一般是利用爆炸产生的的空气冲击波速度远大于火焰速度的原理,在空气冲击波到来时触发阻燃隔爆装置,从而提前释放灭火粉,将火焰阻挡防止矿下发生其他二次灾害现有技术的,现有技术中的隔爆装置,触发机构一般设置在储粉仓内部或者储气仓内部,触发部件机构复杂,导致安装不便,而且后期的检修麻烦,同时触发部件位于储粉仓内部或者储气仓内,也会占用储粉仓内部或者储气仓内的部分空间,隔爆装置储粉仓的体积决定灭火材料的多少,也就影响了隔爆装置的隔爆效果,因此在巷道空间条件有限的环境下,触发部件位于储粉仓内部或者储气仓内,会对降低整体隔爆装置的隔爆效果。
3.在中国专利cn216130957u中公开的一种矿用自动隔爆装置,该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过触发机构外置,触发机构设置在喷发储粉仓和高压储气仓的外侧,不占用喷发储粉仓的空间,提高了喷发储粉仓的空间利用率,可容纳更大体积的灭火材料。同时触发机构设置在外侧,便于后期维护,提高维修效率,便于对隔爆装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但是,该矿用自动隔爆装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4.现有的井下隔爆装置,其安装和拆卸均不够方便,并且不能够对角度进行调整,因而可能导致干粉喷发不够均匀,且在干粉喷发时有不能够快速充满巷道的隐患,因此亟需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用来解决现有的井下隔爆装置,其安装和拆卸均不够方便,并且不能够对角度进行调整,因而可能导致干粉喷发不够均匀,且在干粉喷发时有不能够快速充满巷道的隐患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高压储气仓,所述高压储气仓远离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远
离高压储气仓的一端设置有冲击波接收板,所述传递杆的顶部设置有吊挂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巷道安装板,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巷道安装板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巷道安装板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高压储气仓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套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连接轴。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装置主体可与巷道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以便于装置主体调整角度。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二连接杆转动角度,从而便于调整装置主体的角度。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设计为螺纹杆,且所述套杆与旋钮均与第二连接杆相适配。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套杆的内部,且所述旋钮螺纹连接于套杆的外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连接杆能够螺纹连接于套杆的内部,使得第二连接杆能够通过调整伸出套杆的长度,而调整巷道安装板与高压储气仓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整装置主体的角度的目的。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钮通过安装轴转动连接于套杆的顶部,且所述安装轴与第二连接杆完全不接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拧动旋钮来调整第二连接杆伸出套杆的长度。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通过第三连接轴与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装置主体的角度进行调整。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0.该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套杆以及三个连接件与三个连接轴的配合使用,并且通过旋钮以及安装轴的配合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在将巷道安装板安装于巷道顶部后,可通过拧动旋钮来调整第二连接杆伸出套杆的长度,从而使得高压储气仓与巷道安装板之间等间距得以调整,进而达到调整装置主体的仰角的目的,使得该装置可根据现场需要调整装置主体的仰角,从而使得装置主体内的干粉能够喷发的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喷发后的干粉能够快速的充满巷道,以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小了安全隐患,并且该装置调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装置主体;2、高压储气仓;3、传递杆;4、冲击波接收板;5、吊挂装置;6、巷道安装板;7、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件;9、第一连接轴;10、第二连接件;11、第二连接杆;12、第二连接轴;13、套杆;14、安装轴;15、旋钮;16、第三连接件;17、第三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一
26.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煤矿井下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隔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高压储气仓2,高压储气仓2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传递杆3,传递杆3远离高压储气仓2的一端设置有冲击波接收板4,传递杆3的顶部设置有吊挂装置5,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巷道安装板6,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巷道安装板6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8与第一连接杆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轴9,巷道安装板6远离第一连接件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件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轴12,第二连接杆11的底部设置有套杆13,套杆1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轴14,安装轴14的顶部设置有旋钮15,高压储气仓2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件16,第三连接件16与套杆1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连接轴1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11、套杆13以及三个连接件与三个连接轴的配合使用,并且通过旋钮15以及安装轴14的配合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在将巷道安装板6安装于巷道顶部后,可通过拧动旋钮15来调整第二连接杆11伸出套杆13的长度,从而使得高压储气仓2与巷道安装板6之间等间距得以调整,进而达到调整装置主体1的仰角的目的,使得该装置可根据现场需要调整装置主体1的仰角,从而使得装置主体1内的干粉能够喷发的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喷发后的干粉能够快速的充满巷道,以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小了安全隐患,并且该装置调整方便快捷。
27.第一连接杆7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顶部,且第一连接杆7通过第一连接轴9与第一连接件8转动连接。
28.第二连接杆11通过第二连接轴12与第二连接件1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7与第一连接件8的安装方式、第二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件10的安装方式、第三连接杆与第三连接件16的安装方式均相同。
29.第二连接杆11设计为螺纹杆,且套杆13与旋钮15均与第二连接杆11相适配。
30.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套杆13的内部,且旋钮15螺纹连接于套杆13的外表面。
31.旋钮15通过安装轴14转动连接于套杆13的顶部,且安装轴14与第二连接杆11完全不接触。
32.套杆13通过第三连接轴17与第三连接件16转动连接。
3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该装置安装到井下巷道的顶部,即将巷道安装板6固定在井下巷道的顶部,然后即可通过拧动旋钮15,调整装置主体1的仰角,即可调整干粉喷发的角度,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11、套杆13以及三个连接件与三个连接轴的配合使用,并且通过旋钮15以及安装轴14的配合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在
将巷道安装板6安装于巷道顶部后,可通过拧动旋钮15来调整第二连接杆11伸出套杆13的长度,从而使得高压储气仓2与巷道安装板6之间等间距得以调整,进而达到调整装置主体1的仰角的目的,使得该装置可根据现场需要调整装置主体1的仰角,从而使得装置主体1内的干粉能够喷发的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喷发后的干粉能够快速的充满巷道,以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小了安全隐患,并且该装置调整方便快捷,因此该装置具有一定实用性。
3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