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220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风扇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使用风扇的 散热效果,并节约资源的风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研发与精进,电子产品的设计,皆朝向更高 性能、更好品质的共同目标发展。与此同时,在达到高性能及好品质 的过程中,对这些电子产品的测试也显的尤为重要,在测试过程中, 任何一项改进,只要有益于更好的保证产品品质、有效地得到测试结 果、提高产品性能等功效,均为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发明创造,也符 合专利法鼓励、保护与利用发明创造的精神。
随着信息产业的日新月异,在各种电子装置中,内部器件的发展 都十分迅速,而对这些内部器件的测试往往并不注重。然而,基于内 部器件的发展,作为这些电子装置的核心器件,实际上对其的测试也 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
请参阅图1A,其显示对服务器内部器件进行测试用的现有风扇示 意图。如图所示,在对服务器进行内部测试,例如在对主板3的测试 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处理,但是,没有专门用于测试的风扇, 所用的风扇是由传统的裸风扇11外面增加了一个外框结构13,对其进 行保护,以免风扇1内的叶片受到外界的干扰。
但是,请参阅图1B,是显示现有风扇出风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 示,由于所述现有风扇1并无任何出风的导引设计,因此由该风扇1 吹出来的风是散的,如图中方向A所示,不够集中,从而对主板3的 散热作用大打折扣。而且主板3上具有主要发热元件,聚集了大部分 的发热量,但是所述现有风扇1吹出来的风是散的,换句话说,也就 是吹出来的风没有针对性,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就要更换 大功率的风扇,这样便不能有效的利用好资源,造成了浪费。再者,上述现有风扇1不是专门用于测试,所以在摆放这些风扇1时,由于 没有依靠,所以只能单独摆放在空旷的地方,但是,这样容易被无意 碰倒,甚至本身运转闪生的震动也会让风扇1倒下,造成整个测试的 失败。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风扇支架,能够提高使用风扇的散热效果并 有效的节约资源,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 支架,能够提高使用风扇的散热效果,并有效的节约资源。
本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支架,能够对风扇进行稳定 支撑。
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支架,用以设置一具 有出风表面的风扇,包括罩体,具有位于一侧且对应该风扇出风表 面的集风口、位于另一侧且面积小于该集风口的出风口、以及介于该 集风口与该出风口之间的风道;结合部,位于该罩体对应该集风口的 一侧,以供结合该风扇;以及支撑脚,位于该罩体对应该集风口的一 侧底部,以对该罩体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风扇支架在使用过程中不 易发生倒塌。
前述风扇支架中,该结合部可以是位于该罩体一侧的中空框条, 较佳的,该中空框条的外型可以是长方形。在实施例中,该罩体对应 该通道处可以是呈现锥形管体结构,较佳的,该锥形管体结构的断面 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罩体对应该通 道处可以是呈现圆弧形壳体结构。
本新型风扇支架的有益效果为该风扇支架具有结合部,用来容 纳并结合该风扇;该结合部一侧对应风扇的出风表面设有罩体,用以 将风扇吹出来的风进行汇集,且能够将风吹向某些主要的发热元件; 又,该风扇支架还具有支撑脚,用来对该罩体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 发生倒塌。

图1A其显示对服务器内部器件进行测试用的现有风扇示意图1B是显示现有风扇出风状况的俯视示意图2A是显示本新型风扇支架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2B是显示利用本实用新型风扇支架的风扇出风状况俯视示意图。
1风扇
11裸风扇
13外框结构
2风扇支架
20结合部
22罩体
24支撑脚
221集风口
222风道
223出风口
3主板
4风扇
41出风表面
A、 B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本新型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 各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违背本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 修饰与变更。
请参阅图2A及图2B,分别显示本新型的风扇支架立体示意图、 与利用本实用新型风扇支架的风扇出风状况俯视示意图。须注意的是, 所述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其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新型的基本构造, 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新型有关的构成,且所显示的构成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 寸比例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构成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所示,该风扇支架2是用以设置一具有出风表面41的风扇4。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支架2包括罩体22、位于该罩体22—侧的结合部 20、以及位于该罩体22—侧底部的支撑脚24。
该罩体22,具有位于一侧且对应该风扇4出风表面41的集风口 221、位于另一侧且面积小于该集风口 221的出风口 223、以及介于该 集风口 221与该出风口 223之间的风道222。所述集风口 221用来紧密 贴靠在该风扇4的出风表面41,用以对该风扇4吹出来的风进行收拢 吹向风道222;而相对另一侧面积小于该集风口 221的出风口 223,则 用以引导由该风扇4吹出来的风的风向。该集风口 221的面积大于该 出风口 223的面积,以达到汇集并加强风力的效果。另外,该罩体22 也可以是由能够弯曲变形的材料所制成,如此可使得该出风口 223能 够对应测试过程中主板发热元件的位置而能够转换。
该结合部20,是依据该风扇4的外框结构,而形成供容纳且结合 该风扇4的设计,并将该风扇4夹紧固定在其中的中空框条,在本实 施例中,该结合部20为长方体的,且由多长杆首尾相连而形成的中空 框条。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结合部20也可为正方体、球体等几何立体 的中空框条,能够将容纳于其中的风扇4夹固住而达到结合效果即可, 并不以此为限。
该支撑脚24,是位于该罩体22对应该集风口 221的一侧底部,也 就是对应位于该结合部20的下方,以对该罩体22起支撑作用,使得 该风扇4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倒塌。
请参阅图2B所示,由于该风扇支架2设有该罩体22,所以,该 风扇4吹出来的风通过该罩体22的汇集,从该出风口 223出来的风向 如图中B的方向,即出来的风是被该罩体22引导并集中在一起。
从而,通过本实用新型风扇支架2的结合部20对置入其中的风扇 4进行结合;而该罩体22是对风扇4吹出来的风进行引导并汇集,从 而由该出风口 223吹出来的风集中且强度大;又由该支撑脚24对整个 风扇支架2的支撑,在测试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风扇支架2的倒塌。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该罩体22在对应该通道222之处是呈现圆弧形壳体结构,但是并非以此为限,举凡可提供引导气流汇集至
出风口 223的设计,均符合本新型的技术特征,例如可以是呈现锥形 管体结构,较佳的,该锥形管体结构的断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 多边形。
综上所述,本新型的风扇支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支架,包 括用以夹紧固定后放置风扇于其中的结合部;用以引导并汇集风扇吹 出来的风的罩体,且该罩体是密闭,使得其中出风口吹出的风既有针 对性强度又比较大,充分利用了资源;以及支撑脚,设置在该结合部 的下方,对整个风扇支架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避免了测试过程中风扇 倒塌,引起测试失败的状况。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 制本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 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化。因此,本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所附 的权利要求书所列。
权利要求1. 一种风扇支架,用于设置一具有出风表面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具有位于一侧且对应该风扇出风表面的集风口、位于另一侧且面积小于该集风口的出风口、以及介于该集风口与该出风口之间的风道;结合部,位于该罩体对应该集风口的一侧,用以结合该风扇;以及对该罩体进行支撑的支撑脚,位于该罩体对应该集风口的一侧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是位 于该罩体一侧的中空框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该中空框条的 外型是长方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对应该 通道处呈锥形管体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锥形管体结 构的断面形状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对应该 通道处呈圆弧形壳体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支架,具有用来将风扇吹出来的风进行引导并汇集的罩体、位于该罩体一侧以供容纳该风扇的结合部、以及位于底部以防止倒塌的支撑脚由此提高使用风扇的散热效果并节约资源。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1225336SQ20082015083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6日
发明者张苏全, 陈志丰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