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增压泵液力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9621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增压泵液力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增压泵的液力端,主要用于石油工业中油田开发中使用的注水作业的增压泵,属于石油机械领域的采油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液力平衡增压泵,结构十分复杂,难于维修,如果地层压力发生变化,使用时,必须做到大小头柱塞的平衡,平衡压力计算不准,容易引起柱塞泵的“发烧”,维修也十分复杂。例如传统的常规型增压泵都是采用液力平衡增压原理,该液力平衡装置需要安装平衡管装置,如三缸泵就需要三个平衡管,平衡管装置的安装和加工都非常复杂,常规型增压泵通常都采用上下直通式泵头结构,或者阶梯式结构,柱塞孔与泵筒垂直设置,泵头压力交变腔内存在交叉的相贯孔,在泵工作时,压力交变腔内的液体压力的压差高达40多兆帕,并且每分钟变化几百次,在如此频繁的交变压力下,泵头体应力大的部位极易产生微裂纹,而产生的部位一般都在两个交叉孔相贯通的地方出现,事实证明,常规型增压泵泵头存在的交叉相贯孔是泵头开裂的根源;另外,对于三缸泵来说需要六个阀组,阀组多容易出故障,上下结构的阀组,如果下部阀组损坏,维修时,必须先将上面的阀组卸下,才能将下面的阀组拿出,维修很不方便,也不容易寻找故障原因;常规型增压泵需要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平衡,调整进口压力或者出口压力,就可能引起柱塞力增大,无法达到平衡效果,由于采油厂并非专业厂家,很可能计算平衡率出现差错,或选择的柱塞大小头不当,就会导致烧泵;又由于平衡管的安装,属于过定位安装,要求加工精度高,安装工艺要求也高;常规增压泵盘根盒非常长,不易加工,而且盘根盒需要两道密封,较为复杂,拆装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后盘根,只有先将柱塞从前部拿出来,才能将盘根盒卸下,更换复杂、费劲。此外,动力端传动装置的连杆小头采用滑动轴承,对于处于摆动状态的连杆小头的铜套,无法充分润滑,而且磨损总是在前部铜套受力部分,一般两到三个月就必须更换铜套,维修要求高,没有经验的维修工无法做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液力端不采用上下直通式泵头,不需要采用液力平衡装置,从而去掉平衡管,也不再采用大小头柱塞,动力端传动装置的连杆小头也不再采用滑动轴承。本实用新型增压泵从结构上克服了原常规型增压泵的缺点和不足,在重新设计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由盘根盒总成、泵头体、阀体、压紧法兰构成,其特征在于泵头体水平布置,由前端的盘根盒总成,泵头体和阀体围成吸液腔,由阀体、泵头体和压紧法兰围成高压恒压腔,泵头体上开有吸入孔,阀体上开有吸入斜孔和排出直孔,排出直孔沟通吸液腔和高压恒压腔,吸入斜孔一端与泵头体的吸入孔相通,另一端与吸液腔相通,在吸液腔内安装有吸液阀弹簧座和吸液弹簧,吸液阀片置于吸液腔的吸液斜孔处,被吸液弹簧支撑,在高压恒压腔内的排出直孔处设置排液阀片,由排液阀弹簧座上的排液弹簧支撑,在高压恒压腔的一侧开有排出孔。
上述增压泵的液力端的盘根盒总成内柱塞动力由动力端的动力传动装置提供,该传动装置由连杆,轴承和十字头构成,其特征在于轴承采用滚针轴承。
上述新型增压泵液力端的工作流程是,当动力端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杆拉动带动液力端的盘根盒内的柱塞向外抽吸时,吸液腔内在吸入压力的作用下,吸液弹簧压缩,吸液阀片打开,液体从吸液孔流经吸入斜孔进入吸液腔,同时,高压恒压腔的排液阀片关闭;当柱塞向内挤压时,吸液弹簧复位,吸液阀片关闭吸入斜孔,液体在高压下经排出直孔,将高压恒压腔的排液阀片打开,液体进入高压恒压腔,经排出孔进入外部的管线,如此往复循环,吸入和排出的液体在液力端得到增压。
该新型的增压泵具有体积小、泵效高、噪音低、无需调整进出口压力平衡、维修保养方便的优点,可以替代原来的常规型增压泵,通常吸入压力达到16个兆帕,排出压力可达50兆帕,优于常规型增压泵,减少过去增压泵的泵型多,配件管理难的问题,经实验证明,维修方便,承载压力高,使用方便。


图1,常规型增压泵液力端结构示意图图1中,盘根盒1、平衡管2、排出阀组3、泵头4、吸入阀组5。
图2,新型增压泵液力端结构示意图图2中,盘根合总成6、吸液阀弹簧座7、吸液弹簧8、吸液阀片9、吸入斜孔10、泵头体11、吸入孔12,吸液腔13、阀体14、排出直孔15、排液阀片16、排液弹簧17、排液阀弹簧座18、高压恒压腔19、压紧法兰20、排出孔21。
