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783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支护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隧道工程出洞口处所使用的超前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隧道工程施工至出洞段时,由于洞口段围岩一般具有埋深浅和围岩软弱的特征,对洞口段拱部岩体要进行超前支护,才能保证安全顺利地开挖掘进。由于洞口段围岩应力大,洞口段的超前支护是采用长度大于30米的大口径管棚进行施作的,该施作工艺是通过大型机械在隧道的拱部岩体进行钻孔,然后打入无缝钢管注浆来完成的。在进洞口施工时,由于进洞必须在洞口外平整场地,洞口外平整后的场地能很好地满足大型机械设备进行钻孔定位的要求,并能保证支护管棚的仰角控制在1-3度范围内。在出洞端进行超前管棚施作时,若在出洞口外进行超前支护,需要在出洞口外平整一处能满足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及钻孔需要的场地,存在产生大量工程费用的缺陷,若在隧道洞内对出洞口段拱部围岩进行管棚支护,由于洞内空间受限,使管棚的钻孔仰角不能满足出洞口段超前支护的施作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解决了在洞内对出洞口段施作超前支护不达标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0005]一种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包括隧道出洞口掌子面,在隧道出洞口掌子面的上部设置有拱部开挖轮廓线,在拱部开挖轮廓线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层注浆小导管,在第一层注浆小导管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层注浆小导管,第一层注浆小导管的仰角为10-15度,第二层注浆小导管的仰角为15-30度。
[0006]在拱部开挖轮廓线的内侧设置有初期支护,在初期支护的内侧设置有二次衬砌。
[0007]本实用新型在出洞口段的超前支护不需使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只要用小型隧道内钻孔设备即可完成,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施工成本,有效地对出洞口段拱顶围岩进行了加强支护,达到了超前支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隧道纵断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1]一种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包括隧道出洞口掌子面1,在隧道出洞口掌子面I的上部设置有拱部开挖轮廓线2,在拱部开挖轮廓线2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在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层注浆小导管4,第一层注浆小导管的仰角α为10-15度,第二层注浆小导管的仰角β为15-30度。
[0012] 在拱部开挖轮廓线2的内侧设置有初期支护5,在初期支护5的内侧设置有二次衬砌6。
【主权项】
1.一种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包括隧道出洞口掌子面(1),在隧道出洞口掌子面(I)的上部设置有拱部开挖轮廓线(2),其特征在于,在拱部开挖轮廓线(2)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在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第二层注浆小导管(4),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的仰角(α )为10-15度,第二层注浆小导管(4)的仰角(β )为 15-30 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拱部开挖轮廓线(2)的内侧设置有初期支护(5),在初期支护(5)的内侧设置有二次衬砌(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出洞超前支护系统,解决了在洞内对出洞口段施作超前支护不达标的技术问题。包括隧道出洞口掌子面(1),在隧道出洞口掌子面(1)的上部设置有拱部开挖轮廓线(2),在拱部开挖轮廓线(2)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在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第二层注浆小导管(4),第一层注浆小导管(3)的仰角(α)为10-15度,第二层注浆小导管(4)的仰角(β)为15-30度。本实用新型节约了施工成本,有效地对出洞口段拱顶围岩进行了加强支护,达到了超前支护的效果。
【IPC分类】E21D11-10, E21D11-00
【公开号】CN204327112
【申请号】CN201420730054
【发明人】吕红军, 宋同新, 曹庆朋, 徐庆辉, 黄际政, 曾小波, 李祺, 雷冲, 赵全超, 李昕晖, 佟志丹
【申请人】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