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及防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545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及防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管路上泵的防漏系统,具体为一种管路工作中的泵在停止时之防漏方法及防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装于流体管路上的泵,其泵体大多在停机时成为直通状态,为防止液体的继续流动,需要将泵前或泵后之阀门用手工关闭或通过电控装置将其关闭。实际操作中,手工关闭较为烦琐,需要操作工人认真负责,而电控阀门造价高昂,结构复杂且容易损坏,在发生突发停电事故时,将会带来由无法关闭阀门而造成泄漏事故,故现有技术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流体管路上泵的防漏方法和防漏系统,皆在替代现有技术中流体管路上的泵体在停机时,为防止液体流动而设的手动阀门或电控阀门,且其可靠性远优于手动阀门和电控阀门,而成本大大低于电控阀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一可限制管道内流体压力之限压阀,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阻流阀,通过流体的压力来控制流体的隔断,以防止装于流体管道上的泵在停机时,由于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泄漏。其中所述泵向流体提供的压力P泵>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限压阀的限定压力P限。
本发明根据上述方法所设计的系统是在所述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一可限制管道内流体压力之限压阀,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可由流体压力控制隔断流体流动之阻流阀。其中
所述限压阀为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所述阻流阀为带密封头的阻流阀,或为带密封垫的阻流阀,或为带稳定阀的阻流阀;所述限压阀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通过其结合面所设限压膜片隔离,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与装于上壳体内膜片板相连且可由该膜片板上所设弹簧控制做上下移动之密封头置于密封口位置;所述带密封头的阻流阀包括一壳体,该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该密封口上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所述带密封垫的阻流阀包括一壳体,该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密封垫片周边固于壳体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所述带稳定阀的阻流阀包括两相互串接之前、后壳体,两壳体内腔相互连通,其中后壳体之进水口设于前壳体出水口位置,所述两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其中前壳体内密封口上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后壳体内设有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周边固于后壳体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或者所述前壳体内设有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周边固于前壳体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后壳体内密封口上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或者为前、后两壳体内密封口上均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
本发明通过在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限压阀,可对管道内流体压力进行限制,使其在一设定的压力值下流动,同时在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阻流阀,因此,电信号只控制泵的启闭,而管路的通断则由流体的压力自行控制。在泵停机时,可不需要操作工人通过繁重的手动方式完成,也不必采用专门的电控阀门,不仅简单易行,也降低了整个系统成本,而且可靠性远高于电控方式,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

图1为本发明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带密封头的阻流阀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带密封垫片的阻流阀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带稳定阀的阻流阀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一之系统图;图6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二之系统图。
