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用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362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用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泵,适用于汽油机、柴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机油泵包括机油泵壳体、机油泵后盖、机油泵内外齿轮(转子)、调压活门、弹簧、弹簧座、卡簧等零件。机油泵泵出的机油使油路达到控制压力后,多余的高压机油直接流入油底壳,再由机油泵吸入低压油腔。增加了重复吸油的摩擦损失;同时,由高压油腔泄出的机油压力较大,流入油底壳时,冲击油底壳中的原有机油,容易产生气泡,含有大量气泡的机油被带入摩擦副,在摩擦副处不能形成正常的油膜,摩擦副将极易发生磨损、气蚀,降低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在油路中的气泡,由于气体是可压缩的而使油路压力产生变化,不稳定的油压将使可变气门相位控制系统(VVT系统)的控制不准确,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动力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结构紧凑、机械效率高、降低发动机摩擦损失、精确控制可变气门相位控制系统的发动机用机油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机油泵,包含机油泵壳体(1)、卡簧(2)、弹簧座(3)、弹簧(4)、出油孔(5)、调压活门(6)、泄油孔(7)、调压阀体(8)、机油泵后盖(9)、机油泵内齿轮(10)、机油泵外齿轮(11)、螺钉(12)、低压油腔(13)、吸油孔(14)、高压油腔(15)、回油孔(16),其特征在于由螺钉(12)将机油泵壳体(1)、机油泵后盖(9)连结为一体,构成低压油腔(13)、高压油腔(15),调压阀体(8)上的回油孔(16)与低压油腔(13)相通。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与常用机油泵相比,当油路中压力高于控制压力后,从泄油孔泄出的多余高压机油不回到油底壳,直接经调压阀体处的回油孔流入机油泵的低压油腔,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工艺性好,可降低发动机摩擦损失、降低摩擦副产生气蚀的可能性、精确控制可变气门相位控制系统(VVT系统),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经济性、动力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总成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总成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后盖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壳体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螺钉(12)将机油泵壳体(1)、机油泵后盖(9)连结为一体,构成低压油腔(13)、高压油腔(15),调压阀体(8)上的回油孔(16)与低压油腔(13)相通。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当发动机油道内压力达到设定的控制压力后,高压油腔(15)中增大的压力使调压弹簧(4)压缩,调压活门(6)上移使与泄油孔(7)被打开,机油泵吸取的多余机油开始泄出。泄出的机油从如图2所示的泄油孔(7)通过回油孔(16),进入低压油腔(13)。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泵,包含机油泵壳体(1)、卡簧(2)、弹簧座(3)、弹簧(4)、出油孔(5)、调压活门(6)、泄油孔(7)、调压阀体(8)、机油泵后盖(9)、机油泵内齿轮(10)、机油泵外齿轮(11)、螺钉(12)、低压油腔(13)、吸油孔(14)、高压油腔(15)、回油口(16),其特征在于由螺钉(12)将机油泵壳体(1)、机油泵后盖(9)连结为一体,构成低压油腔(13)、高压油腔(15),调压阀体(8)上的回油孔(16)与低压油腔(13)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泵,适用于汽油机、柴油机。其特点是由螺钉(12)将机油泵壳体(1)、机油泵后盖(9)连结为一体,构成低压油腔(13)、高压油腔(15),调压阀体(8)上的回油孔(16)与低压油腔(13)相通。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与常用机油泵相比,当油路中压力高于控制压力后,从泄油孔泄出的多余高压机油不回到油底壳,直接经调压阀体处的回油孔流入机油泵的低压油腔,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工艺性好,可降低发动机摩擦损失、降低摩擦副产生气蚀的可能性、精确控制可变气门相位控制系统(VVT系统),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经济性、动力性。
文档编号F04C2/10GK2842014SQ20052002181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6日
发明者马川利, 孙德山, 王子英, 杨宝全, 王德春, 郑英善, 杜玥 申请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