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48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送风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出空气的送风风扇。
背景技术
在以往技术中,各种电子设备和家电产品的壳体内部都设置有送风风扇。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273667号说明书中公开了用于散热风扇等中的马达。这种马达包括基底、转子、以及为磁性部件的平衡部。平衡部具有固定于基底的上表面上且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伸长部。转子经由轴承配置在基底的上侧。在马达中,设置于转子的环状的磁铁与平衡部的伸长部在轴向对置。在伸长部和磁铁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由此,可以降低伴 随马达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在日本特开2001-57755号公报所公开的盘驱动用马达中,基底板具有圆板状的基部和从基部立起的转子导向部。在轴向上,转子导向部与转子的环状的永久磁铁对置。在马达旋转时,永久磁铁和转子导向部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转子以向转子导向部倾倒的状态稳定旋转。由此,可以降低马达旋转时的振动。在日本特开2005-192313号公报的图3所公开的硬盘驱动器的马达中,在基底的底部设有在圆周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凸部。凸部与转子部的磁铁部在上下方向对置。在马达旋转时,通过凸部和磁铁部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调整转子部的上浮量。然而,在送风风扇中,有时会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或送风风扇驱动时产生的振动而使得旋转部在从基底离开的方向受到力。在这样的送风风扇中,通过在基底上安装与转子磁铁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对置的磁性部件,使得在磁性部件和转子磁铁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因此,防止了旋转部在轴向上的移动。但是,在下侧设有吸气或排气用的开口的送风风扇中,送风风扇的下部结构比未设置开口的结构要复杂。因此,若在这样的送风风扇中设置磁性部件,则送风风扇的下部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且部件数也会增加。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下侧具有开口的送风风扇中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旋转部在轴向上的移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示例性的送风风扇包括马达部、多个扇叶、以及下板部,所述多个扇叶固定于所述马达部的旋转部的外侧面、且借助所述马达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下板部通过磁性体的冲压加工而形成、且位于所述马达部和所述多个扇叶的下方,所述下板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马达部的马达固定部、设在所述马达固定部的外缘部的弯曲部、周边部、以及经由所述弯曲部或直接将所述马达固定部和所述周边部连接的多个肋部,所述弯曲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地存在于所述旋转部的转子磁铁的下方,所述弯曲部包括从所述马达固定部的所述外缘部趋向上侧的立起部、和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上面部,由所述弯曲部、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多个肋部形成位于所述多个扇叶的下侧的多个开口。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旋转部在轴向上的移动。


图I为表不一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俯视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俯视图。图5为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6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7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8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立体图。图9为图8的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俯视图。图10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I上侧简单称作“上侧”,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I下侧简单称作“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代表实际组装入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单称作“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单称作“周向”。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送风风扇I的剖视图。送风风扇I为离心风扇,例如,用于冷却笔记本电脑内的电子部件。送风风扇I具有多个扇叶11、马达部12和机壳13。扇叶11从马达部12向径向外侧延伸。扇叶11通过马达部1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机壳13收纳马达部12和扇叶11。机壳13包括上板部131、下板部132和侧壁部133。上板部131由金属形成。上板部131位于马达部12和扇叶11的上方。上板部131具有在轴向上与扇叶11和马达部12重合的一个吸气口 151。以下,将吸气口 151称作“上侧吸气口 151”。上侧吸气口 151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形。下板部132通过磁性体的冲压加工而形成。下板部132位于马达部12和扇叶11的下方。在下板部132设有多个开口 152作为吸气口。以下,将开口 152称作“下侧吸气口 152”。下侧吸气口 152位于扇叶11的下方。侦彳壁部133由树脂形成。侦彳壁部133覆盖扇叶11的侧方。在侧壁部133的上端部,通过螺纹紧固等来固定上板部131。侧壁部133的下端部通过嵌入成型与下板部132紧固连接。在送风风扇I中,通过上板部131、下板部132和侧壁部133来形成图I的右侧所示的送风口 153。侧壁部133可以通过嵌入成型以外的方法进行设置,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马达部12为外转子型。马达部12具有静止部21和旋转部22。静止部21具有作为轴承的套筒23、轴承保持部24、定子210和电路板25。套筒23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套筒23为含油性的多孔质金属体。