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859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从压缩机制冷剂中分离润滑剂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关于在压缩机压缩的冷媒气体通过排出管排出时,能防止因冷媒气体里包含的润滑油与冷媒气体一起从排出管排出,而损伤系统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旋转式压缩机不是利用离心力,而是由旋转汽缸内的转子来压缩冷媒,根据偏心连接在曲轴下部的滚动活塞的运作,沿着气缸的内周面做空转以及自转运动吸入、压缩冷媒的机器。这样的旋转式压缩机根据安装状态可分成卧式压缩机和立式压缩机。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如图1所示,它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密闭容器(10)、电动机构部(20)、压缩机构部(30)以及油供给部(40)。其中,密闭容器(10)在内部形成密闭的收容空间,并以平行于水平面的状态安装;电动机构部(20)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压缩机构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压缩冷媒,并连接用于驱动的电动机构部(20);油供给部(40)向密闭容器(10)内部供给润滑油。
密闭容器(10)包括有本体(11)和盖(12,13)。其中,在本体(11)两侧端形成开放的开口部,在外周面下部安装吸入管(1),在与此对应的上部安装排出管(4),盖(12,13)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两侧开口部并插入一些部分。
电动机构部(20)是由定子(21)和转子(22)构成。定子(21)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转子(22)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而旋转。
压缩机构部(30)的主要结构包括有旋转轴(31),气缸(35),滚动活塞(36)及叶片(未图示)。其中,旋转轴(31)压入安装在转子(22)内面,并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31a);气缸(35)在内部收容偏心部(31a),而且把支撑旋转轴的主轴承(32)和辅助轴承(33)利用螺丝固定,并安装在密闭容器(10)内部;滚动活塞(36)在旋转轴(31)一侧的偏心部(31a)上接触内面,而外面接触气缸(35)的内面,根据偏心部(31a)的旋转,叶片(未图示)滑动接触在滚动活塞(36)外面,将气缸(35)内部分隔成高压部和低压部,并且安装在气缸(35)上,沿气缸(35)中心作直线往复运动。
另外,在主轴承(32)的指定部位上,形成使压缩后的气态冷媒排出的排出口(未图示),在排出端口(未图示)安装有只在压缩的气态冷媒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的排出阀(未图示),为降低排出噪音,在主轴承(32)的上部安装有消音器(37)。
油供给部(40)包括有油(41)、油路(42)及油供给部件(43)。密闭容器(10)的下部积存有一定量的油(41);油路(42)一侧连接到油(41)里,旋转轴(31)中心部从一侧贯通到另一侧;油供给部件(43)从密闭容器(10)吸取油后通过油路(42)供给。
若向如上构成的封闭型旋转式压缩机导通电流,旋转轴(31)在定子(21)和转子(22)的相互作用下旋转,而且由于在旋转轴(31)一侧形成的偏心部(31a)旋转,滚动活塞(36)在气缸(35)内部与叶片(未图示)接触的同时旋转,因此,流入压缩机(3)里的低温低压冷媒通过流入管(2)吸入到气缸(35)里,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
在气缸(35)里压缩的高温高压冷媒开启排出阀(未图示),通过主轴承(32)上的排出端口排出,而且,排出的冷媒经过消音器(37)流入到有电动机构部的安装空间。排出到安装空间里的气态冷媒通过气缸(35)的引导孔(35a)移动到有排出管(4)的排出空间侧,然后,通过排出管(4)排出到密闭容器(10)外部。
如上所述,如果旋转式压缩机正常运转,密闭容器(10)下部的油(41)被旋转式压缩机的油供给部件(43)吸上来后,通过旋转轴(31)内部的油路(42)移动,而且在油路(42)移动的油,其一部分通过从气缸(35)中心部油路(42)贯通到外周面的孔(未图示),供给并润滑磨擦部位,使气缸(35)顺畅旋转。
但是,以润滑及放热运转为目的压缩机油(41),在密闭容器(10)内部飞散,与排出的压缩气态冷媒混合后,通过排出管(4)排出到外部。所以,若压缩机使用时间长,密闭容器(10)内部的油(41)减少,存在有压缩机润滑性能及压缩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油通过排出管与压缩冷媒一起,以混合状态排出到密闭容器外部的,可能防止润滑性能和压缩性能下降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包括压缩机水平设置的密闭容器内部存有润滑磨擦部的润滑油,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部,连接在电动机构部旋转的且一侧形成有偏心部的旋转轴,气缸内部收容旋转轴的偏心部,其两侧开口部用主轴承和辅助轴承覆盖而形成压缩空间,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把内部空间分隔成电动结构部的安装空间和具有排出压缩冷媒排出管的排出空间;排出阀位于主轴承上,使在密闭容器内部的压缩空间压缩的冷媒排出,引导孔贯通形成在气缸上,并引导从排出阀流入安装空间的冷媒流入排出空间;而在引导孔周围设置油分离板,由此防止流入的冷媒及所包含的油,通过引导孔直接向排出管排出。
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油分离板包括有固定部和阻挡部,其中固定部固定在辅助轴承上,形成的阻挡部从固定部延长到排出管和引导孔之间的密闭容器内侧面。
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油分离板具备使其用螺丝结合在辅助轴承上的螺丝结合孔。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是将含有油的气态冷媒通过排出管排出之前撞击在油分离板上,使油从气态冷媒分离出来的结构,防止密闭容器内部的油枯竭,所以,具有润滑性能以及压缩效率上升的效果。防止含有油的气态冷媒通过排出管流入别的装置里,所以,有防止系统发生损伤以及增加寿命的效果。


图1是以往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装油分离装置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油分离装置安装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中部分扩大的油分离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符号的说明10密闭容器 20电动机构部31旋转轴31a偏心部32主轴承33辅助轴承35气缸 35a引导孔41油100油分离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与现有结构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
