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757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縮机,尤其涉及一种对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方式 进行改进的压缩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压縮机是这样一种机械装置,即它能够在得到由电动机(motor)或涡轮 (turbine)等动力发生装置传导的动力之后,将空气、制冷剂等驱动流体予 以压縮,从而使驱动流体的压力升高。这样的压縮机广泛应用在从空气调节 器、冰箱等一般家电产品到工厂设备等众多产品中。
上述压縮机根据压縮形式可以分为容积式压縮机(positiv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禾口涡轮式压縮机(dynamic compressor or turbo compressor)。其中容积式压縮机多应用在工厂中,它采用的是通过减小体 积来增加压力的压縮方式。上述容积式压縮机又可以分为往复运动式压縮机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禾口方定转式压縮机(rotary compressor)。
压縮机主要由壳体、泵体和电机三大部分组成。泵体结构包括具有偏心 结构的曲轴,套在曲轴偏心部的滚环,构成工作腔体的气缸和将吸气腔与排 气腔分开的叶片。壳体主要是由外壳形成一个封闭腔,将泵体和电机安装在 其中,壳体内充满了高压气体。电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压縮机的工作原理 是由吸气侧吸入低压气体,由滚环和曲轴构成的整体做旋转运动,将低压气 体压縮成高压气体,然后由安装在气缸上侧的轴承的排气口排出。压縮过程 进行的很快,可近似的将压縮过程认为绝热过程。电机的转子热装在曲轴的 长轴上,与曲轴一起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改变腔体容积,将低压气体压縮为 高压气体。完成整个压縮过程则必须有曲轴与转子间的相互配合运动来改变 腔体容积,这样才能改变腔体内气体的压强。
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壳体1为圆形筒体,壳体1下端部 设有进气孔和焊孔,并供安装泵体;电机定子2安装固定在壳体1的上端部 内;壳体1与电机定子2的装配固定方法是,将壳体1通过高频加热方式加
热后,热装在电机定子2上,冷却后使壳体1与电机定子2固定;然后将上 盖盖在壳体1上端部端口,以保护电机。热装工序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防
止壳体1与电机定子2之间的相互转动,固定壳体1与电机定子2的相对位 置,但是该工序中加热和热装的工艺条件不易控制,费工费时, 一旦发生不 良,补救成本高,因此废品率较高。(1)该热装工序需要加热完成,加热温 度控制不当会造成被加热工件材料结构改变,降低其使用寿命,造成隐患; 温度过低则无法完成工件的装配。(2)该热装固定方式,是通过加热完成, 加热过程中会使壳体1上预留的进气孔和焊孔变形,影响后续的装配工作。 (3)加热后,极容易影响壳体l的圆度,使壳体1与电机定子2连接固定不 稳固,会增加噪音量。(4)热装工艺条件不易控制,导致废品率高,造成浪 费,增加成本。(5)需要配置热装设备,增加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压縮 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在压縮机壳体内侧壁上设有数个轴向弯曲 的挡板和径向设置的卡簧,通过该挡板和卡簧连接固定电机定子,避免壳体 圆度不佳引起的产品不良问题,使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固定效果好,提高 产品质量,安装时易于调整,装配效率高,节省电能,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和电机定子,壳体 为圆形筒体,电机定子位于壳体的上端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壁 面设有一个以上的挡板和卡簧,该挡板抵顶在电机定子底部,该卡簧卡持在 电机定子外侧面。
前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弯 曲的金属板体,该板体的弯曲度与壳体内侧壁面弯曲度相吻合。
前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等距 平行焊接在壳体内侧壁面上。
前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为弹 性金属材料制成的簧片,该簧片呈径向设置在壳体内侧壁面上。
前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为等
距平行焊接在壳体内侧壁面上。
前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 壁面设置的挡板位于卡簧下方,且挡板与卡簧的垂直位置呈错开状。
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其在压縮机壳 体内侧壁设有数个轴向弯曲的挡板和径向设置的卡簧,该挡板抵顶在电机定 子底部,该径向设置的卡簧卡持在电机定子外侧面,通过该轴向弯曲的挡板 固定电机定子,使其不会下落,利用径向设置的卡簧卡持电机定子,使其不 会发生圆周方向转动,使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固定效果好,由于设置的挡 板与卡簧的垂直位置呈错开状,更加提升了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固定效果; 本发明的这种连接结构可以避免壳体圆度不佳引起的产品不良问题,提高产 品质量,且安装时易于调整,装配效率高,节省电能,降低成本。