轴承保持部24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有底大致圆筒状,并将套筒23保持在内部。轴承保持部24由树脂形成。轴承保持部24的下端部通过嵌入成型与设置于马达固定部31的中央的中央孔部327紧固连接。轴承保持部24可以通过嵌入成型以外的方法进行设置,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定子210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环状,且安装在轴承保持部24的外侧面。定子210具有定子铁心211、绝缘体212和线圈213。定子铁心211由薄板状的硅钢板层叠形成。绝缘体212为覆盖定子铁心211的表面的绝缘体。通过在绝缘体212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213。电路板25固定于绝缘体212的下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从定子210引出的引出线连接于电路板25。 旋转部22具有轴221、转子保持架222、轭223和转子磁铁224。轴221插入套筒23中,并由套筒23支撑成能够旋转。转子保持架222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有盖大致圆筒状。轴221的上端部固定于转子保持架222的盖部。多个扇叶11从转子保持架222的外侧面222a向径向外侧延伸。转子保持架222和多个扇叶11形成为一个部件。也就是说,多个扇叶11呈固定于转子保持架222的外侧面222a的状态。扇叶11的下侧边缘Ila的中心轴线Jl附近的部位111以垂直于中心轴线Jl的方式从外侧面222a延伸。以下,将部位111称作“直线部111”。下侧边缘Ila的径向外侧的部位112位于比直线部111更靠近下侧的位置。扇叶11的上侧边缘Ilb的形状与将下侧边缘Ila上下翻转后的形状大致相同。轭223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并固定于转子保持架222的内侧面。转子磁铁224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并固定于轭223的内侧面。在马达部12中,通过向定子210供给电力,在转子磁铁224和定子210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转矩。由此,旋转部22和扇叶1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通过扇叶11的旋转,从上侧吸气口 151和下侧吸气口 152向机壳13内吸入空气,并从送风口153送出。图2为下板部132的俯视图。图2的上侧对应图I的右侧。下板部132具有马达固定部31、弯曲部32、多个肋部33、以及周边部34。马达固定部31呈大致圆形。马达部12固定于马达固定部31上。在马达固定部31上,在中央孔部327的周围,设有多个圆形小孔部313、以及大孔部314。弯曲部32设在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在俯视图中,弯曲部3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呈环状扩展。但是,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的一部分区域312朝向径向内侧形成缺口状,且在该区域312不存在弯曲部32。以下,将区域312称作“弯曲部不存在区域312”。图3为表示送风风扇I的转子磁铁224的下部附近的剖视图。弯曲部32具有立起部321和上面部322。立起部321从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趋向上侧。上面部322从立起部321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径向上,上面部3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322a位于转子保持架222的外侧面222a和转子磁铁224的外侧面224a之间。在轴向上,扇叶11的下侧边缘Ila的径向外侧的部位112、即扇叶11的最下侧部位位于比上面部322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多个肋部33在周向上等间距配置。俯视时,肋部33相对于径向倾斜。并且,如图3所示,肋部33从上面部3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322a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由于肋部33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所以能够减小由肋部33引起的通风阻力。肋部33经由弯曲部32连接马达固定部31和周边部34。在轴向上,周边部34位于比弯曲部32的上面部322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图I的侧壁部133的下端部固定于周边部34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下板部132上,由弯曲部32、多个肋部33和周边部34形成多个下侧吸气口 152。图I所示的上板部131的外形与从图2所示的下板部132省略马达固定部31、弯曲部32和肋部33后的形状大致相同。图4为放大表示马达固定部31的俯视图。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电路板25具有圆形部251和突出部252。圆形部251在弯曲部32的内侧配置在马达固定部31上。在轴向上,电路板25的轴向位置与弯曲部32大致相同。突出部252从圆形部251朝向弯曲部不存在区域312突出。在突出部252的下表面安装集成电路26,集成电路26位于弯曲部不存在区域312。附图中省略的电子部件和向下方突出的销与马达固定部31的多个孔部313、314对置地位于圆形部251的下表面。电子部件和销根据需要插入孔部313、314中。通过设置孔部313、314,能够避免具有电子部件的电路板25和马达固定部31之间的干涉,并使马达固定部31和电路板25接近。因此,能够使送风风扇I薄型化。如图3所示,转子磁铁224与弯曲部32的上面部322在轴向对置。在转子磁铁224和上面部322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由于上面部32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实质上呈环状存在,所以转子磁铁224和上面部322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在周向大致均匀地产生。由此,即使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或驱动时送风风扇I的振动而对旋转部22产生朝向上方的力、SP从马达固定部31离开的方向的力,也能够防止旋转部22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旋转部22的晃动。如以上说明,在送风风扇I中,通过设置弯曲部32,能够容易地对旋转部22产生轴向载荷。与另外在马达固定部上设置与转子磁铁在上下方向对置的磁性部件的送风风扇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旋转部22在轴向上的移动。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抑制制造成本。与设有磁性部件的送风风扇相比,能够使送风风扇I薄型化。送风风扇I与使定子210的轴向磁性中心向比转子磁铁224的磁性中心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偏移、即利用磁性偏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电磁音。