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300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鼓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换气空调设备等的鼓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种鼓风装置用于顶棚埋入型换气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以下,参照表示现有的鼓风装置的作为侧剖视图的图9对该鼓风装置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鼓风装置101具备框体102、壳体105、风扇106、电动机107、顶板108、转接器112。在此,壳体105为涡卷状,在框体102的内部具有吸入外部空气的壳体吸入口103和吹出空气的壳体吹出口 104。风扇106从壳体吸入口 103向壳体吹出口 104吹送空气。电动机107驱动风扇106旋转。顶板108固定壳体105和电动机107。转接器112具 有与壳体吹出口 104连通的转接器流入口 109和朝向管道110吹出空气的管道连接口 111。壳体吹出口 104的截面形状为四方形。从转接器流入口 109朝向管道连接口 111的截面形状从四方形向圆形变化。在这种现有的鼓风装置中,空气在转接器112内通过的距离短。另外,由于截面形状从转接器流入口 109的四方形向管道连接口 111的圆形急剧变化,因此,存在如下课题来自风扇106的空气流动存在压力损失而鼓风效率降低,并且,因紊流的产生而产生噪声。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9-209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鼓风装置在风路中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向排气管道排出,且具备框体,其构成外轮廓;风扇,其在框体的内侧由电动机驱动且具有风扇吹出口 ;管道连接部,其在框体的外侧具有与排气管道连接的管道连接口 ;框体内吹出部,其在框体的内侧连接管道连接部与风扇吹出口,从风扇吹出口至管道连接口,风路的截面形状在框体内吹出部和管道连接部中连续平滑地变化。如此构成的鼓风装置中,从风扇吹出口至管道连接口的截面形状的变化平缓,从而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其结果是,鼓风装置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并减少噪声。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是从该鼓风装置的壳体吸入口观察的俯视图。图3是该鼓风装置的风扇吹出口处的剖视图。图4是该鼓风装置的管道连接部的立体图。图5是该鼓风装置的取下管道连接部后的框体吹出口的主视图。图6是形成为该鼓风装置的框体内吹出部与管道连接部相嵌合的结构时的局部侧首1J视图。图7是形成为在该鼓风装置的框体内吹出部和管道连接部设置衬垫的结构时的局部侧剖视图。图8是形成为在该鼓风装置的框体内吹出部和管道连接部设置凸缘的结构时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鼓风装 置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是从该鼓风装置的壳体吸入口观察的俯视图。鼓风装置I具有呈长方体状(例如长度270_X宽度270_X高度200mm)的外轮廓的框体2,在框体2的下表面设有框体吸入口 3,在侧面设有框体吹出口4。另外,在框体2的内侧配置有风扇5。风扇5被电动机9驱动且具有风扇吹出口16。风扇5的种类为即使在排气管道6长等时对风扇5的静压负载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排气的离心式风扇。风扇5具有平面形状为涡卷状的壳体7、配置在壳体7内的叶轮8、驱动叶轮8 (例如外径145_、高度IOOmm的多翼叶轮)的电动机9。由于为离心式风扇,因此能够通过涡卷形壳体提高风扇5的静压。因此,即使在管道长等时对风扇5的静压负载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壳体7具有吸入板11、顶板12、外周壁13。在此,吸入板11具有风扇吸入口 10,风扇吸入口 10面向框体吸入口 3而与框体吸入口 3连通。顶板12与吸入板11对置且在顶板12上固定有电动机9。外周壁13包围叶轮8。顶板12为平板状的金属,外形比外周壁13大,且延伸至框体吹出口 4附近而固定在框体2上。壳体7的外周壁13呈涡卷形状,且从作为涡卷形状的起点的舌部14开始沿着叶轮8的旋转方向而与叶轮8的间隔逐渐扩大。并且,与舌部14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15为涡卷形状的终点,舌部对置位置15构成风扇吹出口 16。在此,风路30为从风扇吹出口 16至排气管道6的空气流路。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I在风路30中吸入空气并向排气管道6排出。另外,管道连接部19具有管道连接口 18。管道连接口 18位于框体2的外侧且与排气管道6连接。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风扇吹出口处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风扇吹出口 16与通常的离心式风扇同样为矩形。风扇吹出口 16的宽度为95mm,高度为105mm,等效直径(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为112_。