图2是装油分离装置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油分离装置安装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中部分扩大的油分离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如图所示,它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密闭容器(10),电动机构部(20),压缩机构部(30)及油供给部(40)。其中,密闭容器(10)在内部形成密闭的收容空间,并以平行于水平面的状态安装;电动机构部(20)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压缩机构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压缩冷媒,并连接在用于驱动的电动机构部(20);油供给部(40)向密闭容器(10)内部供给润滑油。
密闭容器(10)包括有本体(11)和盖(12、13)。其中,本体(11)在两侧端部形成开放的开口部,在外周面下部安装吸入管(1),在与此对应的上部安装排出管(4);盖(12、13)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两侧开口部并插入一些部分。
电动机构部(20)是由定子(21)和转子(22)构成。定子(21)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转子(22)安装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而旋转。
压缩机构部(30)的主要结构包括有旋转轴(31),气缸(35),滚动活塞(36)及叶片(未图示)。其中,旋转轴(31)压入在转子(22)内面安装,并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31a);在气缸(35)内部设置偏心部(31a),并把支撑旋转轴的主轴承(32)和辅助轴承(33)利用螺丝固定,并安装在密闭容器(10)内部,而且把内部分隔成安装电动机构部(20)的安装空间和具有排出压缩冷媒排出管(4)的排出空间;滚动活塞(36)在旋转轴(31)一侧的偏心部(31a)上接触内面,而外面接触气缸(35)的内面,偏心部(31a)旋转,叶片(未图示)滑动接触在滚动活塞(36)外面,把气缸(35)内部分隔成高压部和低压部,并且安装在气缸(35)上沿气缸(35)中心作直线往复运动。
另外,在主轴承(32)的指定部位上形成使压缩后的气态冷媒排出的排出口(未图示),在排出端口(未图示)安装有只在压缩的气态冷媒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的排出阀(未图示),为降低排出噪音,在主轴承(32)上部安装有消音器(37)。
而且,在辅助轴承(33)上利用螺丝(34)安装有油分离板(100)。油分离板(100)包括有固定部(101)和阻挡部(103),固定部(101)形成有螺丝结合孔(102),阻挡部(103)形成在从固定部(101)延长到排出管(4)和引导孔(35a)之间的密闭容器(10)内侧面。
如上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导通电流,通过吸入管(1)吸入的气态冷媒排在压缩机构部(30)压缩后向排出管(4)排出。在气态冷媒排压缩过程中,密闭容器(10)下部的油(41)经压缩机的油供给部件(43)吸上来后,通过在旋转轴(31)内部贯通形成的油路(42)移动。此时,油路(42)里的一部分油通过从气缸(35)的中心部油路(42)贯通到外周面的孔(未图示),供给到磨擦部位进行润滑作业,使气缸(35)流畅的旋转。
另外,为润滑密闭容器(10)内部而飞散的油(41)与在气缸(35)压缩后向电动机构部(20)排出的气态冷媒混合的时候,通过气缸(35)的引导孔(35a)向排出空间移动含有油的气态冷媒,在其从引导孔(35a)排出的同时,碰撞在引导孔(35a)前方形成的油分离板(100)的阻挡部(103)。当气态冷媒碰撞阻挡部(103)时,混合在冷媒气体里的油(41)沿着阻挡部(103)向下流动,气态冷媒经过排出空间流入排出管(4)向密闭容器(10)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是在含有油(41)的气态冷媒通过排出管(4)排出之前,即通过气缸(35)的引导孔(35a)向排出空间移动的瞬间,撞击在从冷媒气体中分离出油(41)的油分离板(100),所以,可防止因密闭容器(10)内部的油短缺,而导致的润滑性能及压缩效率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包括压缩机水平设置的密闭容器内部存有润滑磨擦部的润滑油,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部,连接在电动机构部旋转的且一侧形成有偏心部的旋转轴,气缸内部收容旋转轴的偏心部,其两侧开口部用主轴承和辅助轴承覆盖而形成压缩空间,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把内部空间分隔成电动结构部的安装空间和具有排出压缩冷媒排出管的排出空间;排出阀位于主轴承上,使在密闭容器内部的压缩空间压缩的冷媒排出,引导孔贯通形成在气缸上,并引导从排出阀流入安装空间的冷媒流入排出空间;其特征在于在引导孔周围设置油分离板,由此防止流入的冷媒及所包含的油,通过引导孔直接向排出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分离板包括有固定部和阻挡部,其中固定部固定在辅助轴承上,形成的阻挡部从固定部延长到排出管和引导孔之间的密闭容器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分离板具备使其用螺丝结合在辅助轴承上的螺丝结合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属于从压缩机制冷剂中分离润滑剂的装置。本发明包括水平设置的密闭容器及其内部的润滑油,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部,连接在电动机构部旋转的并一侧形成有偏心部的旋转轴,气缸在内部设置旋转轴的偏心部,其两侧开口部用主轴承和辅助轴承覆盖而形成压缩空间,把密闭容器内部空间分隔成电动结构部的安装空间和使压缩冷媒排出的排出空间,而在引导孔周围设置油分离板,以此防止流入的冷媒及所包含的油,通过引导孔直接向排出管排出。所以,能有效防止因缺油引起的润滑性能下降,以及缩短产品寿命的问题。
文档编号F04C29/02GK1712722SQ20041001970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1日
发明者韩岩峰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