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隔器和注热管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01829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通孔35,下弹性密封套筒33、中心管1、第一下定位件31和第二下定位件34围成有第二腔室36,第二通孔35与第二腔室36相通。
[0038]在通入的注热蒸汽作用下,下热敏套筒会外撑下弹性密封套筒,使得下弹性密封套筒膨胀压紧在套管的内壁上来更好地实现坐封,以提升坐封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各个注热空间之间的密封性。
[0039]较好地,第二通孔35开设在第二下定位件34上,其作用与第一通孔25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0]优选地,封隔器还包括:下胀筒37,位于第二腔室36内、并套装在中心管I上,下热敏套筒32套装在下胀筒37上。
[0041]其中,下套筒37的内侧壁面也贴合在中心管I的外侧壁面上。
[0042]另外,上热敏套筒22的外侧壁面与上弹性密封套筒23的内侧壁面相间隔,第一通孔25在径向上位于上热敏套筒22和上弹性密封套筒23之间;下热敏套筒32的外侧壁面与下弹性密封套筒33的内侧壁面相间隔,第二通孔35在径向上位于下热敏套筒32和下弹性密封套筒33之间。
[0043]在受热状态下,上热敏套筒22和下热敏套筒32均外扩膨胀、并分别压紧在上弹性密封套筒23和下弹性密封套筒33上,此时第一通孔25与上热敏套筒22和中心管I之间的空间相通,第二通孔35与下热敏套筒32和中心管I之间的空间也相通;注热蒸汽进入后还能够额外提供给上弹性密封套筒23和下弹性密封套筒33 —定的压力。
[0044]较好地,第一通孔25包括沿周向均布开设的多个,第二通孔35也包括沿周向均布开设的多个。
[0045]具体地,上热敏套筒22和/或下热敏套筒32采用热敏金属片围成;且上弹性密封套筒23和/或下弹性密封套筒33为密封胶筒,第一上定位件21和/或第二下定位件34为紧固帽,第二上定位件24和/或第一下定位件31为胶筒座。
[004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热敏套筒22和下热敏套筒32均采用热敏金属片围成;且上弹性密封套筒23和下弹性密封套筒33均为密封胶筒,第一上定位件21和第二下定位件34均为紧固帽,第二上定位件24和第一下定位件31均为胶筒座。
[0047]优选地,紧固帽与中心管1、以及胶筒座与中心管I均相螺纹连接。
[0048]进一步地,封隔器10还包括:位于中心管I上方、并与中心管I密封连接的上接头4,且上接头4与中心管I围成上下贯通的第一注热通道5,注热蒸汽在第一注热通道5内输送。
[00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热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隔器和多个注热管柱6,封隔器位于相邻的两注热管柱6之间、并连接相邻的两注热管柱6。
[0050]进一步地,任一注热管柱6上还安装有注热阀7,注热蒸汽自注热阀7排入对应的注热空间9内。
[0051 ] 其中,所述套管为筛管8。
[00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隔器,连接在相邻的两注热管柱之间,在使用时与注热管柱一起伸入到套管内,且在通入的注热蒸汽作用下,上热敏套筒受热会外撑上弹性密封套筒,使得上弹性密封套筒膨胀压紧在套管的内壁上来实现坐封,这样各个注热管柱的外侧就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注热空间,且各个注热空间彼此之间是不连通的,不会出现各个注热空间内的蒸汽彼此串流的问题,各个注热空间内的注热蒸汽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均衡,能够有效提升水平井的注热效果,也就提升了水平井的采收率。
[00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5]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封隔器,用于连接相邻的注热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⑴; 密封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的第一上定位件(21); 位于所述第一上定位件(21)下方、并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的上热敏套筒(22),且所述上热敏套筒(22)受热突变时外撑上弹性密封套筒(23)膨胀; 位于所述第一上定位件(21)下方、并套装在所述上热敏套筒(22)上的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且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上定位件(21)密封连接、下端与第二上定位件(24)密封连接;和 同时位于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和所述上热敏套筒(22)下方的所述第二上定位件(24),所述第二上定位件(24)密封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 其中,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所述中心管(I)、所述第一上定位件(21)和所述第二上定位件(24)围成有第一腔室(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胀筒(27),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6)内、并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所述上热敏套筒(22)套装在所述上胀筒(2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上定位件(24)下方、并密封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的第一下定位件(31); 位于所述第一下定位件(31)下方、并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的下热敏套筒(32),且所述下热敏套筒(32)受热突变时外撑下弹性密封套筒(33)膨胀; 位于所述第一下定位件(31)下方、并套装在所述下热敏套筒(32)上的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且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下定位件(31)密封连接、下端与第二下定位件(34)密封连接;和 同时位于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和所述下热敏套筒(32)下方的所述第二下定位件(34),密封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其中: 所述第一上定位件(21)和/或所述第二上定位件(2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25),所述第一通孔(25)与所述第一腔室(26)相通; 所述第一下定位件(31)和/或所述第二下定位件(3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35),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所述中心管(I)、所述第一下定位件(31)和所述第二下定位件(34)围成有第二腔室(36),所述第二通孔(35)与所述第二腔室(36)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胀筒(37),位于所述第二腔室(36)内、并套装在所述中心管(I)上,所述下热敏套筒(32)套装在所述下胀筒(37)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敏套筒(22)的外侧壁面与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的内侧壁面相间隔,所述第一通孔(25)在径向上位于所述上热敏套筒(22)和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之间;所述下热敏套筒(32)的外侧壁面与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的内侧壁面相间隔,所述第二通孔(35)在径向上位于所述下热敏套筒(32)和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25)包括沿周向均布开设的多个,所述第二通孔(35)也包括沿周向均布开设的多个。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热敏套筒(22)和/或所述下热敏套筒(32)采用热敏金属片围成;且所述上弹性密封套筒(23)和/或所述下弹性密封套筒(33)为密封胶筒,所述第一上定位件(21)和/或所述第二下定位件(34)为紧固帽,所述第二上定位件(24)和/或所述第一下定位件(31)为胶筒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帽与所述中心管(I)、和/或所述胶筒座与所述中心管(I)相螺纹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中心管(I)上方、并与所述中心管(I)密封连接的上接头(4),且所述上接头(4)与所述中心管(I)围成上下贯通的第一注热通道(5)。10.一种注热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封隔器和多个注热管柱¢),封隔器位于相邻的两注热管柱(6)之间、并连接相邻的两注热管柱(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隔器和注热管组。封隔器包括:中心管;密封套装在中心管上的第一上定位件;位于第一上定位件下方、并套装在中心管上的上热敏套筒;位于第一上定位件下方、并套装在上热敏套筒上的上弹性密封套筒,且上弹性密封套筒的上端与第一上定位件密封连接、下端与第二上定位件密封连接;和第二上定位件,密封套装在中心管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隔器,在通入的注热蒸汽作用下,上热敏套筒受热会外撑上弹性密封套筒,使得上弹性密封套筒膨胀压紧在套管的内壁上来实现坐封,这样各个注热管柱的外侧就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注热空间,不会出现各个注热空间内的蒸汽彼此串流的问题,各个注热空间内的注热蒸汽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均衡。
【IPC分类】E21B33/122, E21B43/24
【公开号】CN204754859
【申请号】CN201520421260
【发明人】刘义刚, 邹剑, 周治春, 周法元, 张伟, 刘花军, 孙永涛, 胡厚猛, 马增华, 王少华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