图中1.水管2.限压阀 3.水管4.水预处理器 5.水管6.水泵7.反渗透组件 8.水管9.水桶10.废水管 11.阻流阀 12.压力开关13.水管 14.纯净水龙头 16.水管2-1.进水口2-2.下壳体2-3.出水口2-4.螺栓 2-5.弹簧 2-6.膜片板2-7.限压膜片 2-8.密封口2-9.密封头2-10.控制杆 2-11.上壳体11-1.进水口 11-2.密封口 11-3.密封垫片11-4.弹簧挡块 11-5.弹簧 11-6.螺帽11-7.壳体 11-8.出水口 11-21.进水口11-22.密封口 11-23.密封头 11-24.弹簧挡块11-25.弹簧11-26.螺帽11-27.壳体11-28.出水口 11-31.前进水口11-32.前密封口11-33.密封头 11-34.弹簧挡块11-35.弹簧11-36.螺帽11-37.前壳体 11-38.前出水口11-41.回流进水口 11-42.后密封口11-43.密封垫片11-44.弹簧挡块11-45.弹簧11-46.螺帽11-47.后壳体 11-48.回流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而进行的改进。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防漏方法,可使流体管路上的泵在停机时,防止因液体流动而产生的泄漏现象。其具体是在泵的进水管路上设置一限压阀,由该限压阀限制管道内流体的压力,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阻流阀,阻流阀内设有可通过压力控制自动隔断流体之密封口,可防止装于流体管道上的泵在停机时,由于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泄漏。
在整个管路中,所述泵向流体提供的压力P泵>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限压阀的限定压力P限。即安装在泵前的限压阀的限定压力P限必须小于安装在泵后出水端或出水管路上的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而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必须小于泵向流体提供的压力P泵,这是本系统最重要的技术参数。
在泵停机时,流体通过限压阀后,P泵压力开始降低,很快小于限压阀的限定值P限,更小于装于泵后之阻流阀的额定值P阻,故流体无法压开阻流阀,管路闭合;在泵启动时,P泵压力开始增加,当向流体提供的泵压P泵大于阻流阀的额定值P阻时,流体将压开阻流阀,管路畅通,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能够确信泵前系统的压力不会超过阻流阀的额定值,泵及泵的出水端或出水管道上的阻流阀即可组成泵的防漏系统。如果泵前系统的压力可能会超过阻流阀的额定值,流体的压力可以压开阻流阀而流动,此时,必须在泵前安装一个限压阀,由泵前的限压阀、泵及泵的出水端或出水管道上的阻流阀组成泵的防漏系统。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所述限压阀可优选为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它是限压阀的改进产品(由深圳市好雨净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它能在限压功能发生故障时,切断水路,保护阀后系统并给出维修信号。因此。本发明选用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更为稳妥。
根据上述设计理念,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流体管道上之泵的防漏系统,该系统包括泵及与之相连的管路,其主要是在所述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一可限制管道内流体压力之限压阀,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阻流阀,泵与各阀之间用管路连接,组成了一防漏系统,可应用于各种场合。
图1展示了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2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包括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1与下壳体2-2通过螺栓2-4连接,其结合面装有限压膜片2-7,上、下壳体之间可通过限压膜片2-7隔离成两个腔体,所述下壳体2-2上开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3,在进水口2-1与出水口2-3连通之腔体内有密封口2-8,密封口2-8的进水侧有密封头2-9,位于密封口2-8下面,与控制杆2-10相连,控制杆2-10固定连接密封头2-9并穿过密封口2-8固定连接位于上壳体2-11内之膜片板2-6,膜片板2-6下方有限压膜片2-7,上方有弹簧2-5,弹簧2-5可控制密封头2-9做上下移动,使之置于密封口2-8位置。限压阀2能使进入它的高压流体流经它后,压力不大于它的限定压力P限。当流体压力超过P限时,减压膜片2-7所受到流体的压力(减压膜片的面积乘以P限),大于弹簧2-5的预压弹力,屈服弹簧2-5向上运动,联动控制杆2-10及密封头2-9,封闭密封口2-8。若限压阀2压力下降后,控制杆2-10作反向运动,密封口2-8张开,通过这种往复运动,便可实现对高压流体的限压。
图2、图3、图4展示了不同的阻流阀11之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阻流阀11可为带密封头的阻流阀,或为带密封垫的阻流阀,或为带稳定阀的阻流阀。
