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气蚀配流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47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气蚀配流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气蚀配流盘,尤其是一种用于柱塞泵上的配流盘,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配流盘是轴向柱塞的泵关键零件之一,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影响着整泵的噪声和振动。目前的配流盘主流设计方案是采用燕尾槽结构,通过控制燕尾槽的尺寸达到最优减噪和减振效果,但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它避免不了缸体柱塞孔从配流盘上的高压区切换至低压区时所导致的气蚀现象,气蚀将导致配流盘低压区产生大量的小气泡,同时缸体柱塞孔在低压区吸油时会将气泡吸走并带入高压区,这时气泡会在缸体柱塞孔中瞬间湮灭,造成极大的振动和噪声,同时泵的出油口会产生明显的流量脉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气蚀配流盘,防止气蚀现象产生在低压区,可以实现减噪、减振和减小流量脉动。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气蚀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在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有低压吸油区和高压排油区,所述低压吸油区和高压排油区互相隔绝并相对于配流盘本体的横轴对称;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排油区和低油吸油区之间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别与柱塞泵的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孔位于靠近低压吸油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孔位于靠近高压排油区的一侧,且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所述低压吸油区为弧形槽,所述高压排油区由多段腰形槽构成。本发明所述的防气蚀配流盘可以防止气蚀现象产生在低压区,可以实现减噪、减振和减小流量脉动;噪声可以降低至5dB左右。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防气蚀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1、高压排油区2、缸体3、滑靴4、柱塞5、 低压吸油区6、第一孔7、第二孔8、长形孔9等。本发明包括配流盘本体1,在所述配流盘本体1上开设有低压吸油区6和高压排油区2,所述低压吸油区6为弧形槽,所述高压排油区2由多段腰形槽构成;所述低压吸油区6 和高压排油区2互相隔绝并相对于配流盘本体1的横轴对称,分别与柱塞泵吸入口和柱塞泵出口高压区连通;在所述高压排油区2和低油吸油区6之间设有第一孔7和第二孔8,第一孔7和第二孔8分别通过位于配流盘本体1背面的长形孔9与柱塞泵的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孔7位于靠近低压吸油区2的一侧,所述第二孔8位于靠近高压排油区2的一侧,且第一孔7的孔径大于第二孔8的孔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柱塞泵工作时,其柱塞泵缸体3绕配流盘本体1的中心线旋转,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缸体3中的柱塞孔会从高压排油区2开始依次经过第二孔8、 第一孔7和低压吸油区6,然后又回到高压排油区2,如此循环;柱塞5和滑靴4在低压吸油区6时是向上运动吸油的,在高压排油区2时是向下运动排油的。当泵工作在高压排油区 2时,缸体3柱塞孔从高压排油区2运动到柱塞孔与第二孔8相通的那一瞬间,由于缸体3 柱塞孔内是高压油,而第二孔8是通向泵的壳腔内,在高压压差的作用下,溶于缸体3柱塞孔中高压油液里的空气就会瞬间释放出来,排到泵的壳腔内;第一孔7的孔径大于第二孔 8的孔径,是为了保证这些空气能够充分释放完毕,这样气蚀现象在缸体3柱塞孔进入低压吸油区6之间发生了并将气泡排入了壳腔内,就不会发生在低压吸油区6,气泡的湮灭也就不会发生在高压排油区2,同时实现了减噪、减振和减小流量脉动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气蚀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1 ),在所述配流盘本体(1)上开设有低压吸油区(6)和高压排油区(2),所述低压吸油区(6)和高压排油区(2)互相隔绝并相对于配流盘本体(1)的横轴对称;其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排油区(2)和低油吸油区(6)之间设有第一孔 (7)和第二孔(8),第一孔(7)和第二孔(8)分别与柱塞泵的壳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蚀配流盘,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孔(7)位于靠近低压吸油区(2)的一侧,所述第二孔(8)位于靠近高压排油区(2)的一侧,且第一孔(7)的孔径大于第二孔(8)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蚀配流盘,其特征是所述低压吸油区(6)为弧形槽,所述高压排油区(2)由多段腰形槽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气蚀配流盘,包括配流盘本体,在所述配流盘本体上开设有低压吸油区和高压排油区,所述低压吸油区和高压排油区互相隔绝并相对于配流盘本体的横轴对称;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排油区和低油吸油区之间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别与柱塞泵的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孔位于靠近低压吸油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孔位于靠近高压排油区的一侧,且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所述低压吸油区为弧形槽,所述高压排油区由多段腰形槽构成。本发明所述的防气蚀配流盘可以防止气蚀现象产生在低压区,可以实现减噪、减振和减小流量脉动;噪声可以降低至5dB左右。
文档编号F04B11/00GK102434420SQ20121001081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张祝 申请人: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