图3,新型增压泵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中,连杆22,滚针轴承23,十字头2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采用水平整体泵头,泵头在高压交变腔(吸液腔和高压恒压腔)不存在交叉相贯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压水流、与交变水流都作用在吸液阀弹簧座和压紧法兰上,泵头间接承受压力,而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避免了原增压泵的交叉孔的应力集中。采用吸入和排出共用一个阀体的组合阀,每个腔内只有一个阀组,对于三缸泵仅有三个阀组,比常规增压泵减少了三个阀组,加工、维修都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在维修或更换阀体时只需要将前部的压紧法兰拿下,就可以拿下阀体,十分方便。
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由盘根合总成6、泵头体11、阀体14和压紧法兰20,水平方向组装而成,由盘根合总成6、泵头体11和阀体14围成吸液腔13,由阀体14、泵头体11和压紧法兰20围成高压恒压腔19,泵头体11开有吸入孔12,阀体14开有吸入斜孔10和排出直孔15,在吸液腔13安装有吸液阀弹簧座7、吸液弹簧8和吸液阀片9,吸液阀片9置于在吸液腔13内吸入斜孔10的端口,在高压恒压腔19内的排出直孔15端口处装有排液阀片16,排液阀片16被排液弹簧17支撑、排液弹簧17固定在排液阀弹簧座18上,在高压恒压腔19的一侧开有排出孔21。
上述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压紧法兰和泵头体的接触处,吸液阀弹簧座与泵头的接触处,以及阀体与泵头体接触处均采用密封。
此外,上述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的动力传动装置,由连杆22,滚针轴承23,十字头24构成。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由盘根盒总成(6)、泵头体(11)、阀体(14)、压紧法兰(20)构成,其特征在于泵头体(11)水平布置,阀体(14)安装在泵头体(11)内,由盘根盒总成(6)、泵头体(11)和阀体(14)围成吸液腔(13),由阀体(14)、泵头体(11)和压紧法兰(20)围成高压恒压腔(19),泵头体上开有吸入孔(12),阀体上开有吸入斜孔(10)和排出直孔(15),排出直孔(15)沟通吸液腔(13)和高压恒压腔(19),吸入斜孔(10)一端与泵头体(11)的吸入孔(12)相通,另一端与吸液腔(13)相通,在吸液腔(13)内安装有吸液阀弹簧座(7)和吸液弹簧(8),吸液阀片(9)置于吸液腔(13)的吸液斜孔(10)处,被吸液弹簧(8)支撑,在高压恒压腔(19)内的排出直孔(15)处设置排液阀片(16),由排液阀弹簧座(18)上的排液弹簧(17)支撑,在高压恒压腔(19)的一侧开有排出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增压泵的液力端,其特征在于压紧法兰(20)和泵头体(11)的接触处,吸液阀弹簧座(6)与泵头体(11)的接触处,以及阀体(14)与泵头体(11)接触处均采取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增压泵的液力端,主要用于注水作业的增压泵。目前的液力平衡增压泵,结构复杂,难维修,平衡压力计算不准、烧泵。新型的增压泵液力端,由盘根盒总成、泵头体、阀体、压紧法兰构成,泵头体水平布置,由前端的盘根盒总成,泵头体和阀体围成吸液腔,由阀体、泵头体和压紧法兰围成高压恒压腔,泵头体上开有吸入孔,在高压恒压腔的一侧开有排出孔。该增压泵体积小、泵效高、噪音低、无需调整进出口压力平衡、维修方便,优于常规型增压泵,减少过去增压泵的泵型多,配件管理难的问题,维修方便,承载压力高,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F04B9/02GK2661957SQ03266188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
发明者戴志刚, 赵红超, 于万龙 申请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港油田集团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