另外,在送风风扇I中,优选定子210的磁性中心和转子磁铁224的磁性中心的轴向位置一致,但也可以在电磁音不构成问题的范围内并用磁性偏置。通过肋部33从弯曲部32的上面部322向径向外侧延伸,能够使弯曲部32位于形成肋部33的位置。由此,能够在转子磁铁224和位于转子磁铁224的下侧的上面部322之间产生充分的磁性吸引力。通过肋部33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能够确保扇叶11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所需的空间。通过扇叶11的下侧边缘Ila的最下侧部位位于比上面部322更靠近下侧的位置,能够扩大扇叶的面积,增加空气的吸气排气量。由于肋部33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位于比马达固定部31和周边部34更靠近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扩大送风风扇I的来自下侧的空气流路,能够高效地从下侧吸气口 152进行吸气。优选上面部3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322a在径 向上设置在图3所示的扇叶11的直线部111的径向外侧的端点Illa和转子磁铁224的外侧面224a之间。端部322a的位置在径向上也可以与转子磁铁224的外侧面224a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在抑制通风阻力的同时充分确保磁性作用。更优选的是,端部322a位于转子保持架222的外侧面222a和转子磁铁224的外侧面224a之间。或者,端部322a的位置在径向上与转子保持架222的外侧面222a或者转子磁铁224的外侧面224a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在以下的下板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图5为表示下板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在下板部132a设有朝向上侧形成为凸状的弯曲部32a。弯曲部32a具有立起部321、上面部322和下降部323。立起部321从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趋向上侧。上面部322从立起部321的上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展。下降部323从上面部3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趋向下侧。肋部33从下降部323的下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弯曲部32a在转子磁铁224的下方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实质上呈环状存在。转子磁铁224和上面部322之间在周向大致均匀地产生磁性吸引力。在送风风扇I中,通过设置弯曲部32a,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旋转部22在轴向上的移动。在下板部132a中,通过在下降部323的下端连接肋部33,能够使肋部33整体位于 比上面部322足够靠近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扇叶11的空间。并且,扇叶11的下侧边缘Ila的径向外侧的部位112位于比弯曲部32的上面部322更靠近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扩大扇叶的面积,增加空气的吸气排气量。图6为表示下板部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在下板部132b中,肋部33从弯曲部32的上面部322以垂直于中心轴线Jl的方式延伸。周边部34的径向内侧的部位341朝向上侧立起,并与肋部3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在下板部132b中,与上面部322连接的肋部33相对于中心轴线Jl垂直,由此,肋部33整体位于比马达固定部31和周边部34更靠近上侧的位置。由此,在肋部33的下侧形成空间154。当送风风扇I配置在设备内的狭小空间时,马达固定部31和周边部34这两者与设备内的面9接近,但是由于从空间154向下侧吸气口 152导入空气,因此能够高效地从下侧吸气口 152进行吸气。并且,由于肋部33接近转子保持架222的外周面222a中的形成有扇叶11的部位,所以能够降低由肋部33引起的通风阻力。图7为表示下板部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在下板部132c中,马达固定部31位于比周边部34更靠近上侧的位置。在周边部34接近设备内的面9的状态下,马达固定部31和面9之间形成大的空间155。由此,即使将送风风扇I配置在设备内的狭小空间内,也能够更加高效地从下侧吸气口 152进行吸气。并且,由于在马达固定部31的下侧存在有空间155,因此能够减少由于马达固定部31或肋部33引起的通风阻力。在下板部132c中,由于周边部34相对于旋转部22向下方大幅度地离开,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确保扇叶11的空间。图8为表示下板部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在图8中,还表示出固定于下板部132d的侧壁部133。图9为下板部132d和侧壁部133的俯视图。图9的上侧对应图8的左下侧。下板部132d具有圆形的马达固定部31、多个弯曲部35、多个肋部33、以及周边部34。肋部33从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弯曲部35具有立起部351和上面部352。立起部351在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上设置于相邻的肋部33之间,并从外缘部311趋向上侧。上面部352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呈圆弧状,并从立起部351的上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展。在下板部132d中,多个弯曲部35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配置于马达固定部31的外缘部311上,由此形成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呈环状存在的弯曲部32b。在组装了送风风扇I的状态下,弯曲部32b位于转子磁铁224的下方,在弯曲部32b和转子磁铁224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由此,能够防止旋转部22向上方移动。