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风量,风扇吹出口 16形成为矩形,但在与圆形管道连接的情况下,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根据风扇5的种类及形态而形成为矩形以外的形状。风扇吹出口 16位于与框体吹出口 4隔开规定距离L(例如58mm)的位置处。在风扇吹出口 16连接有一面由平板上的顶板12构成且一端延伸至框体吹出口 4的框体内吹出部17。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与风扇吹出口 16和框体吹出口 4之间的距离相同(58mm)。即,框体内吹出部17位于框体2的内侧,连接管道连接部19与风扇吹出口 16。在框体2的框体吹出口 4外周部分可拆装地连接有管道连接部19,从而能够容易地与圆形管道连接。在此,圆形管道通常在用于换气设备等的配管时内径为IOOmm至110_左右。管道连接部19 (例如,长度90mm)在一端具备外径为97mm的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通过设置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从而能够将空气顺畅地向通常所使用的截面为圆形的管道排出。其结果是,鼓风装置I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并能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减少噪声。另外,在框体2上可拆装地设有管道连接部19。因此,在进行将配设于顶棚里或墙壁内的管道与鼓风装置I加以连接的施工时,能够在进行了管道连接部19与管道的连接之后连接框体2与管道连接部19,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管道连接部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管道连接部19为金属制,从而具有能够耐受因排气管道6的载荷引起的变形等的刚性。管道连接部19的框体吹出口 4侧被扩径为比框体吹出口 4大,构成比框体吹出口 4大的开口面积。在管道连接部19内设有一端与管道连接部19的圆形的截面形状的管道连接口 18接合的树脂制的内周管道20。这样,管道连接部19为具备外周部件和内周部件的双重结构,所述外周部件具有管道连接口 18,所述内周部件与框体内吹出部17连接。由此,能够将具有被施加了管道的载荷的管道连接口 18的外周部件由金属等刚体制作来提高部件强度。另外,由于外周部件与框体内吹出部17相连,因此能够通过树脂成形等容易地制作成为曲面形状的内周部件。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取下管道连接部后的框体吹出口的主视图。如图4、图5所示,内周管道20的框体吹出口 4侧为与延伸至框体吹出口 4的框体内吹出部17相同的开口形状。即,为了与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平滑相连,框体内吹出部17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下边呈圆弧状。将管道连接口 18与框体内吹出部17连接的管道连接部19的外形形成为平滑连接的曲面形状。由此,不仅是风扇吹出口 16为圆形的轴流式风扇,即使是风扇吹出口 16为矩形的离心式风扇等风扇,从风扇吹出口 16至管道连接口 18的截面形状的变化也缓和。其结果是,鼓风装置I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另外,虽未图示,但框体内吹出部17的截面也为矩形的下边呈圆弧状的形状。随着从风扇吹出口 16接近框体吹出口 4,圆弧的半径变小,截面形状从矩形的风扇吹出口 16至框体吹出口 4连续平滑地变化。即,从风扇吹出口 16至管道连接口 18,风路30的截面形状在框体内吹出部17和管道连接部19中连续平滑地变化。另外,在管道连接部19的内周管道20与框体内吹出部17的接合部配置与框体2同等厚度的突出部21。内周管道20与突出部21成为相接的构造,从而防止空气泄漏,并防止噪声的产生与鼓风效率的下降。这样,在框体内吹出部17与管道连接部19的接合部具备空气泄漏防止部。另外,能够容易地制作突出部21的空气泄漏防止部。如上所述,从框体2内侧的风扇吹出口 16至框体2外侧的管道连接口 18,通过框体内吹出部17和内周管道20而使截面积连续平滑地变化。S卩,管道连接口 18的面积比风扇吹出口 16的面积小,框体内吹出部17和内周管道20的截面积随着接近管道连接口 18而逐渐减少。换言之,从风扇吹出口 16至管道连接口 18,框体内吹出部17和管道连接部、19的截面积逐渐减少。由此,能够使用对管道直径来说大的风扇5。并且,由于能够提高风扇5的静压,所以即使在管道长等时对风扇5的静压负载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通过这种结构,不利用框体2外侧的管道连接部19这么短的距离,而是利用框体2外侧的管道连接部19与框体2内侧的框体内吹出部17合起来这么长的距离来使形状及截面积连续平滑地变化。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与紊流的产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并减少噪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形成壳体7的吸入板11、外周壁13和框体内吹出部17的除顶板12以外的部分。并且,平板状的顶板12构成壳体7和框体内吹出部17的一部分。因此,框体2内的壳体7和框体内吹出部17的结构得以简化,安装也极其容易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连接部19能够拆装。因此,在将配设于顶棚里及墙壁 内的排气管道6与鼓风装置I加以连接时,能够在进行了管道连接部19与排气管道6的连接之后连接框体2与管道连接部19,从而容易地进行设置作业。根据这种结构,当使电动机9旋转而使风扇5运转时,从风扇吸入口 10导入壳体7内部的空气在叶轮8的作用下在壳体7内部被升压。