图1为现有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内侧壁设有挡板和卡簧结构剖示图。
图4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内侧壁设有挡板和卡簧结构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内侧壁设有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内侧壁设有的卡簧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部分1壳体、2电机定子; 本发明部分l壳体、ll挡板、12卡簧、2电机定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 和电机定子2,壳体l为圆形筒体,电机定子2位于壳体1的上端部内;其改
进之处在于,壳体1内侧壁面设有数个挡板11和卡簧12,该挡板11抵顶在 位于壳体1上端部内的电机定子2底部,该卡簧12卡持在位于壳体1上端部 内的电机定子2外侧面。
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压缩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 其中,挡板ll为弯曲的金属板体,该板体的弯曲度与壳体l内侧壁面弯曲度
相吻合;挡板11等距平行焊接在壳体1内侧壁面上。
参阅图3、图4、图6所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 其中,卡簧12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簧片,该簧片呈径向设置在壳体l内侧 壁面上;卡簧12为等距平行焊接在壳体1内侧壁面上。
参阅图2、图3所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中, 壳体1内侧壁面设置的挡板11位于卡簧12下方,且挡板11与卡簧12的垂 直位置呈错开状。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实施时,先加 工弯曲度与壳体1侧壁弯曲度相吻合的金属挡板11以及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 卡簧12,再在下端部预先设置有进气孔和焊孔的壳体3上端部电机定子2安 装位置底部的内侧壁上,等距平行焊接三个挡板ll,壳体l悍接三个挡板ll 上方的内侧壁上等距平行焊接三个卡簧12,卡簧12为径向焊接在壳体1的内 侧壁上,并使卡簧12与挡板11的垂直位置呈错开状;然后将电机定子2放 入壳体1内,使电机定子2底部被三个挡板抵顶,而不会下落,电机定子2 外侧面抵靠卡簧12,不会发生圆周方向的转动,最后,在壳体l上端部端口 盖合上盖,以保护电机,完成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
本发明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其在压縮机壳体内 侧壁设有数个轴向弯曲的挡板和径向设置的卡簧,该挡板抵顶在电机定子底 部,该径向设置的卡簧卡持在电机定子外侧面,通过该轴向弯曲的挡板固定 电机定子,使其不会下落,利用径向设置的卡簧卡持电机定子,使其不会发 生圆周方向转动,由于卡簧使径向设置,因此卡持效果更加,这样,可有效 提高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固定效果;另外,由于设置的挡板与卡簧的垂直 位置呈错开状,形成多点卡持固定结构,更加提升了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 固定效果;本发明的这种连接结构可以避免壳体圆度不佳引起的产品不良问 题,提高产品质量,且安装时易于调整,装配效率高,节省电能,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和电机定子,壳体为圆形筒体,电机定子位于壳体的上端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壁面设有一个以上的挡板和卡簧,该挡板抵顶在电机定子底部,该卡簧卡持在电机定子外侧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挡板为弯曲的金属板体,该板体的弯曲度与壳体内侧壁面弯曲度相 吻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挡板等距平行焊接在壳体内侧壁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卡簧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簧片,该簧片呈径向设置在壳体内侧壁 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卡簧为等距平行焊接在壳体内侧壁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縮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壳体内侧壁面设置的挡板位于卡簧下方,且挡板与卡簧的垂直位置 呈错开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和电机定子,壳体为圆形筒体,电机定子位于壳体的上端部内;其改进之处在于,壳体内侧壁面设有一个以上的挡板和卡簧,该挡板抵顶在电机定子底部,该卡簧卡持在电机定子外侧面;通过该挡板和卡簧连接固定电机定子,避免壳体圆度不佳引起的产品不良问题,使壳体与电机定子的连接固定效果好,提高产品质量,安装时易于调整,装配效率高,节省电能,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1382139SQ20071005951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6日
发明者樊利国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