在下板部132d上,由于肋部33直接将马达固定部31和周边部34连接,因此能够使肋部33与马达固定部31和周边部34位于同一平面。因此,能够容易地在肋部33的上方确保用于扇叶11的空间。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弯曲部32上设置从上面部3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的部位324。此时,通过使转子磁铁224向比转子保持架222更靠近下侧的位置突出,能够在径向上在转子磁铁224的下部和弯曲部32的上述部位324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由此,能够更可靠防止旋转部22向 上方移动。在图10中,也可以使部位324位于比转子保持架222稍稍靠近径向外侧的位置。此时,朝向下方流动的空气通过弯曲部32和转子保持架222之间而被导向马达部12的内部,以冷却电路板25。在马达固定部31也可以设置供电路板25的下表面上的电子部件等插入的缺口部来代替孔部313、3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肋部33的个数为3,但也可以是2以上的其他个数。在送风风扇I中,上板部131可以利用铝和锌等的模铸,或者通过树脂来成型。此时,上板部131也可以成型为与下板部大不相同的外形。当上板部131由树脂成型的情况下,优选上板部131与侧壁部133连接。通过弯曲部32、32a、32b来防止旋转部22移动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只在下侧吸气口 152进行吸气的送风风扇。并且,该方法也可用于不具有上板部131和侧壁部133的风扇。此时,例如组装有送风风扇I的设备所具有的部件起到侧壁部和上板部的作用。通过弯曲部32、32a、32b来防止旋转部22移动的方法也可应用于轴流风扇等其他送风风扇。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适当组合。本发明的送风风扇可用于对壳体内部的电子部件进行冷却或对各种对象物供给空气等。并且也可用于其他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送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扇包括 马达部; 多个扇叶,其固定于所述马达部的旋转部的外侧面,并借助所述马达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 下板部,其通过磁性体的冲压加工而形成,且位于所述马达部和所述多个扇叶的下方, 所述下板部具有 马达固定部,其用于固定所述马达部; 弯曲部,其设于所述马达固定部的外缘部; 周边部;以及 多个肋部,其经由所述弯曲部或直接将所述马达固定部和所述周边部连接, 所述弯曲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地存在于所述旋转部的转子磁铁的下方,所述弯曲部具有从所述马达固定部的所述外缘部趋向上侧的立起部、和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上面部, 由所述弯曲部、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多个肋部形成位于所述多个扇叶的下侧的多个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送风风扇还具有侧壁部,该侧壁部覆盖所述多个扇叶的侧方, 所述周边部用于固定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上板部位于所述马达部和所述扇叶的上方, 所述上板部由金属或者树脂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上板部由树脂形成,并与所述侧壁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上板部具有在轴向与所述扇叶和所述马达部重合的吸气口。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肋部从所述弯曲部的所述上面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肋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弯曲部还具有下降部,该下降部从所述上面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趋向下侧, 所述多个肋部从所述下降部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肋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肋部从所述马达固定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弯曲部在所述马达固定部的所述外缘部上设在所述多个肋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扇叶的下侧边缘包括直线部,该直线部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外侧面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在径向上,所述上面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直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点和所述转子磁铁的外侧面之间、或者与所述转子磁铁的外侧面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在径向上,所述上面部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外侧面和所述转子磁铁的所述外侧面之间、或者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外侧面或所述转子磁铁的所述外侧面一致。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扇叶的最下侧的部位位于比所述弯曲部的所述上面部更靠近下侧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马达固定部位于比所述周边部更靠近上侧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弯曲部具有从所述上面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的部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部位位于比所述转子保持架更靠近径向外侧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马达部还具有配置于所述马达固定部上的电路板, 所述马达固定部具有孔部或缺口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电子部件被插入到所述孔部或缺口部中。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马达部还具有配置于所述马达固定部上的电路板, 在所述马达固定部的所述外缘部设置有弯曲部不存在区域,该弯曲部不存在区域是所述弯曲部的一部分不存在的区域, 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集成电路位于所述弯曲部不存在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风扇,其包括马达部、多个扇叶、以及通过磁性体的冲压加工而形成且位于马达部和多个扇叶的下侧的下板部,下板部具有用于固定马达部的马达固定部、设在马达固定部的外缘部上的弯曲部、周边部、以及经由弯曲部或直接将马达固定部和周边部连接的多个肋部,弯曲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地存在于马达部的旋转部的转子磁铁的下方,弯曲部具有从马达固定部的外缘部趋向上侧的立起部、和从立起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上面部,由弯曲部、周边部和多个肋部形成位于多个扇叶的下侧的多个开口。
文档编号F04D29/00GK102628448SQ2012100124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4日
发明者松叶直树, 竹下和美, 赤瀬超哉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