如图2所示,所述带密封头的阻流阀11包括一壳体11-27,该壳体11-27上设有进水口11-21和出水口11-28,所述进水口11-21和出水口11-28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11-22,该密封口11-22上依次有密封头11-23、弹簧挡块11-24、弹簧11-25,可由弹簧11-25控制密封头11-23与密封口11-22的贴合,使进水口11-21与出水口11-28隔断。为便于密封头11-23、弹簧挡块11-24、弹簧11-25的安装和更换,在壳体11-27上有一开口,通过螺帽11-26密封。
当进水口11-21的流体的压力大于阻流阀的额定值P阻时,流体作用于密封头11-23上的力(流体压力乘以密封口面积)大于弹簧11-25的预压弹力,将屈服弹簧11-25向后运动,密封头11-23脱离密封口11-22,阀门打开,流体才能通过阻流阀11。反之密封头11-23将贴合于密封口11-22上,阀门闭合,流体将不能通过阻流阀11,从而实现了隔断水流之目的。
然而,进水口11-21的流体压力大于阻流阀11的额定值P阻,阻流阀11开启,但如果出水口11-28有较大阻力时,进水口11-21与出水口11-28的流体压力接近,流体通过阻流阀11的流速将会变得很慢,在弹簧11-25的弹力作用下,密封头11-23也会重新封住密封口11-22,要等待密封头11-23内外压差重新大于阻流阀11的额定值时,才能重新开启阀门。如果这样,流体的流通状况将有可能产生不稳定现象。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将阻流阀11的结构改进为带密封垫片的阻流阀。
如图3所示,所述带密封垫的阻流阀11包括一壳体11-7,该壳体11-7上设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8,所述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8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11-2,密封口11-2上依次有密封垫片11-3、弹簧挡块11-4和弹簧11-5,密封垫11-3周边固于壳体11-7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11-5控制其与密封口11-2的贴合,使进水口11-1与出水口11-8隔断。为便于密封垫片11-3、弹簧挡块11-4、弹簧11-5的安装和更换,在壳体11-7上有一开口,通过螺帽11-6密封。
当进水口11-1的流体的压力大于带密封垫片的阻流阀11的额定值P阻时,流体作用于密封垫片11-3上的力(流体压力乘以密封口面积)大于弹簧11-5的预压弹力,将屈服弹簧11-5向后运动,密封垫片11-3脱离密封口11-2,阀门打开,流体才能通过阻流阀11;反之密封垫片11-3贴合于密封口11-2上,阀门闭合,流体将不能通过阻流阀11。由于密封垫片11-3与壳体11-7形成一个隔离腔,阻流阀11开启时,流体压力持续作用在密封垫片11-3上,阻流阀11将持续开启,一直到流体压力低于弹簧11-5的弹力除以密封垫片11-3的横截面积时,阻流阀11才能关闭。
如果本发明之防漏系统选用的阻流阀11带密封垫片,除了“安装在泵前的限压阀的限定压力P限必须小于安装在泵后出水端或出水管路上的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必须小于泵向流体提供的压力P泵”外,安装在泵前的限压阀的限定压力P限还必须小于安装在泵后出水端或出水管路上的阻流阀弹簧11-5的弹力除以密封垫片11-3的横截面积。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将阻流阀11的结构改为出水端带回流管,回流管上带稳压阀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带稳定阀的阻流阀11包括两相互串接之前壳体11-37、后壳体11-47,两壳体内腔相互连通,其中后壳体11-47进水口命名为回流进水口11-31,设于前壳体11-37之前出水口11-38位置,后壳体11-47出水口称之为回流出水口11-48,所述两壳体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分别设有前密封口11-32、后密封口11-42,其中前壳体11-37内前密封口11-32上依次有密封头11-33、弹簧挡块11-344和弹簧11-35,可由弹簧11-35控制密封头11-33与前密封口11-32贴合,使前进水口11-31与前出水口11-38、回流进水口11-41隔断。为便于密封头11-33、弹簧挡块11-34、弹簧11-35的安装和更换,在前壳体11-37上有一开口,通过螺帽11-36密封。后壳体11-47内的后密封口11-42上依次有密封垫片11-43、弹簧挡块11-44和弹簧11-45,密封垫11-43周边固于后壳体11-47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11-45控制其与后密封口11-42的贴合,使回流进水口11-41与回流出水口11-48隔断。为便于密封垫片11-43、弹簧挡块11-44、弹簧11-45的安装和更换,在后壳体11-47上有一开口,通过螺帽11-46密封。
上述结构中,也可为在所述前壳体11-37内设有密封垫片11-43,该密封垫片11-43周边固于前壳体11-37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11-35控制其与前密封口11-32贴合,后壳体11-47内后密封口11-42上设有可由弹簧11-45控制其与后密封口11-42贴合之密封头11-33。
或者也可将后壳体11-47内之的结构设计成与前壳体11-37相同,前壳体11-37、后壳体11-47内之前密封口11-32、后密封口11-42均采用密封头11-33密封。
在前出水口11-38上连接稳定阀的回流入水口11-41,稳定阀的回流出水口11-48可回流到入水口11-31前方管路上,当前出水口11-38的液压过高时,可压开密封头11-43,液体回流;当液压较低时,密封头11-43回位,液体无法回流。这样前出水口11-38的压力可以基本稳定。
图5、图6展示了本发明系统两个应用实施例。
以下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
