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及提高其内液体气化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542591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及提高其内液体气化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及提高其内液体气化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的压力,实现工艺流程的目的,因此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对于某些泡点较低、或者是混合物的介质来说,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或者被压缩介质的组成变化,容易造成入口带液,从而对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带来危害,同时也不能实现工艺流程的目的,因而通常都在压缩机入口设置气液分离缓冲罐,并配置液体加热气化的设施或者结构,以有效避免压缩机入口带液的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缓冲罐底部设置电加热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办法,存在控制系统复杂、能耗高等缺陷,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大部分压缩介质是易燃易爆的危险介质,对电气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这样就更加增加了项目的投资和运行管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及提高其内液体气化率的方法,用以保证气液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将缓冲罐底部的液体加热气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其包括加热气体分布器,设置在缓冲罐内部,其中间环形区域设置多个开孔;加热气体管口,设置在缓冲罐的底部,其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相连接,加热气体依次通过加热气体管和加热气体管口排入缓冲罐,与缓冲罐底部的液体接触后通过加热气体分布器上的多个开孔上升。较佳的,上述缓冲罐还包括控制阀,设置在加热管上;液位计,设置在缓冲罐的底部,并与控制阀相连接,当测得缓冲罐底部液体的液位达到预先设定值时,通过信号控制控制阀开启,将压缩机出口的热气体引入缓冲罐。较佳的,上述缓冲罐还包括缓冲挡板,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处,防止加热气体从排净口排出。较佳的,上述缓冲罐还包括挡板,设置在液位计的测量接口以防止液体冲击和加热气体干扰。较佳的,上述加热气体分布器中间环形区域的开孔排列方式为等边三角形, 开孔的孔径为5 7mm,孔距为40 60mm ;加热气体分布器中间环形区域还可以设置 500mmX 500mm的检查孔;以加热管为中心直径为300 500mm的范围内为非开孔区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压缩机入口缓冲罐中液体气化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加热气体管口进入缓冲罐,其中加热气体管口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相连接;加热气体与缓冲罐底部的液体接触,使得缓冲罐内的液体蒸发;与液体接触后的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内的加热气体分布器上的多个开孔上升。较佳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加热气体管口进入缓冲罐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液位计检测缓冲罐底部液体的液位;当液位达到预先设定值时,开启设置在加热管上的控制阀以使压缩机出口的热气体通过加热管进入加热气体管口。较佳的,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处设置有缓冲挡板,以防止加热气体从排净口排出。较佳的,液位计的测量接口设置有挡板,以防止液体冲击和加热气体干扰。在上述实施例中,从缓冲罐底部进入的加热气体与缓冲罐中的液体接触后从分布器上面的开孔上升,从而保证气液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将缓冲罐底部的液体加热气化;此外,本实施例结构较为简单,能耗较低,同时降低了生产现场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缩机入口缓冲罐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缩机入口缓冲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缓冲罐包括加热气体分布器5,设置在缓冲罐1内部,其中间环形区域设置多个开孔;加热气体管口,设置在缓冲罐的底部,其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2相连接,来自压缩机出口的加热气体依次通过加热气体管2和加热气体管口排入缓冲罐1,与缓冲罐1底部的液体接触后通过加热气体分布器5上的多个开孔上升。在本实施例中,从缓冲罐底部进入的加热气体与缓冲罐中的液体接触后从分布器上面的开孔上升,从而保证气液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将缓冲罐底部的液体加热气化;此外,本实施例结构较为简单,能耗较低,同时降低了生产现场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例如,为精确控制通入加热气体的流量,图1中的实施例还包括
控制阀3,设置在加热管2上;液位计,设置在缓冲罐1的底部,并与控制阀3相连接,当测得缓冲罐1底部液体的液位达到预先设定值时,通过信号控制控制阀3开启,将压缩机出口的热气体引入缓冲罐1。图2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局部示意图。在图2中,标号6 为加热气体分布器5上的开孔。例如,为防止加热气体从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排出,图2实施例的缓冲罐还包括 缓冲挡板7,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处。例如,为防止液体冲击和加热气体干扰,图2实施例的缓冲罐还包括挡板8,设置在液位计的测量接口 K3。上述加热气体分布器中间环形区域的开孔排列方式为等边三角形,开孔的孔径为 5 7mm,孔距为40 60mm ;加热气体分布器中间环形区域还可以设置500mmX 500mm的检查孔;以加热管为中心直径为300 500mm的范围内为非开孔区域。以下为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缓冲罐以提高压缩机入口缓冲罐中液体气化率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加热气体管口进入缓冲罐,其中加热气体管口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相连接;加热气体与缓冲罐底部的液体接触,使得缓冲罐内的液体蒸发;与液体接触后的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内的加热气体分布器上的多个开孔上升。在本实施例中,从缓冲罐底部进入的加热气体与缓冲罐中的液体接触后从分布器上面的开孔上升,从而保证气液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将缓冲罐底部的液体加热气化。例如,为精确控制通入加热气体的流量,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加热气体管口进入缓冲罐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液位计检测缓冲罐底部液体的液位;当液位达到预先设定值时,开启设置在加热管上的控制阀以使压缩机出口的热气体通过加热管进入加热气体管口。例如,为防止加热气体从排净口排出,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处设置有缓冲挡板。例如,为防止液体冲击和加热气体干扰,液位计的测量接口设置有挡板,以确保液位计测量的数值准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气体分布器,设置在缓冲罐内部,其中间环形区域设置多个开孔;加热气体管口,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其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相连接,加热气体依次通过所述加热气体管和所述加热气体管口排入缓冲罐,与所述缓冲罐底部的液体接触后通过所述加热气体分布器上的多个开孔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设置在加热管上;液位计,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并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接,当测得所述缓冲罐底部液体的液位达到预先设定值时,通过信号控制所述控制阀开启,将压缩机出口的热气体引入所述缓冲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挡板,设置在所述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处,防止加热气体从所述排净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设置在所述液位计的测量接口以防止液体冲击和加热气体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气体分布器中间环形区域的开孔排列方式为等边三角形,开孔的孔径为5 7mm,孔距为40 60mm。
6.一种提高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内液体气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加热气体管口进入所述缓冲罐,其中所述加热气体管口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相连接;加热气体与所述缓冲罐底部的液体接触,使得所述缓冲罐内的液体蒸发;与液体接触后的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所述缓冲罐内的加热气体分布器上的多个开孔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气体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加热气体管口进入所述缓冲罐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设置在缓冲罐底部的液位计检测所述缓冲罐底部液体的液位;当所述液位达到预先设定值时,开启设置在加热管上的控制阀以使压缩机出口的热气体通过所述加热管进入加热气体管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底部的排净口处设置有缓冲挡板,以防止加热气体从所述排净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的测量接口设置有挡板,以防止液体冲击和加热气体干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及提高其内液体气化率的方法,其中该缓冲罐包括加热气体分布器,设置在缓冲罐内部,其中间环形区域设置多个开孔;加热气体管口,设置在缓冲罐的底部,其与通有加热气体的加热管相连接,加热气体依次通过加热气体管和加热气体管口排入缓冲罐,与缓冲罐底部的液体接触后通过加热气体分布器上的多个开孔上升。
文档编号F04B39/00GK102434432SQ2011103699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宋媛玲, 李婵, 白改玲, 高贤 申请人: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