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459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涉及电泵设计制造技 术领域。应用于空调机用屏蔽电泵以及同类型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
背景技术
屏蔽泵以其绝对无泄漏性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制冷、食品、 国防、原子能等工业中输送酸、碱、易燃、易爆、剧毒等液体。在泵 类装置上,每年的维修费用都很大,屏蔽泵也不例外。衡量屏蔽泵工 作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越好。决定屏蔽电泵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的重要零部件是轴承摩擦副的使用寿命,严格控 制止推轴承摩擦副的受力是提高电泵可靠性的关键。影响摩擦副的使 用寿命的因素包括摩擦副的材质、摩擦副配合和轴向力等。其中尤以 轴向力对摩擦副影响是关键所在,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好多设计者和 生产厂家所忽略。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公司都采用是叶轮后盖板加后口环配合平衡孔 来平衡轴向力,这种结构只能适应一个固定的工况点绝对不能适应变 化的工况,而且它的平衡能力也有限,当达到它的平衡极限后无论我 们如何加大平衡孔它都不能再进一步调节平衡状态了;有少数企业也 在叶轮后面设计自动平衡结构,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它 只能适应轴向力向后的工况,而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中我们的泵轴向力 绝大部分是向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设计采用双向平衡结构的一种屏 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呆体、诱导
轮、叶轮、密封垫、石墨轴承、轴套、推力盘、定子、转子、定子屏 蔽套、转子屏蔽套、推力盘、轴套、石墨轴承、密封垫、后轴承座、 接线盒、前轴承座、叶轮后口环、前轴承座凸台、叶轮平衡孔、叶轮 锥度、泵体进口管锥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套平衡的前轴承 座的凸台履盖叶轮的平衡孔,第二套平衡的叶轮前口环的锥度管和泵 体进口锥度管相配,第一套平衡的前轴承座凸台履盖叶轮平衡孔之间
的间隙在0. 5 2. 8mm范围内,第二套平衡的叶轮锥度管和泵体进口锥 度管相配的间隙在0. 2 0. 5mm范围内。实施该技术后的明显效果是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它具有两个平衡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平衡前后两个 方向变化的轴推力,保证了长时间的无故障运转,从而有效地保证了 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其中,1-泵体、2-诱导轮、3-叶轮、4-密封垫、5-石墨轴承、6-轴套、7-推力盘、8-定子、9-转子、10-定子屏蔽套、11-转子屏蔽套、 12-推力盘、13-轴套、14-石墨轴承、15-密封垫、16-后轴承座、17-接线盒、18-前轴承座、19-叶轮后口环、20-前轴承座凸台、21-叶轮 平衡孔、22-叶轮锥度管、23-泵体进口锥度管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F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见附图1,将定子屏蔽套(10)焊接在定子(8)内腔上,将转子 屏蔽套(11)焊接在转子(9)的外圆上,将石墨轴承(14)压入后轴 承座(16),石墨轴承(5)压入前轴承座(18),将密封垫(15)套在 后轴承座(16)上,后轴承座(16)用螺栓固定在定子后法兰上,将 推力盘(7)、 (12)和轴套(6)、 (13)分别固定在转子(9)的前后端,
将转子(9)从定子(8)的前端装入定子腔内,前轴承座(18)用螺
栓固定在定子前法兰上,按叶轮(3)、诱导轮(2)的先后固定在转子 (9)前端,将密封垫(4)套在前轴承座(18)上,最后将泵体(1) 用螺栓固定在定子前法兰上,前轴承座凸台(20)履盖叶轮平衡孔(21), 叶轮锥度管(22)和泵体进口锥度管(23)存有间隙的配合。
见附图1,接通电源,定子(8)产生旋转磁场,带动转子(9)旋 转,转子(9)带动叶轮(3)旋转,电泵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当泵的运行工况变化使轴推力向前时,轴推力带动整个转子(9) 朝前移动,这时叶轮(3)后盖板的平衡孔(21)与前轴承座(18)凸 台之间的距离拉大,距离最大可达2.8mm,使通过平衡孔(21)的泄 漏量加大,使叶轮(3)后腔压力进一步降低;当叶轮(3)向前移动 的同时叶轮锥度管(22)部分与泵体进口锥度管(23)部分的配合间 歇縮小,最小间歇可到0.2mm,使通过叶轮前口环的泄漏量减少,从 而使叶轮前盖板所受的压力增加。叶轮后盖板压力减小和前盖板压力 增加两者共同作用使叶轮(3)很快达到新的平衡。
反之,当泵的运行工况变化使轴推力向后时,轴推力带动整个转 子(9)朝后移动,这时叶轮后盖板的平衡孔(21)与前轴承座凸台(20) 之间的距离縮小,最小距离可到0.5mm,使通过平衡孔(21)的泄漏 量减少,使叶轮后腔压力增加;当叶轮(3)向后移动的同时叶轮锥度 管(22)部分与泵体进口锥度管(23)部分的配合间歇增加,间隙最 大可达0.5mm,使通过叶轮前口环的泄漏量增加,从而使叶轮前盖板 所受的压力降低。叶轮后盖板压力增加和前盖板压力降低两者共同作 用使叶轮(3)很快达到新的平衡。
由于这两种结构的共同作用,使电泵能长时间正常运行。
权利要求
1、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包括泵体(1)、诱导轮(2)、叶轮(3)、密封垫(4)、石墨轴承(5)、轴套(6)、推力盘(7)、定子(8)、转子(9)、定子屏蔽套(10)、转子屏蔽套(11)、推力盘(12)、轴套(13)、石墨轴承(14)、密封垫(15)、后轴承座(16)、接线盒(17)、前轴承座(18)、叶轮后口环(19)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套平衡的前轴承座凸台(20)履盖叶轮平衡孔(21),第二套平衡的叶轮锥度管(22)和泵体进口锥度管(23)相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其特 征在于第一套平衡的前轴承座凸台(20)履盖叶轮平衡孔(21)之 间的间隙在0. 5 2. 8mm范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其特 征在于第二套平衡的叶轮锥度管(22)和泵体进口锥度管(23)相 配的间隙在0. 2 0. 5mm范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蔽泵轴向力的自动平衡装置,包括泵体、诱导轮、叶轮、密封垫、石墨轴承、轴套、推力盘、定子、转子、定子屏蔽套、转子屏蔽套、推力盘、轴套、石墨轴承、密封垫、后轴承座、接线盒、前轴承座、叶轮后口环、前轴承座凸台、叶轮平衡孔、叶轮锥度、泵体进口管锥在内的结构;第一套平衡的前轴承座的凸台履盖叶轮的平衡孔,第二套平衡的叶轮前口环的锥度管和泵体进口锥度管相配。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它具有两个平衡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平衡前后两个方向变化的轴推力,保证了长时间的无故障运转,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文档编号F04D29/66GK101113741SQ200610029360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6日
发明者彭昌荣, 韩元平 申请人:上海新沪电机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