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52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特别是关于散热扇于入风侧垂直延伸形成数个轴向鳍片,该轴向鳍片间能形成数个轴向槽口,以增加散热扇进气量并同时降低噪音音量。
另一习用散热扇构造,如公元2000年10月17日公开的美国专利第6132171号〖鼓风机及其壳座铸造方法(Blower and Method for Molding HousingThereof)〗发明专利,该散热扇的壳座进一步在靠近入风侧利用堆叠排列的数个环板组成环墙,同时各环板间则形成狭长的数个径向槽口,如此该散热扇的转子的叶片能由径向槽口而由该壳座四周吸入空气流,以增加进气量。然而,事实上,该径向槽口吸入的径向气流方向是与该入风口的轴向气流方向几乎形成90度直角,而无法保持流动一致,因此当上述两道气流在该转子的叶片表面汇集时,反而容易形成乱流、扰流,所以该散热扇增设径向槽口虽可增加进气量,但其降低噪音及改善P-Q特性的表现实际上仍有待加强。因此,确实有必要进一步设法改良上述习用散热扇的壳座构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改良上述缺点,其是在散热扇的壳座的入风侧垂直延伸形成数个轴向鳍片,轴向鳍片等间距环设排列以形成数个轴向槽口,如此散热扇可同时由轴向槽口及入风口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因而不但可增加进气量,且确实也能降低噪音、改善P-Q特性及提升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中散热扇的壳座靠入风侧的环墙上设置数个轴向鳍片以形成轴向槽口,而轴向鳍片依散热扇的叶片的径向驱风方向形成倾斜,如此使轴向槽口的气流流动更为流畅,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进气量及降低噪音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中壳座的出风口内周缘选择形成扩张部,以使出风口的内周缘往出口方向倾斜扩张或呈喇叭状扩张,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扩大散热范围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中散热扇的壳座靠入风侧的环墙上设置数个轴向鳍片以形成轴向槽口,而壳座可由导热材质制成,如此散热扇可在吸入气流同时进行散热,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壳座散热效率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包含一壳座,其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并可容置一定子及一转子;数个轴向鳍片,其是由该壳座的入风口侧垂直延伸所形成;及数个轴向槽口,其是形成于该轴向鳍片之间,如此当该转子运转时,该转子的数个叶片可同时由该入风口及轴向槽口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以增加进气量及降低噪音音量。
该轴向鳍片及轴向槽口是依该转子的叶片的径向驱风方向形成倾斜。
该轴向鳍片的形状是为长片状、圆柱状、三角柱状。
该壳座是在靠近该出风口侧形成一基板,而该轴向鳍片是等间距环设排列于该基板的入风口侧。
该轴向鳍片共同顶接一环形部,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
该壳座的出风口内周缘是形成一扩张部,该扩张部使该出风口的内周缘往出口方向倾斜扩张。
该壳座是于该轴向鳍片及基板间形成一肩部,以维持该壳座的整体结构强度。
该壳座是由导热材质制成,如此散热扇可在经由该轴向槽口吸入气流同时利用该轴向鳍片进行散热。
当该壳座由金属、合金制成时,该壳座是利用冲压弯析方式形成该轴向鳍片及轴向槽口。
该壳座的基板周缘是形成数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主要是包含一壳座、数个轴向鳍片及数个轴向槽口。该壳座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并可容置一定子及一转子;该轴向鳍片是由该壳座的入风口侧垂直延伸所形成,而该轴向槽口是形成于等间距排列的轴向鳍片间。如此当散热扇的转子运转时,该转子的叶片可同时由该入风口及轴向槽口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以增加进气量并降低噪音音量。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组合上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沿图3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组合上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沿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组合上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的组合上视图。10壳座 11入风口 12 出风口121 扩张部 13基座 14 肋条15轴向鳍片 15’ 轴向鳍片 151 轴向鳍片152 轴向鳍片 16轴向槽口 16’轴向槽口161 轴向槽口 162 轴向槽口 17 基板171 肩部 18环形部 19 通孔20定子 30转子 31 轮毂32叶片 33轴杆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主要是包含一壳座10、数个轴向鳍片15及数个轴向槽口16。该壳座10设有一入风口11及一出风口12,并可容置一定子20及一转子30;该轴向鳍片15是由该壳座10的入风口11侧垂直延伸形成,而该轴向槽口16是形成于等间距排列的轴向鳍片15间。如此当散热扇的转子30转动时,该转子30的叶片32即可由该入风口11及该轴向槽口16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以有效的增加进气量,并同时降低噪音音量。
如图2、图3所示,其详细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该壳座10主要是包含一入风口11及一出风口12,其可容置一定子20及一转子30,且该壳座10在靠近该出风口12侧形成一基板17;而该轴向鳍片15是由该基板17的入风口11侧向上垂直延伸所形成的长片状鳍片,其构成该壳座10的环墙架构,并同时在各轴向鳍片15间形成该轴向槽口16。该轴向鳍片15较佳是依该壳座10的中心轴而辐射状的等间距环设排列于该基板17上,如此当该转子30运转时,该转子30的叶片32不但能由该入风口11吸入轴向气流,且也能同时由该轴向鳍片15所形成的轴向槽口16吸入额外气流(如图4所示),以增加散热扇的进气量。