并且,导入壳体7内部的空气从风扇吹出口 16通过框体内吹出部17、管道连接部19,向与管道连接口 18连接的排气管道6排出。在从框体2内侧的风扇吹出口 16至框体2外侧的管道连接口 18之间,通过框体内吹出部17和管道连接部19而截面积逐渐减少并同时连续平滑地变化。即,框体内吹出部17从矩形的风扇吹出口 16朝向管道连接部19以顶板12以外的部分逐渐弯曲的方式在截面积减少的同时成为半圆形的开口形状,而在框体吹出口 4与内周管道20平滑地接合。内周管道20以顶板12侧的直线形状逐渐弯曲的方式在截面积减少的同时与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平滑地接合。因此,能够使截面形状的变化平缓,从而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减少噪声。另外,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为风扇吹出口 16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3倍以上且I. O倍以下的范围内即O. 52倍。因此,使风扇吹出口 16处的空气流的回旋及变流导致的不均匀的速度分布在框体内吹出部17中逐渐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减少噪声。需要说明的是,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比风扇吹出口 16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3倍短时,无法使风扇吹出口 16处的不均匀的风速分布充分地均匀化。另外,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只要为I. O倍的长度就能够充分地均匀化。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大于I. O倍时,导致鼓风装置I不必要地变大。从而,框体内吹出部的长度优选为风扇吹出口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3倍以上且I. O倍以下。另外,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为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5倍以上且I. 5倍以下的范围内即O. 93倍。因此,使在框体内吹出部17中未被完全均匀化的速度分布在管道连接部19中逐渐均匀化。其结果是,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抑制鼓风效率的降低,减少噪声。需要说明的是,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比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的直径的O. 5倍短时,无法使在框体内吹出部17中未被完全均匀化的速度分布充分地均匀化。另外,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只要为I. 5倍的长度就能够充分地均匀化。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大于I. 5倍时,导致管道连接部19不必要地变大。从而,管道连接部的长度优选为管道连接口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5倍以上且I. 5倍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为风扇吹出口 16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3倍以上且I. O倍以下。当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为风扇吹出口 16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5倍以上时,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的效果更大。另外,当框体内吹出部17的长度为风扇吹出口 16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7倍以下时,更能够使鼓风装置I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为圆形的管道连接口18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O. 5倍以上且I. 5倍以下。在管道连接口 18不为圆形的情况下,以成为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即等效直径为基准即可。另外,当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为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的直径的O. 8倍以上时,减少压力损失和紊流的产生的效果更大。另外,当管道连接部19的长度为圆形的管道连接口 18的直径的I. 2倍以下时,更能够使鼓风装置I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管道连接部19的内周管道20的接合部处的防止空气泄漏的结构设为突出部21。然而,也可以如形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内吹出部与管道连接部相嵌合的结构时的局部侧剖视图即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框体内吹出部17与管道连接部19的内周管道20相嵌合的结构。