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胀壳式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3660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胀壳式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矿井支护方面的一种新型锚杆。
现有的水泥药卷式、药包式、树脂锚杆式、管缝式等锚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初锚力低,操作保管不方便等。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新型胀壳式锚杆,克服上述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由内锥体1、上壳体2、下壳体3、外锥体4、杆体5、大垫板6、小垫板7和螺帽8等组成。内锥体1是固定在杆体5上端的园形铸铁锥体,锥体大头直径38厘米、小头为23厘米,上壳体2和下壳体3是两个相同的园柱塑料体,内有通孔,通孔长的一关是园锥孔,一半是园柱孔,园锥孔的锥度和内锥体1的锥度机同。两个壳体的园柱孔相对地套在杆体5上,孔径的大小以能保证两个壳体在杆体5上滑动自如为准,最好在20厘米,壳体长度在150至180厘米之间,最好在160厘米,外径在38厘米,壳体上有两对以轴线对称的开缝,在园柱孔一端开缝长在80至100厘米,最好为100厘米,在园锥孔一端开缝长要大于整个壳体的一半,最好为120厘米,开缝宽都在2毫米左右,以使壳体受到外力后能胀开并保证胀到最大程度不破碎。外维体4是套在杆体5上能上下滑动的园形铸铁锥体,其锥度、大头直径及小头直径和内锥体1的相同。杆体5是普通钢筋,长度和直径根据需要确定,杆体5下端有螺纹套有螺帽8,大垫板6可用木板或铁板,小垫板7用普通铁板即可,大小垫板尺寸根据需要确定。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式端头锚固锚杆,在使用中外力使外锥体4产生位移,外锥体4和下壳体3的斜面作用使下壳体3胀紧到钻孔壁产生摩擦阻力,同理,在拧紧螺帽围岩位移时杆体5带动内锥体1产生位移,使上壳体2产生一个更大的摩擦阻力,这两个摩擦阻力共同作用产生锚固力。
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后能立即产生锚固力,并有增阻位移和让压支护作用。锚固力大,操作保管方便,成本低。


图1是矿用胀壳式锚杆结构图图2是壳体的示意图
权利要求一种带有杆体、垫板的矿用胀壳式锚杆,其特征在于杆体5上端固定一个园锥形内锥体1,杆体上套有两个相同的园柱塑料体上壳体2和下壳体3,壳体内有由园柱形和园锥形组成的通孔,通孔直径稍大于杆体5直径,壳体均有两对以轴线对称的开缝,一对开缝在园柱孔一端,一对开缝在园锥孔一端,外锥体4是套在杆体5上的园锥体,内孔稍大于杆体5直径,其锥度、大头直径和小头直径与内锥体1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矿井支护方面的一种新型锚杆,它由固定在杆体上端的内锥体,套在杆体上的上下壳体,外锥体以及杆体和垫板等组成。在使用中外力使外锥体在杆体上滑动,上下壳体位移胀开,产生摩擦阻力,二个摩擦力阻力共同作用产生锚固力。本实用新型使用后能立即产生锚固力并有增阻位移和让压支护作用。适于矿井各类岩巷使用。
文档编号E21D21/00GK2118817SQ9122969
公开日1992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29日
发明者于凯, 高蓬春, 邱万里, 谭金明, 蔡印良 申请人:阜新矿务局五龙矿集体企业公司铸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