如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运转时,该转子30的叶片32是可同时经由该轴向槽口16及入风口11吸入气流。首先,该轴向槽口16是可由靠近该壳座10的基板17位置沿该壳座10的径向吸入气流,而当该气流靠近该入风口11时则能逐渐由径向吸入转变成轴向吸入,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该轴向槽口16,确实能使吸入的气流与该入风口11的轴向气流在流动方向上保持一致。再者,由于该轴向槽口16提供额外大量气流,因而也可进一步防止该叶片32的上、下侧产生气流密度不均现象,以降低噪音音量。由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增加散热扇的进气量,且更能有效的避免该轴向槽口16及入风口11的气流发生冲突及形成乱流、扰流或气流密度不均,因而确实能进一步的降低噪音,及改善静压/流速特性(static pressure-flow rate characteristic,P-Qcharacteristic)。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轴向鳍片15较佳是顶接一环形部18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而该轴向鳍片15及环形部18是一体成型于该壳座10上,或选择由组合式构件组装在该壳座10的基板17上,以构成该轴向鳍片15及环形部18;当该壳座10选择由金属、合金制成时,本实用新型较佳是可利用冲压弯折方式直接形成该轴向鳍片15及轴向槽口16。另外,该壳座10的基板17周缘适当位置则可形成数个通孔19,以增加该散热扇的安装/使用便利性;当该壳座10选择由导热材质制成时,该壳座10也可在经由该轴向槽口16吸入气流同时,利用该轴向鳍片15进行散热,以便进一步增加壳座10的散热效率。
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主要是包含一入风口11、一出风口12、数个轴向鳍片15’、数个轴向槽口16’。相比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轴向鳍片15’进一步向该转子30的叶片32的径向驱风方向形成倾斜,如此各轴向鳍片15’间形成的轴向槽口16’能使气流更流畅的通过,以进一步增加该轴向槽口16’的进气效率。再者,该壳座10的出风口12内周缘也可选择形成一扩张部121,该扩张部121是使该出风口12的内周缘往出口方向倾斜扩张或呈喇叭状扩张,如此该散热扇可进一步扩大散热范围。另外,该壳座10也可在该轴向鳍片15’及基板17间选择形成一肩部171,以便形成该扩张部121并同时维持该壳座10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及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主要是设有数个轴向鳍片151、152及数个轴向槽口161、162,以供增加散热扇的进气量及提升散热效率。相比较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轴向鳍片15、15’,第三及第四实施例的轴向鳍片151、152则进一步分别形成圆柱状或三角柱状,如此各轴向鳍片151、152间形成的轴向槽口161、162同样能使吸入气流流畅的通过该轴向鳍片151、152,而该轴向槽口161、162及入风口11的吸入气流同样也能保持流向一致。再者,如图7所示,第三及第四实施例的壳座10也可在该出风口12内周缘选择形成一扩张部121,以扩大散热范围,或在该轴向鳍片151、152及基板17间选择形成一肩部171,以增加壳座10整体结构强度。
请再参照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扇的壳座构造是在散热扇的壳座10的入风侧进一步垂直延伸形成数个轴向鳍片15,其等间距环设排列以形成数个轴向槽口16,如此散热扇可同时由入风口11及轴向槽口16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相比较于习用轴流式散热扇的壳座设计使进气量受到限制,并容易产生乱流、扰流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散热扇的壳座构造确实具有增加进气量、降低噪音、改善P-Q特性及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座,其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并容置一定子及一转子;数个轴向鳍片,其由该壳座的入风口侧垂直延伸所形成;及数个轴向槽口,其形成于该轴向鳍片之间,该转子运转,该转子的数个叶片同时由该入风口及轴向槽口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轴向鳍片及轴向槽口依该转子的叶片的径向驱风方向形成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轴向鳍片的形状为长片状、圆柱状、三角柱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在靠近该出风口侧形成一基板,而该轴向鳍片等间距环设排列于该基板的入风口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轴向鳍片共同顶接一环形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的出风口内周缘往出口方向倾斜扩张形成一扩张部。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于该轴向鳍片及基板间形成一肩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是由导热材质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由金属、合金制成,该轴向鳍片及轴向槽口一体成型于壳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的基板周缘形成数个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扇的壳座构造,其主要包含一壳座、数个轴向鳍片及数个轴向槽口。该壳座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并可容置一定子及一转子;该轴向鳍片由该壳座的入风口侧垂直延伸所形成,而该轴向槽口是形成于等间距排列的轴向鳍片间。如此当散热扇的转子运转时,该转子的叶片可同时由该入风口及轴向槽口吸入流动方向一致的气流,以增加进气量并降低噪音音量。
文档编号F04D29/40GK2592922SQ02291310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7日
发明者洪银树, 洪庆升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