另外,框体内吹出部17的截面的外周的一部分可以为直线。由此,可以将框体2内的风扇5的一部分和框体内吹出部17的一部分由共用的平板状部件构成。其结果是,能够使鼓风装置I的结构简化,容易制作。进而,图7是形成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内吹出部和管道连接部配置衬垫的结构时的局部侧剖视图。也可以形成为在图7所示的框体内吹出部17与管道连接部19的接合部配置衬垫22的结构。即,空气泄漏防止部为配置于接合部的衬垫22。另外,图8是形成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内吹出部和管道连接部配置凸缘的结构时的局部侧剖视图。如图8所示,可以形成为在管道连接部19和框体内吹出部17各自的外周配置的凸缘23彼此相接、或者在各自的凸缘23之间夹入框体2或衬垫22的结构。即,空气泄漏防止部为在管道连接部19及框体内吹出部17各自的外周配置的凸缘23彼此相接的结构。如此,能够容易地制作嵌合结构的、衬垫22及凸缘23彼此相接的空气泄漏防止部。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鼓风装置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引起的紊流,并减少噪声,因此,作为用于对浴室、厕所等的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顶棚埋入型换气扇等来说是有用的。符号说明I 鼓风装置2 框体3 框体吸入口4 框体吹出口5 风扇
6排气管道7壳体8叶轮9电动机10风扇吸入口11吸入板12顶板
13外周壁14舌部15舌部对置位置16风扇吹出口17框体内吹出部18管道连接口19管道连接部20内周管道21突出部22衬垫23凸缘
权利要求
1.一种鼓风装置,其在风路中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向排气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构成外轮廓; 风扇,其在所述框体的内侧由电动机驱动且具有风扇吹出口; 管道连接部,其在所述框体的外侧具有与所述排气管道连接的管道连接口 ; 框体内吹出部,其在所述框体的内侧连接所述管道连接部与所述风扇吹出口, 从所述风扇吹出口至所述管道连接口,所述风路的截面形状在所述框体内吹出部和所述管道连接部中连续平滑地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连接口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内吹出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下边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是具有涡卷形壳体的离心式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吹出口的面积比所述管道连接口的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风扇吹出口至所述管道连接口,所述框体内吹出部和所述管道连接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内吹出部的长度为所述风扇吹出口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0. 3倍以上且I. O倍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管道连接口的面积的等效直径的0. 5倍以上且I. 5倍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连接部构成为具有外周部件和内周部件的双重结构,所述外周部件具有所述管道连接口,所述内周部件与所述框体内吹出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内吹出部的截面的外周的一部分为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上可拆装地设置有所述管道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内吹出部与所述管道连接部的接合部配置空气泄漏防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合部设有与所述框体相同厚度的突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泄漏防止部形成为所述框体内吹出部与所述管道连接部相嵌合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泄漏防止部为配置于所述接合部的衬垫。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泄漏防止部形成为在所述管道连接部及所述框体内吹出部各自的外周配置的凸缘彼此相接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风路中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向排气管道排出的鼓风装置,其具备构成外轮廓的框体;在框体的内侧由电动机驱动且具有风扇吹出口的风扇;在框体的外侧具有与排气管道连接的管道连接口的管道连接部;在框体的内侧连接管道连接部与风扇吹出口的框体内吹出部,其中,从风扇吹出口到管道连接口,风路的截面形状在框体内吹出部和管道连接部中连续平滑地变化。
文档编号F04D29/44GK102686890SQ20108005953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田中有理, 白滨诚司, 谷口和宏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