实施例一如图5所示,在家用反渗透净水系统中,在市政自来水与家用反渗透净水系统连接处安装有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水阀2,所述限水阀2的出水端依次连接水管3、水预处理器4、水管5、水泵6、水管16、阻流阀11、反渗透膜组件7,约10-30%的水可以透过反渗透膜组件7中反渗透膜成为纯净水,经过水管8进入储水桶9。储水桶9后面连有水管13和纯净水龙头14。系统工作时,约70%-9%0的水从反渗透膜侧壁流出成为废水,流入废水管10。为防止在泵停机时,水从废水管10漏出,故而在水管16上安装了阻流阀11,在储水桶9上还安装有压力开关12。当用户打开纯净水龙头14后,水压下降,压力开关12给出信号启动水泵6,由于泵压大于阻流阀11的额定压力,因而可以压开阻流阀,水顺利流动,透过反渗透膜的纯净水经过储水箱9水管13到达纯净水龙头14,废水从反渗透膜的侧壁流入废水管10。当用户关闭纯净水龙头14后,在储水桶9水满后,压力升高,压力开关12给出信号,关闭水泵6。此时,无论市政自来水网的压力怎样变化,由于限压阀2的存在,家用反渗透净水系统中的水压始终小于或等于所述限压阀2的限压值P限,小于阻流阀11的额定值P阻,无法压开阻流阀11,因此,水将无法从废水管10中漏出。同时,由于本系统中阻流阀11安装在反渗透膜之前,阀后的阻力非常高,故本系统可中选用带稳压的阻流阀或带密封垫片的阻流阀。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阻流阀11安装在泵6的出水端,与泵成为一体,其工作状况与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针对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一可限制管道内流体压力之限压阀,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阻流阀,通过流体的压力来控制流体的隔断,以防止装于流体管道上的泵在停机时,由于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向流体提供的压力P泵>阻流阀的额定压力P阻>限压阀的限定压力P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为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
4.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包括泵及与之相连的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一可限制管道内流体压力之限压阀,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可由流体压力控制隔断流体流动之阻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为带断水保护功能的限压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阀为带密封头的阻流阀,或为带密封垫的阻流阀,或为带稳定阀的阻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密封头的阻流阀包括一壳体,该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该密封口上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密封垫的阻流阀包括一壳体,该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密封垫片周边固于壳体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稳定阀的阻流阀包括两相互串接之前、后壳体,两壳体内腔相互连通,其中后壳体之进水口设于前壳体出水口位置,所述两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其中前壳体内密封口上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后壳体内设有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周边固于后壳体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或为前壳体内设有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周边固于前壳体上,其中间部分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后壳体内密封口上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稳定阀的阻流阀包括两相互串接之前、后壳体,两壳体内腔相互连通,其中后壳体之进水口设于前壳体出水口位置,所述两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之腔体内设有密封口,两壳体内的密封口上均设有可由弹簧控制其与密封口贴合之密封头。
全文摘要
一种流体管道上泵防漏方法及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是在泵之进水管路上设置一可限制管道内流体压力之限压阀,同时在所述泵之出口端或出口管道上设置一阻流阀,通过流体的压力来控制流体的隔断,防止装于流体管道上的泵在停机时,由于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泄漏。其中所述泵向流体提供的压力P
文档编号F04D15/00GK1987110SQ2006101568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杨克庆 申请人:杨克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